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英雄 外国现当代文学 (俄)莱蒙托夫
被誉为普希金的继承人,托尔斯泰、果戈里、别林斯基、契诃夫高度赞誉;俄中直译,一代“抒情诗”刘湛秋蓄力多年倾情翻译;1纪俄罗斯“多余的人”典型代表之一
¥
9.35
3.1折
¥
30
全新
库存9件
作者(俄)莱蒙托夫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41148460
出版时间2018-0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
页数188页
字数140千字
定价30元
货号702_9787541148460
上书时间2024-12-2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正版特价新书
- 商品描述
-
目录:
前言1
部
一、贝拉5
二、马克西姆·马克西梅奇48
皮巧林的60
1.塔曼62
第二部
2.梅丽公主79
3.宿命论者176
内容简介:
当代英雄是俄国作家莱蒙托夫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由四部相对独立却又构成呼应的中短篇故事构成。主人公皮巧林被视为“多余的人”典型的代表之一,他是俄国青年贵族军官,过着空虚无聊的生活,然而内心深处似乎埋藏着有所作为的渴望。莱蒙托夫选取了皮巧林生活中的不同片断,从不同角度予以再现。当代英雄在精神血脉上与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一脉相承,而且更为深刻更为全面地揭示出了俄罗斯那个时代的青年群体的精神风貌。1纪初的几十年是俄国历极为黑暗的年代。由于当时俄国沙皇的统治过于黑暗与残酷,许多贵族知识分子空怀一腔热血却因阶级的软弱而无所作为,在现实面前不断寻求突围又不断退缩。他们不满现实,不愿与腐朽的统治集团同流合污,渴望有所作为,又无力阶级的局限,因而变得痛苦、消沉、愤世嫉俗、蔑视生活道德规范,成为一群俄国文学所谓的“多余的人”,这便是1纪前半期俄罗斯民族精神的一个有力的侧面写照。当代英雄则是如此背景下诞生的代表作品。早在中学时期莱蒙托夫开始写诗,受普希金和拜伦的诗影响颇大。青年时代的莱蒙托夫受十二月党人的影响,写下了很多对当时腐朽社会不满的诗歌。1837年他写下诗人之死一诗,悼念普希金,触怒了沙皇,被流放到高加索地区。流放期间是他创作的高峰期,写下了当代英雄祖国恶魔等作品。
作者简介:
莱蒙托夫(1814—1841),是继普希金之后俄国又一位诗人,被别林斯基誉为“民族诗人”。1814年10月15生于莫斯科,童年和时代在塔尔罕内度过。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天资聪颖通晓多种外语,在艺术方面也很有天分。后入莫斯科大学,经过一段时间学后转入圣彼得堡近卫军骑兵士官学校。1841年7月因病到皮亚季戈尔斯克疗养,和这里的退伍少校马丁诺夫决斗而死,年仅27岁。
刘湛秋(19352014),安徽芜湖人,当代诗人,翻译家,家,诗刊前副主编,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其作品清新空灵,富有现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立足表现感觉与情绪,既面对生活,又时空。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被一代大誉为“抒情诗。”他结集出版有诗歌、散文、、翻译、小说等三十余种,其诗集无题抒情诗获过中国新诗奖。他译的普希金抒情诗选叶赛宁抒情诗选为广大读者喜爱。
精彩内容:
