• 仪器分析(第2版)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仪器分析(第2版)

正版二手书,图片套装请联系客服再下单,均有笔记不影响使用,无赠品、光盘、MP150064等

2.68 八五品

库存108件

山东枣庄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丽华、杨红兵 编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7

版次2

装帧平装

货号9787568000406

上书时间2024-06-18

诚信旧书社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丽华、杨红兵 编
  •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07
  • 版次 2
  • ISBN 9787568000406
  • 定价 4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52页
【内容简介】
仪器分析共分12章,内容包括原子光谱、分子光谱、波谱分析、电化学分析、色谱分析及其他分析技术。
本书是针对普通工科院校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制药工程、环境科学、环境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化工程等专业编写的。本书既可作为普通工科院校相关专业仪器分析课程的教材,又可供有关人士参考使用。
【目录】
目录
第1章绪论(1)
1.1仪器分析方法的发展状况(1)
1.2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内容及分类(2)
1.2.1光学分析法(3)
1.2.2电分析化学法(4)
1.2.3色谱分析法(4)
1.2.4其他分析技术(4)
1.3仪器分析方法的特点及主要性能指标(4)
1.3.1仪器分析方法的特点(4)
1.3.2仪器分析方法的主要性能指标(5)
1.4仪器分析方法的校正(6)
1.4.1标准曲线法(6)
1.4.2标准加入法(7)
1.4.3内标法(7)
1.5仪器分析方法在科技工作中的作用(7)
参考文献(8)
第2章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10)
2.1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概述(10)
2.1.1光学分析法概要(10)
2.1.2电磁辐射的性质(10)
2.1.3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11)
2.2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16)
2.2.1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17)
2.2.2谱线的强度(17)
2.2.3影响谱线强度的因素(18)
2.2.4谱线的自吸和自蚀(18)
2.3原子发射光谱仪器(19)
2.3.1光源(19)
2.3.2光谱仪(24)
2.3.3检测器(27)
2.4光谱定性方法(30)
2.4.1元素的分析线、灵敏线与最后线(30)
2.4.2光谱分析方法(30)
2.5光谱定量方法(31)
2.5.1光谱半定量分析(31)
2.5.2光谱定量分析(32)
2.6光谱分析的应用和特点(36)
2.7火焰光度分析(37)
2.8微波等离子体炬原子发射光谱(38)
学习小结(39)
习题(40)
参考文献(42)
第3章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43)
3.1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概述(43)
3.2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基本原理(44)
3.2.1共振线与吸收线(44)
3.2.2基态原子数与激发态原子数的分布(44)
3.2.3谱线轮廓及变宽(45)
3.2.4原子吸收与原子浓度的关系(47)
3.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48)
3.3.1光源(48)
3.3.2原子化系统(50)
3.3.3光学系统(54)
3.3.4检测系统(55)
3.3.5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类型(55)
3.3.6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构造原理的比较(56)
3.4定量分析方法(57)
3.4.1标准曲线法(57)
3.4.2标准加入法(57)
3.5干扰的类型及其抑制方法(58)
3.5.1物理干扰(58)
3.5.2化学干扰(59)
3.5.3电离干扰(59)
3.5.4光谱干扰(60)
3.6测定条件的选择(61)
3.6.1分析线选择(61)
3.6.2狭缝宽度选择(62)
3.6.3灯电流选择(62)
3.6.4火焰原子化条件选择(62)
3.6.5石墨炉原子化条件选择(62)
3.7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的灵敏度及检出限(63)
3.7.1灵敏度(63)
3.7.2检出限(63)
3.8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的应用(64)
