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儒化的创世纪 中国哲学 余世存,李克 主编
  • 儒化的创世纪 中国哲学 余世存,李克 主编
  • 儒化的创世纪 中国哲学 余世存,李克 主编
  • 儒化的创世纪 中国哲学 余世存,李克 主编
  • 儒化的创世纪 中国哲学 余世存,李克 主编
  • 儒化的创世纪 中国哲学 余世存,李克 主编
  • 儒化的创世纪 中国哲学 余世存,李克 主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儒化的创世纪 中国哲学 余世存,李克 主编

先秦经典现代解读,余世存作品,饶宗颐、周有光、汤一介、傅璇琮任顾问,打造东方心灵圣典

29.85 6.1折 49 全新

库存4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余世存,李克 主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14932

出版时间2018-0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

页数364页

字数250千字

定价49元

货号xhwx_1201720780

上书时间2024-12-11

智胜图书专营店

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虞夏书
017——尧典
027——舜典
041——大禹谟
055——皋陶谟
063——益稷
075——禹贡
091——甘誓
095——五子之歌
101——胤征
商书
107——汤誓
109——仲虺之诰
115——汤诰
119——伊训
123——太甲上
127——太甲中
131——太甲下
135——咸有一德
139——盘庚上
147——盘庚中
153——盘庚下
157——说命上
161——说命中
165——说命下
169——高宗肜
171——西伯戡黎
175——微子
周书
179——泰誓上
183——泰誓中
187——泰誓下
191——牧誓
195——武成
201——洪范
211——旅獒
215——金縢
221——大诰
229——微子之命
233——康诰
243——酒诰
251——梓材
255——召诰
263——洛诰
271——多士
277——无逸
285——君奭
293——蔡仲之命
297——多方
303——立政
311——周官
317——君陈
321——顾命
327——康王之诰
331——毕命
335——君牙
339——冏命
343——吕刑
355——文侯之命
359——费誓
361——秦誓

内容简介:

余世存,李克主编的儒化的创世纪(尚书)(精)为传统经典尚书核心文献的现代和解本,内容结构包含原文、语译、和解三部分,原文甄选经典底本、再现古文风范,译文参通行译本、白话流畅通达,和解遴选中外典籍、汇注思想源流,有助现代读者重读“我们的经典”,更好了解中华传统。

作者简介:

余世存,学者、诗人,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战略与管理执行主编,主持过十年之久的“当代汉语贡献奖”。著有很好道中国男老子传大民小国等。多年来,致力于社会重建和经典社会化的相关工作。李克,出版人,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负责院古籍整理简报的编辑和出版,现任北京崇贤馆世纪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兼编辑。先后策划并主编的出版项目有唐宋八大家全集康熙字典说文解字中国书法全集百衲本二十四史中国通史等。

精彩内容:

