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法律思想史 第2版 法学理论 武树臣
  • 中国法律思想史 第2版 法学理论 武树臣
  • 中国法律思想史 第2版 法学理论 武树臣
  • 中国法律思想史 第2版 法学理论 武树臣
  • 中国法律思想史 第2版 法学理论 武树臣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法律思想史 第2版 法学理论 武树臣

none

13.15 2.9折 45 全新

仅1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武树臣

出版社中国法律图书有限公司

ISBN9787519709686

出版时间2017-07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316页

字数500千字

定价45元

货号608_9787519709686

上书时间2024-12-15

智胜图书专营店

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绪论中国古代社会与中国法律思想史
节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特点
一、数千年未曾中断
二、自然经济居支配地位
三、宗法家族构成社会的细胞
四、进入文明的途径
五、集权政体始终统治社会
第二节中国法律思想史的学科地位与学术特征
一、中国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二、中国法律思想史学科的特点
三、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学术特征
第三节中国古代法律思想史的学术概念和命题
一、礼、礼制、礼治
二、德、德政、德治
三、法、法制、法治
四、刑、刑罚、刑政、律
五、人治、心治、身治
六、仁、仁义、仁政
七、封建、、共治
八、法律、法统、法体
九、判例法、成文法、混合法、比附援引
十、古代法律的儒家化与法家化
第四节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哲学基础
一、“人本”主义的价值观
二、“人本”主义对法律实践活动的影响
第五节中国法律思想历史发展概况
一、中国古代法的四次变革
二、中国法律思想的四个历史形态
第六节学中国法律思想史的意义与研究方法
一、学中国法律思想史的意义
二、中国法律思想史的研究方法
章中国法律思想的原生形态
节远古社会与文明初起
一、传说时代及其社会状况
二、关于中国的起源
第二节中国法律文明的起源
一、部落战争与部落联盟
二、“五刑”与“灋”
第三节古老风俗与刑罚的产生
一“丼”与文身
二、文身的意义
三、文身与黥刑
第四节古代“法”字的内涵
一、古代“法”字的写法及其诠释
二、古代“法”字的原始内涵
三、佱——古代法与婚姻禁忌
第五节廌:一个古老图腾的始末
一、古文字中的廌
二、廌与独角兽
三、廌的形象
四、廌与蚩尤
五、廌与皋陶
六、廌在夏商
七、廌在西周
八、廌在秦汉
九、廌与法冠、补服
第六节夏代的法律思想
一、夏朝的法律实践
二、神权天命思想
三、夏之教训
第七节殷商的法律思想
一、殷商的神权思想
二、商代的“重人”思想
第八节西周的法律思想
一、“以德配天”的君权神授说
二、“德治”思想及其表现
三、“礼治”思想及其影响
四、西周的“重人”思想
第九节夏商周三代法律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一、东夷的两宗遗产:“仁”和“灋”
二、“刑名从商”:早期法律的形成
三、西周的“礼乐刑政”
四、“御廌”和“儒”:早期官方学术的形成
第二章中国法律思想的多元形态
节春秋战国的社会状况
一、生产力的提高
二、社会结构的变化
三、思想学术界的活跃
第二节春秋战国的法制改革
一、首倡革新的管仲
二、“铸刑书”的子产
三、既守礼又重法的叔向
四、作“竹刑”传授法律知识的邓析
五、主持改革编著《法经》的李悝
六、“明法审令”的吴起
七、主持变法“改法为律”的商鞅
第三节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
一、诸子学术的产生
二、“百家争鸣”的一般情况
三、诸家学派的共同特点
四、诸家学派的联系
五、“百家争鸣”的终结
第四节地域与先秦法律思想的主旋律
一、关于地域及研究方法
二、先秦法律思想的主旋律
第五节鲁国与儒墨的法律思想
一、鲁国及其代表人物
二、孔子孟子的法律思想
三、墨家的法律思想
第六节晋秦与晋秦法家的法律思想
一、晋秦与法家思想的诞生
二、晋秦法家的法理学
三、晋秦法家的法治说
四、晋秦法家的“势治”说
五、晋秦法家的“术治”说
六、“法”、“势”、“术”相结合
七、晋秦法家的“法治”实施蓝图
第七节楚国与道家的法律思想
一、楚国及其代表人物
