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技术 大中专理科电工电子 高有华,袁宏 主编
none
¥
19.05
4.8折
¥
39.8
全新
仅1件
作者高有华,袁宏 主编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40946
出版时间2016-08
版次3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285页
字数438千字
定价39.8元
货号732_9787111540946
上书时间2024-12-1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正版特价新书
- 商品描述
-
目录:
第3版前言
第2版前言
版前言
篇基础部分
章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1
1.1电路和电路模型1
1.2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及其参方向2
1.3电阻、电感和电容4
1.4电压源和电流源9
1.5受控源11
1.6基尔霍夫定律12
1.7电路中的功率和电位计算16
1.8非线电阻电路的分析19
1.9元件伏安特的分析21
小结24
题25
第2章电路分析方法28
2.1电源等效变换法28
2.2支路电流法31
2.3节点电压法34
2.4叠加定理38
2.5替代定理41
2.6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42
2.7电路分析方法的分析46
小结54
题55
第3章正弦交流电路58
3.1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58
3.2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61
3.3电阻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63
3.4电感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64
3.5电容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67
3.6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69
3.7功率因数的提高76
3.8正弦交流电路的频率特79
3.9谐振电路81
3.10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86
小结88
题89
第4章三相交流电路94
4.1三相电动势的产生与三相电源的联结94
4.2三相电路负载的联结97
4.3三相电路的功率106
4.4三相电路的分析110
小结116
题116
第5章电路的时域分析119
5.1概述119
5.2rc电路的时域分析122
5.3求解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130
5.4rc串联电路对矩形波电压的响应134
5.5一阶电路的分析137
小结141
题142
第6章电工测量与安全用电145
6.1测量误差与仪表准确度145
6.2电工仪表的类型146
6.3电流、电压和单相功率的测量149
6.4万用表和绝缘电阻表152
6.5电桥及电阻、电容和电感的测量154
6.6安全用电常识155
小结159
题159
第7章非正弦周期信号电路161
7.1非正弦周期信号的分解162
7.2非正弦周期量的有效值、均值和均功率165
7.3非正弦周期信号线电路的谐波分析法168
小结171
题172第2篇应用部分
第8章铁心线圈与变压器174
8.1磁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174
8.2直流铁心线圈与直流电磁铁180
8.3交流铁心线圈与交流电磁铁181
8.4变压器186
8.5理想变压器的分析193
小结194
题195
第9章异步电动机197
9.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构造及工作197
9.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等效电路202
9.3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电磁转矩与机械特204
9.4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调速和制动207
9.5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选择212
9.6单相异步电动机216
小结218
题219
0章电动机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220
10.1常用控制电器与电气图形符号220
10.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控制和基本保护环节225
小结229
题229
1章其他常用电动机231
11.1伺服电动机231
11.2步进电动机240
11.3直流电动机244
小结248
题249
2章可编程序控制器250
12.1plc的特点及应用场合250
12.2plc的基本结构及工作251
12.3master-k30plc的i/o配置及软继电器253
12.4master-k30的指令系统与编程语言255
12.5plc控制系统的应用举例267
小结270
题270
附录273
附录a电气图中常用新旧电气图形及符号对照表273
附录b本书中英文名词对照表277
参文献286
内容简介:
电工技术(第3版)一书分为基础和应用两部分,基础部分共七章,分别是电路基本概念和定律、电路分析方法、正弦交流电路、三相交流电路电路的时域分析、电工测量与安全用电和周期非正弦电路,基础部分供相关专业30~40学时使用。应用部分共五章,分别是铁心线圈与变压器、异步电动机、控制电机、直流电机、电动机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和可编程序控制器,可供相关专业20~30学时使用。该部分内容力求满足不同专业的需要和反映科技发展的新成果,书中带“”的内容可根据专业和学时情况取舍。与第2版相比,再版教材在内容和结构上进行了的调整,以解决基础理论与新技术、传统模式与现代方法、课程内容多与讲授学时少等盾。
精彩内容:
第3版前言本书的版和第2版先后于2002年11月和2010年1月出版,此次出版的为第3版。本书自2002年出版发行以来,得到广大读者的支持与关爱。历时15年,先后于2007年和2014年被评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精品教材、“十二五”省级规划教材和“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级规划教材。为了使教材在论述的科学、取材的广度、内容的合理等方面更能适应高等教育迅展的需要,以及高等理工科院校对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深化改革的要求,编者在广泛吸收读者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