传统学问有正义、集解一类的方式。正义又名“疏”,也称“注疏”“义疏”,是一种经注兼释的注释。集解则是汇集诸家对同一典籍的语言和思想内容的解释,断以己意,以助读者理解。何晏曾说:“今集诸家之善,记其姓名;有不安者,颇为改易,名曰论语集解。”裴駰则说:“采经传百家并先儒之说,豫是有益,悉皆抄内。删其游辞,取其要实,或义在可疑,则数家兼列号曰集解。”多数人以传统正、解的方式阅读经典。但跟传统的方式不同,在“正解”之外,本书称为和解。本书有离经叛道之处,即是对经典的注解不仅只依从于自家经典,如一些儒生们惯的只能以儒家经典来注孔孟;编者从经典的文句、义理等出发,联接古今中外,让读者看到一段经典话语下,有孔子、老子、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莎士比亚、康德、黑格尔、鲁迅、胡适、罗尔斯、汤因比等经典作家们在互动、对话,在辩难、阐发,“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在某种意义上,本书既是传统图书的新成果,又鲜明体现了网络时代的精神:万物相互联接。在网络阅读当令的时代,纸质经典阅读已经成为一种非常的人生体验。现代人已经惯了轻阅读、快悦读、消费式阅读、网络阅读,等等,纸质经典阅读似乎已经过时,我们从网络上随时可以猎取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孔子、墨子等经典人物的言行事迹。但返回到纸质经典阅读,是每一个人的权利,更是他对自己的责任。在传统社会,无数寒门子弟的心愿是:“我要读书!”无数的苦难大众,那些终生劳作不得温饱的“睁眼瞎”们的心声是:“我连到学堂里面去摔一跤的机会都没有。”的文明在整体上已经迈过了短缺、匮乏的时代,知识大规模下移,使任何一个卜居或旅居偏远地带的人,都能随时阅读;只要有一手机在,他可以连接人类文明的图书宝库。网生代享受的文明福祉是空前的。但跟文明那些传媒介质咸与维新的有所不同,网络阅读并不会取代纸质阅读。跟专家们预测的网络阅读取代纸质阅读的趋势相反,纸质阅读仍是人类个体宝贵的生活内容。如果我们能够理解网络精神,我们当知在网络时代,新的不是推翻旧的、取代旧的,而是对旧的包容。即使从小生活在无纸化的新一代人,他们的大脑皮层有异于上代人,他们仍会向传统归队,会获得纸质经典阅读的生命成。对纸质经典阅读的乐观不仅是源自网络精神,网络的共生精神跟古典的认知一致,道并行而不相悖,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甚至说,古典未能实现的梦想由网络实现了。网络不会推倒纸质图书,更不会解构经典阅读。更为重要的是,在共生的网络时代,纸质经典阅读对惯无纸化的网生代来说是一种重要的修行。谈论网络阅读和纸质经典阅读的差异还为时过早,一般人理解的网络阅读多不走心,是刷屏,是走马观花,是采集狩猎,等等,并非网络阅读的本质,网络阅读同样能够求知问学、明心见。但从网络的角度理解,纸质经典确实过于沉重、晦涩、凝固了,过于安静了。纸质经典乃是用纸质把人类流传千年的文明精神“封印”了。这些先人的精神血脉,如仅仅靠网络阅读是不足以消化为阅读者自身的资粮的。现代人要打开人类的文明精神、听取先贤们的深刻思想,仅仅靠网络的音频介质去阅读听取是不够的。在打开“封印”的文明之旅中,尤其是在跟先人对话并滋养自身的修行中,专注、精纯的纸质经典阅读几乎是不二之路。一份调查显示,在美国大学的阅读榜上,占前一二十名的仍是古往今来的人类经典。跟一般阅读有所不同,经典阅读是一种对自己的打开,是把自己从外在的世界中找回来。这一特征可以判定一个人是否读进了经典、读出了自己。有人拿着书“一目十行”,有人拿着书“心不在焉”,这些阅读都非对经典的正当态度。经典并非“咳风唾地”的时语或“明黄花”,而是文明演进的界石、台阶。在知识爆炸的网络时代,这些界石、台阶需要我们去一一领略。在常生活中阅读经典是如同信徒一样听闻福音的方式,更是我们成全自己、安顿自己的方式。遗憾的是,现代人容易忽略经典,容易倾向于在网上冲浪去获取知识。但用网友们的结,知识易得,智慧难求。传统社会的读书,首先是。礼闻来学,无闻往教。没有对自己心的把握,机械地认字识文,是难以读好书,难以打开自己和经典的“封印”,更难以获得智慧。如同中西贯通的大儒马一浮先生所说,“故欲读书,先须。心气安定,自易领会。若以散心读书,博而寡要,劳而少功,必不能入。以定心读书,事半功倍。随事察识,语语销归自。然后读得一书,自有一书之用。不是泛泛读过。须知读书,即是穷理博文之一事。然必资于主敬,必赖于笃行。不然,则只是自欺欺人而已。”马一浮先生还说:“读书如人行远,必舟车。舟车之行,须由轨道,待人驾驶。驾驶之人,既须识途,亦要娴熟。不致迷路,不致颠覆,方可到达。故读书之法,须有训练,存乎其人。书虽多,若不善读,徒耗力。不得要领,陵杂无序。不能入理,有何裨益?”我们的经典以华夏经典为经,以其他文明经典为纬,构建“万书之书”的格局,正是希望给读者提供有效的“轨道”“舟车”。编者曾经有过在国外旅行生活的经历,对其很多酒店房间放置经典的做法很是欣赏,也从中获得阅读之乐和教益。而关于国民阅读的倡导是我国社会的热点话题,其中既有我国国民对经典的疏离问题,也有我国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较为低下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如何让大家从纷繁复杂的世界和生活中有所解脱,使浮躁的心得以安顿,“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显然,阅读经典仍是方便,“安禅制毒龙”,借用孟子的话,经典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经典的传统出版形式,要么是经典文本的直接再现,要么加上专家的导读,或各家各派的。本书则是面向社会读者,以跨界域跨门派的方式呈现经典的多维角度。从某种意义上说,让上述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家在书中聚会,既是经典的复调、多声部的发现,又是读者的嘉年华,是话语的狂欢。在经典面前,我们的很多说辞属于“佛头着粪”,但本书有着编辑“再建构”和“重新发现”的用心,因此,我们愿在此书以新形式呈现之际,饶舌一二,希望读者能够善待经典,善待自己的人生百年。是为序。余世存2017年12月写于北京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