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心事 宗教 雪漠
雪漠解读《道德经》,属系列作品 接地气的解读,告诉人们如何修行 每周在微吼上讲《道德经》,已积累大量
¥
19.15
4.0折
¥
48
全新
库存16件
作者雪漠
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出版社
ISBN9787520200110
出版时间2017-0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
页数473页
字数260千字
定价48元
货号xhwx_1201457618
上书时间2024-12-1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正版特价新书
- 商品描述
-
目录:
为往圣继绝学(代序)
章 在有无生灭中,触碰众妙之门
壹 宇宙的原创力
贰 无中生有
叁 众妙之门
第二章 无为中,看破分别的虚幻
壹 善恶与美丑
贰 有无相生
叁 无为之境
第三章 窥破,做生命的 王
壹 欲念方起,民心已乱
贰 民 即是自心
叁 圣人之治
肆 无知无欲
伍 虚心健体,身心自在
第四章 湛然空寂,游龙画凤
壹 道冲显万相
贰 和光同尘
叁 三车和尚
肆 所谓道体
第五章 在一叶一花中,默然起舞
壹 圣人以万物为刍
贰 天人合一
叁 天地像个大风箱
肆 多言无益,不如守 中
伍 如何守中?
第六章 无中生有,有中生妙
壹 大道不死
贰 道乃天地之根
叁 修道者的玄关
肆 绵长的呼吸
第七章 在无私的行为中,成公心
壹 何谓圣人?
贰 两位不同的圣人
叁 因不自生,故能天长地久
肆 退其后,德显前
伍 外其身,反而长生
陆 因其无私,能成其私
柒 无我之美
第八章 圣人如水,滋润万物
壹 上善若水,处恶不争
贰 圣人如水
叁 水之七德
肆 水的修行
第九章 退一步,海阔天空
壹 过犹不及,默默转身
贰 在谦卑中慢慢生长
叁 雕栏玉砌今何在?
肆 财富买不来生死
伍 退 的智慧
第十章 圣人修炼的三部曲
壹 主宰精神和思维的三魂
贰 主宰身体的七魄
叁 修气至柔,成婴儿之身
肆 有慧故能看清,无执故能包容
伍 玄德的三种境界
第十一章 心中有空,天地自宽
壹 有因无而生妙用
贰 看似无用的大用
叁 留白天地宽
肆 一空生万有,心空容万物
伍 无中生有
陆 因为虚心,才能接纳
第十二章 如何应对纷繁世界?
壹 为什么要出离?
贰 修道者的选择
叁 简朴地生活,做该做之事
肆 身心坚守,外息诸缘
伍 圣人如何修定?
第十三章 宠辱不惊,身心兼修
壹 片片宠爱意,隐隐受辱心
贰 如爱身般爱天下
叁 在破执中惜身
肆 消除分别心,宠辱随风飘
第十四章 用身心融入得道者的境界
壹 在 视听搏 中感悟道
贰 超脱纷繁,混元为一
叁 斩断红尘累,怡然赏佳音
肆 证道的十四个特
第十五章 穿行于红尘的圣者
壹 像猴子一样谨慎小心
贰 保持距离又贴心贴肺
叁 智者的另外四种德行
肆 智者的四种能为
伍 素女采桂子
第十六章 融入虚静,以笃诚滋养人生
壹 修道中的 虚静笃
贰 在红尘中寻找那的永恒
叁 人如何才能做到宽容?
肆 让虚静变成你的活法
伍 放空心灵,采天地之灵气
第十七章 如何治理家、国、心?
壹 以道治国,春风化雨
贰 以德治国,感动民心
叁 刑法治国,威慑人心
肆 教育的四种境界
伍 人格修炼的五种境界
第十八章 守候大道,返璞归真
壹 不该提倡仁义、智慧和忠孝吗?
贰 越简单,越接近解脱
叁 老子的向往
肆 小孝孝于庭闱,大孝孝于天下
伍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第十九章 探寻绝学无忧的秘密
壹 谋士的智慧和阿斗的智慧
贰 历的 诸葛亮 们
叁 为什么说 道法自然 ?
