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的国葬报道与民族建构 中国历史 董书华
none
¥
53.4
6.8折
¥
78
全新
库存6件
作者董书华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8232968
出版时间2023-0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188页
字数250千字
定价78元
货号xhwx_1203006760
上书时间2024-12-2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正版特价新书
- 商品描述
-
目录:
导论
节 问题意识、研究视角和研究内容
一、问题意识
二、研究视角和研究内容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资料说明
一、研究方法
二、资料搜集及使用说明
第三节 学术史回顾
一、国葬研究
二、报刊与民族建构研究
三、媒介事件研究
章 传统葬礼及其在大众媒体时代的现代化转向
节 传播学视角下的皇家葬礼
一、葬礼及其社会功能
二、传播学视角下的皇家葬礼
第二节 清末新报与政论报刊
一、清代的信息传播系统
二、“新报”之新
三、1895年之后政论报刊的勃兴
第三节 断裂与重构:清末报刊界与社会
第四节 晚清新闻公众的形成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忠君和爱国:慈禧国葬报道中的“家国”想象
节 慈禧葬礼与神圣皇权的展演
第二节 慈禧葬礼与家天下式“共同体”
第三节 把民族取向嵌入“天下”:基于慈禧国葬报道的察
一、清末报业:以《申报》和《大公报》为例
二、“忠君”“爱国”的双重“合奏”
第四节 家天下、民族框架之下的城市传媒想象
第五节 从慈禧回銮到东陵照相案:晚清现代政治视觉实践的开启与挫折
一、古代帝王形象的视觉禁忌
二、现代视觉政治的初实践:慈禧肖像照的社会流通
三、机械复制时代与大众展演的成形
四、人人识其面容,论其作为:大众传媒与名人塑造机制
五、皇权祛魅:圣路易斯世博会上的“圣容”展示
六、摆拍:影像制作过程中的权力控制
七、技术强国:摄影作为西方文明与政治表征
八、政治斗争与传统“”观念下的摄影
九、从“不可见的天下”到“可见的民族”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民国英雄典范的塑造:蔡锷与黄兴的国葬报道
节 国葬:新式与象征符号的制作
第二节 崭新的仪式:葬礼与政治
一、葬仪
二、北洋时期的国葬:多方政治势力的角力与妥协
第三节 “之命命已终,世局统统归共和”
一、时人竞相说“共和”
二、北洋的“共和”叙事
三、梁启超的《国民浅训》与“共和”教育之急迫
第四节 国葬仪式与媒体报道的过渡功能
一、黄兴、蔡锷离世与报纸舆论倡议国葬
二、国葬制度的:、湖南地方利益的纠结与协商
三、国葬献礼:公祭和悼念活动
四、国葬报道与民族建构
五、蔡锷、小凤仙故事娱乐化与国葬仪式的影视化
第五节 名山掩忠骸:岳麓山陵墓空间与民族的建构
第六节 后续纪念活动和新闻报道:国民意识塑造的涓涓细流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媒介事件”视角下清末民初的国葬报道与民族建构
节 报刊与新的政治的形成
第二节 “天下观”的变夷为夏
第三节 国葬报道中的历史叙事与民族主义建构
本章小结
参文献
后记
内容简介:
本书以清末民初时期的三位重要政治人物慈禧、蔡锷、黄兴的国葬报道为研究对象,梳理了新兴的大众媒介对民族建构的深刻影响。作者通过国葬报道探索了新媒介与相应的权力中心转移的过程。
— 没有更多了 —
正版特价新书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