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志 史学理论 葛良一
《大秦帝国》作者孙皓晖撰序 一位17岁的文史心得,一份求学赤子的家国情怀
¥
14.45
3.4折
¥
42
全新
仅1件
作者葛良一
出版社广东南方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49116126
出版时间2017-0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212页
字数156千字
定价42元
货号xhwx_1201521300
上书时间2024-12-1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正版特价新书
- 商品描述
-
目录:
历史篇
礼制浅
商君再
秦亡新论
杂论篇
商鞅变法对当今中国法治的启示
为什么要学历史
重读中国文明史
中国语文教育改制论
读《红楼梦》的三重境界
管窥《红楼梦》的价值
健体说
析中国古代于文明之价值
纪褒姒
悼黛玉
游学篇
黄坑小学支教有感
入庠序犊子初遇挫 探寒舍彝俦洗风尘
哈佛夏校记
南极游记
后记
内容简介:
葛良一著的强国志是一个17岁所撰写的历史、文学等方面的、随感结集,分为历史、杂论、游学三篇,其历史篇,主要是对礼治、商鞅等方面的释;杂论篇则主要是作者对历史、文学的杂感,包括为什么要学历史,读lt;红楼梦gt;的三种境界等,游学篇主要是作者支教以及游历哈佛、南极等地的文章。从本书可以见其较为渊雅的知识、充满锐气的文笔,体现了当代对中国传统的热爱以及爱国强国之志。大秦帝国作者孙皓晖亲自撰序,对其奖掖有加,认为本书“的纯真执着与文笔的练达成熟俱在,令人大感青绿新颖。从治学态度和学识积累上看,实属难能可贵”。
作者简介:
葛良一,1999年9月出生,现读于广东碧桂园学校高二(ap)班。二级运动员(乒乓球),钢琴演奏级,爱好先秦历史、传统文学与写作,在学校先后创办“历史社”与“国学社”。2015年1月以商鞅变法对当今中国法治的启示一文获得广东省佛山市举办的“法治路”征文比赛(系获奖的),并发表于佛山研究。
精彩内容:
殷殷热血心
——为强国志序
孙皓晖
这本书,跳动着一颗炙热的强国之心。
这本书,字里行间涌动着一个求学赤子的家国情怀。
初识葛良一小友,是在几年前的一次聚会上。良一的父母朋友群,多有大秦帝国书友。大约受此感染,高小的良一酷爱大秦帝国,并写下了不少碎片文章。进入中学,良一思维水快速增长,凡读书必写感受,颇见论说功底,亦不乏思想火苗丛林般地闪烁。其中,有读大秦帝国的几篇。聚会初识,小良一虽也拘谨,却不失健谈,我们大秦帝国以及其他的一些历史问题进行了杂说式的沟通,其睿智让我很是感慨。自此之后,我与良一小友成了忘年交。每年春节,良一小友都会来海南与我一叙。
良一小友的这本书,是他课余的一系列杂感随笔的合集。的纯真执着与文笔的练达成熟俱在,令人大感青绿新颖。从治学态度和学识积累上看,实属难能可贵。例如,对礼治源流的梳理,对商鞅变法的剖析,都是具有的学术眼光与学术功底的。一个典型的例证,是良一受我的祭秦论影响,写出了秦亡新论。其中,查阅了史记汉书管子晋书太寰宇记等一系列史料,对历的秦代的赋税劳役的征发率,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证,进行了诸多数据与事实的对比辨析,在文中对“田租二十倍于古”“赋二十倍于古”“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等不尊重史实的言论尽皆驳斥。良一小友的这一文章,跳出了一般的历史据,运用了文明发展史的理念,有的高度。
我欣喜于良一小友这样的青群体。他们不盲从于教科书,他们正在走出历史的误区,以客观和文明的理念,对中国文明重要的根基时代进行重新审视,并将终确立中国文明复兴一代的基础认识。
我不识君,君不识我,君之热血,殷殷荐我。
这是大秦帝国中年青的商鞅被一位素昧生的风尘布衣舍身相救之后,在其墓前的热泪悼辞。简短的表白,大义的担当。这是说,有价值的交往,其意义不在利益的离合,而在道义的同一。
祝愿良一小友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2017年3月10于海积微坊
前 言
梁启超谓:“强则国强。”本书即取此义而命名。虽任公之语蜚声,然乍闻强国之说,多人嗤之以鼻,一笑了之,谓此乃乳臭未干之小子狂言,讵知“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秦孝公继位年仅21岁,然已抱定强秦之志。始皇帝继位仅13岁,然已胸怀统一之志。梁启超投身康有为门下年仅17岁,已立志振兴中华。孝公有志,故可以商鞅变法化孱羸为桀鸷。始皇帝有志,故可以蹴踏六国一统天下。梁启超有志,故可以维新变法,鼓吹新民。可见行与不行,全在信念。有志无志,不关年庚。古人谓“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即此意。有志愈早愈善,有志向方有明晰之前路,故有志不可诮。
人为何而读书耶?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吾以此言为至理,人需有志而后再行。兴亡,匹夫有责,身为一国之民则当有一国国民之责任,此责不可推诿。而不同年龄则责任之轻重又有别。有强国之志之如何作为方可尽一员之责任?吾以为有二:一曰“格物”,二曰“感格”。所谓强国之志者,莫过于“治国天下”。大学谓“治国天下”之基础者为“格物”,即钻研各物之意。故有强国志之自身需先孜孜于学,博学多识。车胤囊萤,孙康映雪,皆堪为楷模。而所应学者甚广,何者可以培养之爱国强国之心耶?曰历史、文学而已。历史为“国民之明镜,爱国心之源泉”;文学为“国民之精神,爱国心之甘露”。愈读历史、文学则愈知传统,愈欲传承之、发扬之,自然爱国。既然爱国,自欲强国。所谓“感格”者取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意,即自身有得而后推诸他人。自身有爱国强国之志,同时感格同俦同生此志向,于是人人推诸他人以使人人有志,则人人皆尽国民之责矣。
吾所悲者乃当今有诸多不爱国者。此类人崇洋媚外,不曾稍读古书而对中国大肆嘲讽,空言喋喋,无补于社会,枉为吾国之国民。
鉴于此,笔者以历史、文学方面之觳薄论述,并记以些许杂感,合成此书,欲使吾侪稍得所感。若可借此而使吾国产生读中国历史、文学之兴趣,并由此生发爱国之心,则幸莫大焉!
吾亦稍尽“格物”与“感格”之责矣。
2016年8月2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