肆 老子是怎么让心属于他自己的?
伍 道在儒释之间
陆 从零到零的哲学
柒 清心寡欲,排出胎毒
捌 除掉嗜好,忘记身体
第二十章 大智若愚,看破随缘
壹 毁誉如幻,但人言可畏
贰 淡泊如不懂事的孩子
叁 不敢为天下先
肆 我本愚人,而贵食母
伍 化为泥土,任世人践踏
第二十一章 恍惚无执中的光明历历
壹 被误读的得道者
贰 被误解的 恍惚
叁 用行为告诉世界你是谁
肆 大道之用
附录 揭秘内丹:揭露天机的道歌
壹 佛道在贤孝中相遇:度吕祖
贰 刚开始修道的孤凄
叁 慢慢打通小周天
肆 周身处处是太极
伍 时时提正念,赶退诸魔军
陆 用破执的智慧窥破幻相
柒 在积极地贡献中成道业
后记 美的人生答卷
内容简介:
老子的心事(雪煮道德经.靠前辑)是雪漠的又一部力作,也是雪煮lt;道德经gt;系列的靠前辑,后将陆续推出第二辑、第三辑以及第四辑。在本书中,他没有延续一贯的对道德经作为学问进行注解的方式,立足于东方哲学却跳出东方哲学的研究框架,告诉人们如何“修道”。现代人远离“道”,而专注于“术”,这正是现代社会充满精神困惑和热恼的原因,道德经是老子的境界呈现,是证量,不是学问,也不是知识。
作者简介:
雪漠,原名陈开红,1963年生于甘肃凉州,大手印研修专家、作家、广州市香巴研究院院长。系一级作家、甘肃省作家协会副、东莞作家协会副、东莞文联委员、东莞市文学艺术界“优选文艺工作者”。现定居东莞“中国作家靠前村”,系副村长。由十七岁起拜师、深研、实修至今,精通经藏及传统实修,系大手印传承者。于悟后起修,闭关专修大手印近二十载,创办了香巴论坛,为大手印承前启后、与时俱进的标志人物,被誉为“当代大手印之父”。专著有大手印实修心髓、光明大手印:实修顿入、光明大手印:实修心髓、光明大手印:参透生死(编译出版社)等。先后在法国法兰西学院、法国文人学会、北京大会堂、图书馆、北京大学、财经大学及上海复旦大学、上海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图书馆等高校进行大手印演讲,引起强烈反响和广泛关注。甘肃省委、省等部门授予其“甘肃省很好专家”、“甘肃省领才”、“德艺双馨”、“甘肃省拔尖创新人才”等称号。文学著作有大漠祭、猎原、白虎关、西夏咒、西夏的苍狼、无死的金刚心等,心灵随笔集让心属于你自己、世界是心的倒影,已被列入北京大学、民族大学、上海复旦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的研究专题。
精彩内容:
代序为往圣继绝学雪漠壹2016年春天,我开始讲道德经,跟之前解读一样,这是我多年的心愿。很久之前,我想开一个国学讲堂,办一些公益讲座,让大家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中国的传统。我看过很多解读国学的书,虽然很好,但大多缺少了一种真正的、东方哲学的角度。是将道理融入生命,将哲学化为生活,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这跟西方哲学是很不一样的。存在主义哲学创始人海德格尔,是一位非常的哲学家,但生活中的他有很多不的地方,比如和女爱得死去活来,比如对恩师胡塞尔忘恩负义,又在希特勒统治时期当了大学校长,因为诸如此类的行为,一些人非议他,觉得他的行为和哲学不一致,思想上很,有些行为反而不如一般人。这是西方哲学的特点,西方哲学不要求哲学家言行一致,但东方哲学有这种要求。东方哲学认为,你认可什么哲学、推行什么思想,需要像你认可的那样活着,用你的行为来表达你的思想。比如,老子既然写了道德经,必须骑青牛出关,如果他在官场或党校讲坛上讲道德经,人们会觉得他很滑稽;庄子既然写了,他必须草鞋,他如果不草鞋,跑去当宰相,大摇大摆,装腔作势,别人也会笑话他;孔子推行“仁”,推行天下为公,必须像丧家之犬那样,到处推行他的哲学。