由于电工技术课程是高等理工科院校非电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因此本书的核心内容相对稳定,继续着重于电工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并兼顾非电类理工科不同专业的要求和人才培养需要。本书内容注重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具有基础、应用和等特点。基础部分力求提高起点、加大跨度、通俗易懂、便于自学;应用部分力求满足不同专业的需要和反映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与第2版相比,修订后的教材在内容和结构上进行了的调整,以解决基础理论与新技术、传统模式与现代方法、课程内容多与讲授学时少等盾。具体修改内容为:(1)删减了各章内容的详细介绍,重点突出的应用,适量增加例题解析;(2)增加了附录b(本书中英文名词对照表);(3)0章修订为基本控制环节和基本保护环节,基本控制环节包括电动机的直接起动和正反转控制环节、顺序控制、行程控制环节和时间控制环节。基本保护环节包括短路保护、过载保护、欠电压或零电压保护环节;(4)对章后的题进行了增删,使其更具有典型。
修订后的电工技术内容分为基础和应用两部分,基础部分共7章,供相关专业30~40学时使用。应用部分共5章,供相关专业20~30学时使用。书中带“”的内容可根据专业和学时情况取舍。与本书配套将同时出版电工技术试题题型精选汇编(第3版),方便了广大学和教师使用。
本书由沈阳大学高有华教授(编写第2、4、12章及附录) 和袁宏教授(编写、5、9章)担任主编。李忠波教授编写第3章,申永山编写第6、8章,龚淑秋编写第7、10、11章。
本书可供高等理工科院校本科、专科机械类、材料类、化工类、建筑类、经贸管理类、计算机类等相关专业使用,也可作为夜大、函授、电大、职工大学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和自修教材。本书修订后,将深化电工技术课程的体系、内容、方法及手段等方面的改革,更加方便广大读者学和使用。
由于编者水有限,本书难有不妥和错误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第2版前言本书自2002年11月出版发行以来,得到广大读者的支持与关爱。历时7年,已成为辽宁省精品课——电工学课程的使用教材,并于2007年被评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精品教材。为了使该教材在论述的科学、取材的广度、内容的合理等方面,更能适应高等教育迅展的需要以及高等理工科院校对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深化改革的要求,编者在广泛吸收读者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再版。
由于电工技术课程是高等理工科院校非电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因此本书的核心内容相对稳定,继续着重于电工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并兼顾非电类理工科不同专业的要求和人才培养需要,基础部分力求提高起点、加大跨度、通俗易懂、便于自学;应用部分力求满足不同专业的需要和反映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与版相比,修订后的教材在内容和结构上进行了的调整,以解决基础理论与新技术、传统模式与现代方法、课程内容多与讲授学时少等盾。具体修改内容为“删减了第2~5章内容的详细介绍,重点突出的应用;在第5章中增加了rl电路的时域响应内容,删除了rl电路时间常数的求法;在、2、3、4、5、8章中增加了实际电路的分析实例;将0章102节修改为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环节和基本保护环节;对全书每节后的练与思和章后的题做了必要的增减,力求题型多样化,难度层次化。
修订后的电工技术内容分为基础和应用两部分,基础部分共7章,供相关专业30~40学时使用;应用部分共5章,供相关专业20~30学时使用。书中带“”的内容可根据专业和学时情况取舍。与其配套的电工技术试题题型精选汇编(第2版),方便了广大学和教师使用。
本书由沈阳大学高有华教授(编写第2、4、12章及附录)和袁宏教授(编写、5、9章)担任主编。李忠波教授编写第3章,申永山编写第6、8章,龚淑秋编写第7、10、11章。曹承志教授对本书进行了仔细审阅,提出许多修改意见,在此深表谢意。
本书可供高等理工科院校本、专科机械类、材料类、化工类、建筑类、经贸管理类、计算机类等相关专业使用,也可作为夜大、函授、电大、职工大学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和自修教材。
由于编者水有限,本书难有不妥和错误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版前言本书是根据电工学课程指导组拟订的非电类电工、电子技术系列课程基本要求和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目标而编写的,可供高等工科院校大学本科、专科机械类、材料类、经贸管理类、化工类、建筑类、计算机类等有关专业使用。
电工技术是理工科非电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应使得到电工技术必要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工事业发展概况,为学后续专业课程以及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理论和实践基础。
本书是十几年改革实践的结晶,试用期间收到满意效果。本书分基础和应用两部分。基础部分有7章,可供有关专业30~40学时使用。为适应改革和人才素质培养的需要,该部分力求作到提高起点、加大跨度、精练内容和便于自学。在内容安排上以元件模型的伏安关系、功率关系和能量关系为基础,以基本定律和基本分析方法为手段,以激励和响应为主线,按认识规律使课程内容逐步深化。为使掌握的分析、设计工具,促进手段的现代化,大部分章节后有利用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软件对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和设计的作业题。在与本书配套的电工技术试题题型精选汇编中有相关的引导例题。应用部分有5章,可供有关专业30~40学时使用。该部分内容应力求满足不同专业的需要和反映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书中带“”号的内容可根据专业和学时情况取舍,或在教师指导下由自学。
本书由沈阳大学袁宏担任主编,并编写其中的、五章,沈阳大学高有华编写第二、四章,李忠波编写第三、九、十、十二章和附录,申永山编写第六、八章,龚淑秋编写第七、十一章。范振铨教授对本书原稿进行了仔细审阅,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在此深表谢意。
由于编者水所限,书中难有不妥和错误之处,恳请使用本书的教师、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 没有更多了 —
正版特价新书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