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辩护的理念 法学理论 陈瑞华
如何让刑辩的律师充满底气?如何让律师的刑辩闪耀理论的光辉?陈瑞华教授十年潜心力作,阐释刑事辩护的中国理念
¥
23.95
4.1折
¥
5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陈瑞华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76822
出版时间2017-01
版次1
装帧其他
开本16
页数396页
字数328千字
定价58元
货号109_9787301276822
上书时间2024-12-0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正版特价新书
- 商品描述
-
主编:
刑事辩护的理念:
作者来专注于刑事辩护的研究,本书是对刑事辩护理论问题的深度探讨,是陈瑞华教授十年潜心力作。
刑事辩护一直是法律领域中备受关注的内容。由于中国中各方面的原因,律师在刑事辩护中存在很多要么死磕要么勾兑的做法,这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争议。作者通过阐释刑事辩护的理论,分析实践中的经验,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刑事辩护的理念,希望对解决刑事辩护中的难题有所助益。
本书虽然研究理念问题,但行文通俗易懂,结合刑事辩护实践中的大量疑难问题展开,读来备受启发,不仅适合刑事辩护领域的律师、法官等阅读,也适合法学院师生阅读。
目录:
《刑事辩护的理念》 目录
章 刑事辩护的理论挑战
一、 刑事辩护的旧理论与新问题
二、 刑事辩护的双重意义
三、 程序辩护和量刑辩护的兴起
四、 辩护权的诉权质
五、 辩护权的权利主体
六、 辩护制度发展的理念支撑
第二章 刑事辩护的基本形态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刑事辩护的“五形态分类法”
三、 审判前的辩护形态
四、 “五形态分类法”的局限
五、 辩护形态分类理论的完善
第三章 独立辩护人理论
一、 独立辩护人理论的提出
二、 德国的“独立”理论
三、 中国的独立辩护人理论
四、 对独立辩护人理论的反思
五、 律师独立辩护的限度
六、 以委托人授权和信任为基础的独立辩护
第四章 有效辩护理论
一、 有效辩护问题的提出
二、 美国的无效辩护制度
三、 美国无效辩护制度的理论贡献
四、 中国的有效辩护制度
五、 我国引入无效辩护制度的可能
六、 有效辩护视野下的辩护制度
第五章 辩护律师的忠诚义务
一、 辩护律师职业伦理的难题
二、 忠诚义务的多重含义
三、 忠诚义务的基本依据
四、 忠诚义务的边界
五、 忠诚义务的实现
第六章 刑事诉讼中的量刑辩护
一、 量刑辩护的出现
二、 量刑辩护的质
三、 量刑辩护的独特方式
四、 既存情节与后发情节
五、 认真地对待量刑辩护
第七章 刑事诉讼中的程序辩护(上)
一、 程序辩护的出现
二、 程序辩护的质
三、 作为诉权行使方式的程序辩护
四、 程序辩护的目的
五、 程序辩护的两种模式
第八章 刑事诉讼中的程序辩护(下)
——以申请非法证据排除问题为切入的分析
一、 律师申请排除非法证据的难题
二、 案例的引入
三、 程序辩护的独特方式
四、 程序辩护的制度困境
五、 律师界对程序辩护的探索
六、 制度夹缝中的程序辩护
第九章 审判前程序中辩护权的救济问题
一、 辩护权救济问题的提出
二、 2013年以后的“会见难”问题
三、 通过行政诉讼的救济?
四、 向谁辩护,谁来倾听?
五、 侦查程序的可诉问题
第十章 被告人的自主辩护权
——以“被告人会见权”问题为切入的分析
一、 被告人自主辩护权问题的提出
二、 “会见权”的重新定位
三、 被告人自主辩护权的提出
四、 确立被告人自主辩护权的正当
五、 被告人自主辩护权的实现
六、 作为辩护权行使者的被告人
第十一章 被告人的阅卷权
一、 从律师阅卷权到被告人阅卷权
二、 被告人行使阅卷权的正当
三、 被告人行使阅卷权的消极后果
四、 被告人的双重诉讼角与阅卷权
五、 解决被告人阅卷权问题的基本思路
第十二章 辩护律师调查的三种模式
一、 律师调查的难题
二、 自行调查模式
三、 申请调查模式
四、 委托调查模式
五、 律师调查的发展方向
第十三章 辩护权影响裁判权的三种模式
一、 辩护律师说服法官的难题
二、 诉权控制模式
三、 裁判权控制模式
四、 诉权影响裁判权的模式
六、 辩护权实现的低程序保障
七、 结论
内容简介:
陈瑞华教授来专注于刑事辩护的专题研究,相关成果在律师领域取得了极大反响。本书是对刑事辩护理论问题的深度探讨,结合2012年刑事诉讼法的修订,对无罪辩护、罪轻辩护、量刑辩护、程序辩护、证据辩护等辩护类型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刑事诉讼和辩护理论。刑事辩护的理念适合广大的律师读者阅读,也适合刑诉法领域老师和阅读。
作者简介:
陈瑞华,法学博士,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曾获得中国法学会第四届“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主要研究领域是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制度、程序法理论、法学方法,在法学界和法律实务界具有较为广泛的学术影响。
代表作品: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程序正义理论看得见的正义等。
精彩内容:
刑事辩护的理念序言
陈瑞华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刑事辩护的理念一书,是笔者研究刑事辩护问题的著作。