3.8.1直接原子吸收法(65)
3.8.2间接原子吸收法(65)
3.9原子荧光光谱法(66)
3.9.1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基本原理(66)
3.9.2原子荧光光度计(68)
3.9.3定量分析方法及应用(69)
学习小结(69)
习题(70)
参考文献(71)
第4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法(72)
4.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法概述(72)
4.1.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法的分类(72)
4.1.2光的选择吸收与物质颜色的关系(72)
4.1.3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法的特点(73)
4.2光吸收定律(73)
4.2.1朗伯定律和比尔定律(73)
4.2.2吸收定律及吸光度的加和性(73)
4.2.3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原因(74)
4.3化合物电子光谱的产生(75)
4.3.1跃迁类型(75)
4.3.2常用术语(77)
4.3.3有机化合物的电子光谱(78)
4.3.4无机化合物的电子光谱(79)
4.3.5影响电子光谱的因素(79)
4.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80)
4.4.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分类(80)
4.4.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组成及其结构原理(80)
4.4.3紫外可光分光光度计简介(82)
4.5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应用(83)
4.5.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定性分析(83)
4.5.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定量分析(87)
学习小结(90)
习题(92)
参考文献(92)
第5章分子发光光谱法(94)
5.1分子发光光谱法概述(94)
5.2分子荧光和分子磷光光谱法(94)
5.2.1基本原理(94)
5.2.2荧光和磷光分析仪器(99)
5.3化学发光分析法(101)
5.3.1概述(101)
5.3.2化学发光分析的基本原理(101)
5.3.3化学发光反应的类型(102)
5.3.4化学发光的测量仪器(104)
5.4分子发光光谱法的应用(105)
5.4.1荧光分析法的应用(105)
5.4.2磷光分析法的应用(107)
5.4.3化学发光分析法的应用(108)
学习小结(108)
习题(109)
参考文献(109)
第6章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法(110)
6.1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法概述(110)
6.2红外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111)
6.2.1分子振动的形式及振动光谱(111)
6.2.2红外吸收光谱的产生条件和谱带强度(115)
6.2.3红外吸收峰与分子结构的关系(116)
6.2.4化合物的特征基团频率及影响基团频率位移的因素(117)
6.3红外吸收光谱仪(122)
6.3.1红外吸光光谱仪的主要部件(122)
6.3.2色散型红外吸收光谱仪(123)
6.3.3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仪(124)
6.4试样的处理及制备(125)
6.4.1红外吸收光谱对试样的要求(125)
6.4.2试样的制备方法(125)
6.5红外吸收光谱的应用(126)
6.5.1红外吸收光谱的定性分析(126)
6.5.2红外吸收光谱定量分析(128)
学习小结(133)
习题(133)
参考文献(135)
第7章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136)
7.1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概述(136)
7.2核磁共振基本原理(137)
7.3核磁共振波谱仪(140)
7.3.1核磁共振波谱仪的组成(140)
7.3.2核磁共振波谱仪的分类(141)
7.4化学位移和核磁共振谱图(142)
7.4.1化学位移的产生(142)
7.4.2化学位移的表示方法(143)
7.4.3核磁共振谱图(144)
7.4.4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145)
7.4.5化学位移与化合物结构的关系(147)
7.5自旋耦合及自旋裂分(149)
7.5.1自旋耦合及自旋裂分产生的原因(149)
7.5.2耦合常数(150)
7.5.3影响耦合常数的因素(152)
7.6谱图解析(154)
7.7核磁共振波谱的应用(156)
7.7.1定量分析(157)
7.7.2测定相对分子质量(157)
7.7.3手性化合物对映体的测定(158)
7.813C核磁共振波谱(13CNMR)(158)
7.8.113C核磁共振波谱简介(158)
7.8.213C核磁共振波谱的特点(158)
7.8.313C核磁共振波谱的去耦技术(159)