二、没落贵族的悲观情绪与道家学术
三、老子“道法自然”的自然法思想
四、庄子的法律虚无主义
第八节齐国与齐国学者的法律思想
一、齐国的基本特征
二、齐法家的法律思想
三、荀子的法律思想
四、既“隆礼”又“重法”的礼法统一说
五、阴阳家的法律思想
第九节儒家法家法律传统的差异与重叠
一、法家思想与儒家思想的对立
二、法家思想与儒家思想的重叠
第三章中国法律思想的正统形态
节正统法律思想的形成
一、“专任刑罚”的秦代
二、崇尚“黄老之术”的西汉初期
三、“独尊儒术”的汉武帝时期
四、董仲舒的法律思想及其地位
第二节正统法律思想的内容和特征
一、“礼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法律传统
二、“德政”与刑罚相结合的治国方策
三、“人”与“法”相结合的法体理论
第三节正统法律思想的社会化
一、官吏群体领域:与后进的融合
二、法律思想领域:儒法斗争的后一役
三、领域:“春秋决狱”
第四节中国古代法律的儒家化、法家化
一、关于“古代法律儒家化”命题及其影响
二、中国古代法律的演进轨迹既是儒家化也是法家化
三、对中国古代法律儒家化法家化的全方位描述
第五节正统法律思想的哲理化
一、正统法律思想的内在危机
二、朱熹对正统法律思想的完善
三、丘濬对正统法律思想的结
第六节正统法律思想的局部深化
一、基本理论与制度
二、刑事法律制度
三、婚姻家庭
第七节神学禁忌观念对法律实践的影响
一、神判及其遗迹
二、禁忌与巫术
三、阴阳五行说对法律思想的影响
四、天谴灾异说的影响
五、对的影响
第八节非正统法律思想
一、异端思想家的法律思想
二、农民的法律思想
第九节正统法律思想的衰落
一、明清之际的思想启蒙与启蒙思想家
二、黄宗羲的法律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第四章中国法律思想的嬗变形态
节地主阶级革新派的法律思想
一、关于地主阶级革新派
二、“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
三、“师夷长技以制夷”
第二节太天国农民的法律思想
一、关于太天国农动
二、均等、人无私财
三、“革故鼎新”之法
第三节洋务派的法律思想
一、洋务派及其代表人物
二、“中学为体”:维护纲常名教
三、“西学为用”:“采西法以补中法之不足”
第四节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法律思想
一、早期改良思潮及其代表人物
二、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法律主张
第五节晚期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法律思想
一、资产阶级改良思想的发展及其代表人物
二、晚期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法律主张
第六节清末修律与沈家本的法律思想
一、清末的仿行立宪及修律活动
二、“法理”派与“礼教”派之间的论争
三、沈家本的法律思想
第七节资产阶级派的法律思想
一、资产阶级派及其政治法律主张
二、的“三义”和“五权宪法”理论
第八节五四新运动代表人物的法律思想
一、五四新运动
二、反礼教、倡民治的法律思想
三、吴虞反对家族制度、追求法律等的法律思想
第九节统治集团代表人物的法律思想
一、胡汉民“社会本位”的法律观
二、居正的“混合法”思想

内容简介:

本书是以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起源与历史发展为线索,探讨并讲授中国法律思想基本内容与特征的法学教材。在以论述基本理论问题为主要内容的绪论之后,作者依照中国法律思想历史发展的形态,以中国法律思想的原生形态多元形态正统形态嬗变形态为篇章,结合古文字与各时期代表人物、代表思想、法律实践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充分尊重中国法律思想历史发展表现在不同时期的本质特征与多样,糅合多种叙述方式,并添插图,于恰当处引经据典,寓思想于阅读之中,是我国法史学教材中的精品之作。

作者简介:

武树臣,男,北京市人,1949年10月出生。1982年1月于北京大学法律学系,获法学学士,留系任教。1996年1月获北京大学法学博士。1990年、年、1996年先后被评为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担任副系主任,1997年4月调任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2005年4月调任北京奥组委法律事务部部长,2008年11月调任北京市法学会党组副书记、副会长,2010年11月始至今被山东大学聘为人文社科一级教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