屈指算来,笔者涉足刑事辩护问题的研究,已经有十几个年头了。初,笔者只是作为一个辩护制度的旁观者,以各级律师协会刑事业务委员会“顾问”的身份,参与了辩护律师界的各种论坛和讨论会,对律师辩护的艰辛和酸楚有了较为直观的认识,对刑事辩护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也有了初步的感悟。后来,笔者在辩护律师界有了越来越多的朋友,有时会接受他们的委托,对一些存在疑难法律问题的案件帮忙出出主意,提供一些新的辩护思路。通过不断地接触律师朋友转来的疑难案件,笔者发现了不少制约刑事辩护制度发展的因素,开始从政治、经济、社会、的角度思刑事辩护问题。再后来,通过与各地律师协会合作一些研究课题,接触了不计其数的精英律师,开始了解律师辩护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尝试着从律师辩护的经验中进行的理论结,通过概念化的努力,将一些带有普遍的经验上升为刑事辩护理念。于是,有了这一篇篇的文章,也终形成这部刑事辩护的著作。
作为一名关注刑事辩护问题的法律学者,笔者与各地律师协会开展了诸多研究项目的合作。2005年,笔者曾经接受律师协会刑事业务委员会的委托,组织协助起草了一部“律师版”的刑事诉讼法立法建议稿草案。笔者还与该委员会进行过第二次合作,律师会见问题起草了一部专题立法建议稿。在随后的八年时间里,笔者曾与一些地方律师协会进行过三次大规模的项目合作:一是与山东省、河南省和贵州省的律师协会,起草死刑案件刑事辩护的低工作标准;二是协助贵州省遵义市、山东省东营市和济南市的律师协会,量刑辩护问题起草工作指引;三是与江苏省律师协会和山东省律师事务所刑事专业联盟合作,律师申请非法证据排除的辩护问题起草指导意见。这些项目合作终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这些地方律师协会都将我们协助起草的辩护指引或辩护指导意见,以红头文件的形式予以发布,使其成为指导律师辩护工作的规范文件。
与律师界进行各种研究项目的合作,可以使笔者为刑事辩护制度的改革发挥一些力所能及的作用,而笔者从中也获益良多,甚至可以说它为笔者“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窗户”。笔者发现,即使在目前并不令人满意的环境下,律师界也在努力开拓刑事辩护的空间,探索刑事辩护的策略和,为委托人的权益进行有勇有谋的斗争。我国律师界在长期辩护实践中逐步形成一些独特的执业风格,也积累了不少行之有效的辩护经验。数年前,在与田文昌大律师的一场学术对话中,笔者试图对中国刑事辩护的经验进行学术结,形成了一部名为刑事辩护的中国经验的对话录作品。在笔者起草本书序言的同时,笔者与叶逗逗女士共同完成的一部对话体作品刑事辩护的艺术,正在进行后期的编辑加工工作,将在稍后推出。在这两部作品中,笔者都将自己塑造成“学术搬运工”的角,将众多律师创造的辩护经验加以结和提炼,以较为简练轻松的叙述方式,奉献给那些愿意从事刑事辩护的律师朋友。
但是,在结和传播律师辩护经验的过程中,笔者深深体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对于中国刑事辩护律师而言,一方面要善于从那些成功的刑事辩护中结经验,进行“举一反三”的执业训练,但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自己的学术积累,了解刑事辩护的前沿理论,打好法律理论的基础。而对于研究法律问题的学者而言,与其从西方法律理论中引入一些新的概念、理论和,来对中国刑事辩护问题进行“指点江山”式的学术讨论,倒不如脚踏实地地进行辩护经验的结,在与现有法律理论进行学术会话的基础上,提炼出一些富有说服力的刑事辩护理念。在那些受过社会科学方法训练的学者眼里,无论是刑事辩护制度存在的问题,还是辩护律师所创造的经验,都属于学术研究的对象,而揭示出这些制度和实践表象背后的经验、规律或其他制约因素,并通过概念化的努力,将其上升为抽象的理念,从而将法学研究推向深入,这才是法学研究的目的。
从经验到理念,从中国刑事辩护的经验事实中提炼出理论命题,这是笔者从事法律研究的学术志趣,
也是本书所力图达到的学术目标。在本书的讨论中,笔者试图对刑事辩护的主要理念作出提炼和结。例如,笔者将刑事辩护区分为“自然意义上的辩护”与“法律意义上的辩护”,将刑事辩护区分为“无罪辩护”“量刑辩护”“罪轻辩护”“程序辩护”和“证据辩护”等五种形态,并对这种“五形态分类法”进行了理论反思;笔者对“独立辩护理论”和“有效辩护理论”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了辩护律师的“忠诚义务”问题,从而对辩护律师的职业伦理作出了理论上的思;笔者还对来兴起的“量刑辩护”和“程序辩护”进行了理论反思,对审判前阶段律师权利的救济问题提出了理论思路;笔者结合辩护律师与委托人的关系问题,提出并论证了被告人享有“自主辩护权”等理念,等等。
在对刑事辩护问题进行探索的过程中,笔者尽管“使尽了浑身解数”,力图在辩护理念的结上有所建树,但是,由于自身理论功力存在不足,而海内外有关刑事辩护理论的研究十分有限,因此不少研究都是浅尝辄止,有待后来者继续开拓。学术研究是一项永无止境的事业,那些对刑事辩护问题有兴趣的研究者,如果能与律师界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接触,如果能进行更加系统的理论思,并辅之以科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在此领域作出更大也更有开创的理论贡献。笔者期待着,我国法学界对刑事辩护理论的研究取得实质的进展。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