代译序:读懂莱蒙托夫刘湛秋在南半球雪梨夏天一场大雨后的上午,厚重的云彩带来了葱绿的凉意。多惬意的辰光啊!我译完了莱蒙托夫君写于北半球严寒中的俄罗斯的小说当代英雄,圆了我青时代的一个梦。是不是为时太晚了呢?!刚跨入人生之门,任生理发育引发浪漫情怀。那时,我喜爱的有三部小说:一是梅里美的卡尔曼,一是罗逖的冰岛渔夫,再一是本书当代英雄。心而论,我真的不具备读懂这本书的能力。印象中只有绮丽的高加索风情画,迷人的少女,罗曼蒂克的爱情,凄丽的决斗等等。这本书吸引我的力量是满足了我不谙世事却又急于想涉猎人世的好奇心。稍后,我被灌输或者也算无可选择地接受了正统的思想教育,被强制认识到读文艺作品不是去欣赏故事或,而是理解其社会意义及其正反面作用,随之也几乎不思索照抄了别林斯基对此书主人公归结为“多余的人”的评价,并由此牵连到我热爱的1纪俄罗斯文学群星璀璨的文学形象的命运。我承认我注定成不了文学史家与严格意义上的文艺家。因为我潜意识里感觉,社会科学对文学来说,实在是很残酷的。当我离开社会学、历史学、道德学的时候,我才能品尝到文学的原汁原味。我们毋庸去评价皮巧林及书中所涉及的人,无须去把他们归类分档。什么人是“多余”,什么人又“不多余”,也许,中国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也可划入“多余”吧!我们对一个文学人的感觉首先应当是“人”的存在及其现实、自然、合理。人们的爱憎、社会意义的评价,应当是另一个问题,并非每一个读者都必定同意或必须知道的问题。那么,我喜欢还是厌恶皮巧林呢?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去说,即使我现在是在一个字一个字地去译读这部小说,我真的不知道如何去表述我对莱蒙托夫君倾注心血所塑造出的“英雄”的感觉。如果说,硬要结的话,那么,我只能说莱蒙托夫是冷血天才,或者说他所塑造的皮巧林是冷血天才。我突然又想起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冷月葬诗魂”这几个字。但俄罗斯、高加索的山民及其山峦所孕育的人种不可能吃中国的“温柔敦厚”这一套。中国所有文学形象中连皮巧林的影子都难以寻觅,因为中国的社会没有这种狂放、自由、追求的土壤,这也是我重读此书所震撼与反思的地方。你可以怪其冷,但不可恨其冷。当然,莱蒙托夫不是皮巧林的化身,莱蒙托夫本人的经历也肯定比皮巧林要多一些“人情味”。但莱蒙托夫确实在皮巧林身上倾注了自己不少的哲学与人生追求。这种追求越多,越痛苦,对一个天才来说,更加痛苦。这一段独白毫无疑问是所有悲喜剧的成因与敷演出来的故事的楔子了:我常常反躬自问:我为什么不愿踏上命运为我打开的这条路呢?那里等待我的本是宁静的欢乐与心灵的安详不,我不会屈从于这命运的安排的!我,像一个在海盗船的甲板上出生并成长起来的水手,他的心灵已和暴风雨及厮杀交融于一起了,而且,一旦把他抛到岸上,无论那浓密的树荫怎么引诱他,无论和煦的阳光怎么照耀他,他都会感到百无聊赖、疲惫不堪的;他会整为自己徘徊在滨海的沙滩上,倾听着此起彼伏的波浪的单调的声响,并注视着雾蒙蒙的远方,期待着会不会有一只朝思暮想的白帆正劈开蓝的浪花与灰的乌云,从苍茫的海线上出现,起初它像海鸥的翅膀,但渐渐地剥离出浪涛的泡沫,以稳的速度贴近那荒无人烟的码头那么,莱蒙托夫二十七岁早逝,皮巧林也二十多岁死于波斯,全是顺理成章的事,是另一种哲学追求的“宿命”了。此刻,从某种角度上说,把当代英雄看作是莱蒙托夫的忏悔录,也许更有令人深思与玩味之处呢!我是否也开始落入社会学式地分析作家与作品的圈套中了呢?千万此打住吧!以我的孤陋浅学和我偏执的兴趣,我至今仍未发现世界上有任何一本书以如此精练的篇幅能写出如此宏大、奇诡、惨丽、诱人的故事,写出如此凡又如此惊心动魄的生活!它的魅力距今一百四十年仍如此强烈,它的芳香让人难于自持,有机会读到这本书的人肯定会沉浸其中并会长长相忆。我的女儿在美国学钢琴,她的英文名字叫bella,汉译为贝拉。次她和她的教授夫人谈话时,对方很迅速地说:“你叫贝拉,俄罗斯有个作家写的小说当代英雄中一个女主人公也叫贝拉,你看过这本书吗?”我女儿回答听爸爸说过。那是1999年秋天的一次偶然闲谈,是在美国,出自美国音乐家的中,可见,莱蒙托夫的影响力实在是非常深远。当然,我绝不是说当代英雄作为小说是艺术上的小说,因为他年轻,他写得也还有稚之处,人为的斧凿痕迹不难发现,构架上也不如一些大师那么严谨。但是,一个人一生能活到莱蒙托夫那个份上,能写出这么一本不长的但能脍炙人的长篇小说(虽然是组合式的),还不够我们顶礼羡叹、鞠躬自省吗?此刻,我们只需要去读、去感觉,我们仍旧毋庸去虑是否能读懂,我们好以一颗常而静的心,一页页地翻阅那一段离我们已十分遥远的生活,重新再见一见皮巧林、马克西姆、贝拉、瞎孩子、杨柯、美人鱼、梅丽小姐、格鲁什尼茨基、乌里奇并且记住:感觉比分析更好!2000年2月17于澳洲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