换句话说,你的生命必须和你的哲学融为一体。东方哲学关心的是人该怎么活,人为什么而活,人活着时应该在乎什么等问题。但是,很多讲国学经典的人,在这一点上,没有讲明白。讲道德经的人数以千计,虽然都讲得很好,各有所长,但大多把道德经作为学问进行注解和讲解,我不想这么讲,我想讲的是传统智慧如何用,也是如何解决心灵问题,如何改善生命质量,如何改变命运。有很多朋友对我说,雪漠老师,您讲讲道德经吧,您的道德经,肯定跟别人讲的不一样。我问他为什么?他说,道德经是老子的境界呈现,是证量的东西,不是学问,也不是知识,您从修道的角度去讲,或许更能讲出老子的本意。当然,这只是他的看法。不管怎么样,我会讲出我独有的东西。在深解的时候,我称之为“为世界留下另一种解读”,对道德经的解读,其实也是这样。贰道德经只有五千二百五十四个字,很精炼,多一个字嫌多,少一个字不足,诸子百家的很多著作都是这样。那时写书要刻在竹子上,刻五千言需要很长时间了,当时的学者作家们没办法把文章写长,一般都写得非常精炼。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有人写得像大漠祭猎原白虎关那么长,上百万字,他得刻上多久才刻得完啊?所以,当时的学富五车,听起来虽然很多,但事实上,一车书也一百来卷,不会太多的。这么小的篇幅之中,却涵括了那个时代人类智慧的精髓,这不能不让人敬畏。道德经影响了诸多西方作家、政治家和哲学家,如尼采、黑格尔、甘地和托尔斯泰等。托尔斯泰曾在很多作品中介绍过老子,尼采和黑格尔们对老子也非常敬仰和熟悉。海德格尔的哲学中也有道德经的很多痕迹,可见,他的思想与老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据说,道德经是世界上发行量仅次于的典籍,德国每四个家庭有德经,奥地利、瑞士等国有很多人还把道德经送给女儿,作为结婚贺礼。叁关于老子,有很多谜团,他的姓氏是其中的一个谜团。有人说他姓李,叫李耳,但这更像是代号,因为老子的耳朵很大,两耳垂肩,像人们叫我大胡子一样;有人说他不姓李,姓老,叫老聃,因为那个时代没有姓李的人;还有人说老子也不姓老,因为那个时代同样没有姓老的人,但二十四孝中有个老莱子,他是春秋时代的楚国人,他姓老,有人认为,老莱子与老子是同一人;甚至有人认为,老子不是一个人,而是好几个人的“集合体”,道德经也不是一个人写的,而是几代人的思想结晶。到底是哪一个?说不清,没有人能证明,毕竟那已经是两千多年前的事情了。但我更倾向于有老子这个人,世界也更倾向于有老子这个人之,他的存在像是一个谜团,充满了神秘的彩。不过,我觉得这都不重要,他姓老还是姓李,并不重要,关于他的很多讨论到底如何,都不重要。真也罢,也罢,都过去了。留下的只是他的著作,影响世界的,也是这些著作。如果没有这些著作,他姓什么叫什么,没有人会关心;有了这些著作,他姓什么叫什么,都没关系。因为,他的作品已经构成了他,道德经那短短的五千言,已经为他赢得了整个世界的敬仰,让他成了一个任何时代都忽略不了的。我常对们说,读好书,首先要读老庄。为啥?因为你登上山顶,才能窥得万象。如果始终在山脚下转来转去,你一辈子都不会知道高境界是什么样的境界,什么书才是好书。我从小读老庄,十八岁起,把道德经和录在录音机里,当成我每背诵的功课。每天早上起床,我首先会打开录音机,一边洗漱扫地,一边跟着录音背老庄。我当然没有想到几十年后的,更不知道有我会坐在这里,为大家解读道德经。命运中有一些很奇怪的事情,你说不清。一个果子成熟之前,有很多小小的细节,都在促成它后的结果。我的很多书都是这样出来的。一个因缘推动另一个因缘,后出了一本书。当然,出现这本书早的缘起,定然是老子与尹喜——也叫关尹子——在函谷关的相遇。