7.8.413C的化学位移δC(160)
7.8.513C核磁共振波亦谱图解析实例(161)
学习小结(162)
习题(163)
参考文献(165)
第8章质谱分析法(167)
8.1质谱分析法概述(167)
8.2质谱分析基本原理(168)
8.3质谱仪(169)
8.4有机质谱中离子的类型(175)
8.5质谱定性分析及谱图解析(179)
8.6有机化合物结构剖析示例(187)
8.7色质联用技术(190)
学习小结(191)
习题(192)
参考文献(193)
第9章电分析化学法(195)
9.1电分析化学法概述(195)
9.1.1电化学电池(196)
9.1.2电极种类(197)
9.1.3化学电池热力学(198)
9.1.4化学电池动力学初步(204)
9.2电位分析法(206)
9.2.1电位分析法的基本原理(206)
9.2.2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类型及响应机理(207)
9.2.3电位分析法的应用(215)
9.3电解分析法和库仑分析法(221)
9.3.1电解分析法(221)
9.3.2库仑分析法(225)
9.4伏安分析法(231)
9.4.1经典极谱分析的基本原理(231)
9.4.2极谱定量分析基础——扩散电流方程式(235)
9.4.3极谱定性分析基础——半波电位(239)
9.4.4极谱分析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242)
9.4.5现代极谱分析方法(242)
9.4.6溶出伏安法(247)
9.4.7循环伏安法(249)
学习小结(250)
习题(254)
参考文献(256)
第10章气相色谱分析法(257)
10.1气相色谱分析法概述(257)
10.2气相色谱分析理论基础(258)
10.2.1气相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258)
10.2.2色谱分离的基本理论(261)
10.2.3分离度R(264)
10.2.4色谱分离基本方程式(265)
10.3气相色谱仪(266)
10.3.1气相色谱流程(266)
10.3.2气相色谱仪的结构(267)
10.4气相色谱固定相(268)
10.4.1气固色谱固定相(268)
10.4.2气液色谱固定相(269)
10.5气相色谱检测器(270)
10.5.1检测器性能评价指标(270)
10.5.2常用检测器(272)
10.6色谱分离操作条件的选择(275)
10.7气相色谱分析方法(276)
10.7.1气相色谱定性鉴定方法(276)
10.7.2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277)
10.8毛细管气相色谱法(279)
学习小结(280)
习题(282)
参考文献(282)
第11章高效液相色谱法(283)
11.1高效液相色谱法概述(283)
11.1.1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发展和特点(283)
11.1.2高效液相色谱法与经典液相色谱法的比较(283)
11.1.3高效液相色谱法与气相色谱法的比较(284)
11.2影响液相色谱柱效能的因素(284)
11.2.1液相色谱的速率理论(285)
11.2.2液相色谱的柱外展宽(286)
11.3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主要类型及其分离原理(287)
11.3.1液液分配色谱法(287)
11.3.2液固色谱法(288)
11.3.3离子交换色谱法(288)
11.3.4离子对色谱法(289)
11.3.5离子色谱法(290)
11.3.6空间排阻色谱法(291)
11.4液相色谱固定相和流动相(292)
11.4.1液相色谱固定相(292)
11.4.2液相色谱流动相(293)
11.5高效液相色谱仪(294)
11.5.1液体输送系统(294)
11.5.2进样系统(297)
11.5.3分离系统(298)
11.5.4检测系统(298)
11.6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应用(301)
11.7液相制备色谱和毛细管电泳(303)
11.7.1液相制备色谱(303)
11.7.2毛细管电泳(304)
学习小结(307)
习题(308)
参考文献(308)
第12章其他分析技术(309)
12.1电子显微分析(309)
12.1.1电子束与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309)
12.1.2透射电子显微分析(310)
12.1.3扫描电子显微分析和电子探针(315)
12.2X射线衍射分析(320)
12.2.1X射线衍射分析的基本原理(320)
12.2.2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322)
12.2.3X射线衍射分析的应用(322)
12.3电子能谱分析(324)
12.3.1电子能谱基本原理(324)
12.3.2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326)
12.3.3俄歇电子能谱法(328)
12.3.4紫外光电子能谱法(330)
12.4扫描探针显微镜分析(331)
12.4.1扫描探针显微镜的发展(331)
12.4.2扫描隧道显微分析(332)
12.4.3原子力显微分析(334)
12.5热分析法(335)
12.5.1热重法(336)
12.5.2差热分析法(337)
12.5.3差示扫描量热法(338)
学习小结(339)
习题(340)
参考文献(340)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