因为,如果没有关尹子的求道,不会有道德经;有了道德经,但没有关尹子的传播,它也不会广传于世;没有道德经的广传于世,我不会在十八岁的时候背诵道德经、从中汲取营养;没有当年在道德经中汲取营养的那段经历,也许我不会解读道德经。那么,看了老子的心事——雪煮〈道德经〉之后,读者中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拭目以待吧。这至少说明,不管世界如何变幻,有些东西始终还是有意义的,它是承载了真善美的行为。它是我们可以在虚无中建立的存在,也是人类对抗无常的方法。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了老子和关尹子相遇的故事:“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老子过去是周朝的“守藏室之官”——相当于图书馆馆长——大概在他七十多岁的时候,周室诸侯开始争权夺势,战乱频发,民不聊生,老百姓也不再尊重周天子了,老子知道周室将亡,于是辞官西去,途经流沙河,想沿着西域到印度去。过函谷关的时候,他遇到了辞官转任函谷关令的尹喜。尹喜向老子求道,老子推辞了好几次,尹喜一再坚持,怎么都不肯放老子出关,于是老子便为尹喜传道,写下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分为上下两篇。列仙传对此也有记录,还提到了“紫气东来”的故事:“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尹喜精通历法,善观天象,能知过去而见未来,还是个修道之人,懂得看气。有,他看到一片紫气冉冉而来,知道有高人来了。因为,据说气的代表此人的功夫,气呈紫,说明此人功夫很高。于是尹喜沐浴斋戒,迎候圣人。没过几天,果然迎来了骑着青牛的老子。关于这一点有一种说法:尹喜做了函谷关令后的某,观星象得知老子要来;还有一种说法:尹喜观星象知道有圣人西来,于是辞去大夫一职,转任函谷关令,专门在函谷关迎候老子。不管哪种说法才是真的,关尹子都确实在函谷关等到了老子,向老子拜师求法,随后老子写出道德经,再由关尹子广传于世。关于老子后来的行踪,世人也有很多说法,甚至有人说老子继续西行,去了印度,收了释迦牟尼做弟子,老子化胡经有相应记载。但这种说法不对,是道人杜撰的,他只是想显示道家的高明而已。不过,道家确实有一种东西跟佛家是契合的,非常了不起。本书侧重的正是这方面内容。庄子天道篇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老子后回了故乡,也是的河南鹿邑,离孔子所在的山东曲阜不远。据说,孔子还去拜访过老子,向老子求道。吕氏春秋韩非子庄子中都有记载。也许这种说法是真的。至于老子是什么时候死的,说法也有很多,有人说不知所终,有人说九十一岁,也有人说一百多岁。庄子养生主中还记载了众人吊唁时的情形。据说,当时整个村子的人都在痛哭,老人哭得像死了孩子一样,年轻人哭得像父母死去一样。老子的朋友秦佚来吊唁时,却干号三声离开了。有人追上来问,你不是老子的朋友吗?怎么能这样吊唁呢?秦佚说,“然。始也吾以为至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通祈)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帝者,天也)之悬解。”这句话说的是秦佚不伤心的原因,他认为,生也好,死也好,都是顺应自然,当你顺应自然的时候,哀乐的情绪自然不能进入你的心。这是古人对治烦恼的一种智慧。不过,也有人认为,上文谈到的老子,是另一个老子。人们更愿意接受一个出了函谷关,不知所终的老子。中国古代有很多的哲学思想,都能解决人的心灵问题、灵魂问题,甚至是命运的问题,但现代人大多不知道,远离“道”,而专注于“术”,正是现代社会充满精神困惑和热恼的原因。像道德经,虽然大家都知道它,但看过的人有多少?尤其在现代社会,有多少学者以外的人,会去研究道德经?有多少人会真正实践道德经里的智慧?德国每四个家庭有德经,很多外国人从小看道德经,黑格尔甚至称之为“真正的哲学”,还承认自己的很多思想都源于道德经。可惜,很多对道德经也罢,对老子也罢,反而不甚了解。肆当然,我不会从哲学的角度解读道德经。一来,很多人都这么解读,不缺我一个,我只想讲一些别人没讲过的东西;二来,尹喜向老子请教的时候,不是求学,而是问道,也是说,道德经是讲如何修道的。这是道德经重要的一个目的。如果远离这个目的,我的解读也没有意义了。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现在来了个客人,问你:“你学过算术吧?能不能告诉我一加一等于几?”你会怎么回答他?你会不会说一些天文学的知识?或是物理学的知识?还是哲学的思辨?不会。如你这么回答的话,人家会觉得你很荒唐。所以,尹喜问道的时候,老子讲的也是修道的东西。我这次想从这个角度入手,把修道的东西讲出来。我觉得,这可能更接近老子的本意。我也不去谈兵家的东西,虽然很多人都会读到兵家的东西。我只想从修道和妙用层面讲一讲道德经。中国的道家太了,老子真是功不可没。为什么从印度传到中国时,马上成了中国重要的支柱呢?老子的传道起了铺垫作用。老子对“道”的表述,和的“真如”“空”非常相似。我上面说的,道家跟佛家契合的东西,也正是这一点。因为这种相似,佛道后来浑然一体,佛道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比如,中有“五级证道”的说法,其中包括资粮道(创造求道所需要的条件)、加行道(求真理所付出的劳动)、见道(看到道是什么、它在你生命中有什么样的呈现)、修道(慢慢保任见到的道)、道(在生命中证得道体)。这里的“道”,还有得道高僧的“道”,“常心是道”,都源于老子。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可惜,道教现在鱼龙混杂、人才凋零,很少有人真正把道家传播开来、发扬光大。整个中国都是这样,其中也包括儒家。实际上,儒家和道家都有很多的东西,不在佛家之下。世界之所以不了解它们,不是它们本身的问题,而是传播的问题。历出现过很多大师,但人们传播得不够,有时也太过于片面,没有办法让世界真正地了解他们,也没有办法让世界真正地了解中国。比如道教,很多人对道教的传播都偏重于道术,像、阴阳、等,它们只是道教中的小术,属于道的妙用,还不是道体。道教有太多的好东西,后人都没有挖掘出来。现在的很多道书之中,很少见到能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要是没有修道,没有访道,也没有证道。他很难进入真正的道家和道教。道教和一样,都是必须实证,才能真正进去、真正见道的。中国传统太了,它们可以铸一个有智慧的、大写的、自在的、世界无法忽视的人。很小的时候,我亲近过道教,还经过了认真的修道,后来遇到,觉得更,在中钻研了二十多年。现在回过头来看道教的东西,不得不惊叹老祖宗的。老祖宗留下了这么多宝贝,却没有被人真正地挖掘出来,还被片面地解读和传播了,有时甚至会被歪曲。这实在是太可惜。如果有缘,我将来可能会写点东西,也为中国的道家做点事情。当然,现在有很多很好的学者都在研究儒释道,比如北京的学者们,他们都为传统做出了很多了不起的贡献。希望在大家的努力下,中国能真正被世界所了解,能真正为世界输入东方哲学的营养;也希望,我的这次解读能成为一扇窗,让大家重新认识道德经,重新认识中国传统,从中汲取有益心灵、有益人生的营养,把老祖宗的宝贝传承下来。这也是张载所说的,“为往圣继绝学”。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