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需要良知 杂文 王宏甲
  • 世界需要良知 杂文 王宏甲
  • 世界需要良知 杂文 王宏甲
  • 世界需要良知 杂文 王宏甲
  • 世界需要良知 杂文 王宏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世界需要良知 杂文 王宏甲

none

14.25 2.5折 58 全新

仅1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宏甲

出版社红旗出版社

ISBN9787505144514

出版时间2019-0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240页

字数148千字

定价58元

货号405_9787505144514

上书时间2024-11-20

智胜图书专营店

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1. 了解和认识
本书共收入作者从2004年到2017年间的六篇演讲。演讲地点包括韩国首尔、法国巴黎、俄罗斯圣彼得堡等。这些演讲涵盖了政治、经济、历史、、教育等多个领域,融历史与现实于一炉,视野开阔,思深邃,情感真挚深沉,有很强的感染力、启示,另有一篇附录,记述了作者在圣彼得堡演讲的背景以及所思所想。

2. 用良知驾驭理,用教育启迪良知
书中颂扬中华传统的价值,同时,非常妥帖地融合了现代思想——用“良知”这个词,概括了当今世界需要弘扬的人的价值、人的价值。

3.“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增强自信参书
本书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有助于我们提升对本民族历史、、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能力。这些演讲让我们看到,我们的自信之所以应该建立、能够建立,是有着深厚悠久的历史原因和坚实的现实基础的。在中国特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之际,这本选集是广大党员干部增强自信的参书。

4、该书首版装本出版后受到读者不断
该书首版装本于2017年12月出版,一经出版受到强烈反响,报、学时报、文艺报中国国门时报宁波报等主流媒体先后予以报道。
2018年4月19“书香溢襄阳”全民阅读活动启动,襄阳市委书记李乐成精心挑选了世界需要良知等三本好书,委托相关部门负责人向全市,为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现推出精装本。

目录:

再版序言/王宏甲 1
版序言/萧雨林 9

我的中华文明观 001
世界需要良知 023
在圣彼得堡怀想阅读 033
全球化时代的战争 041
中国里的观 055
导言  一个民族的品质 056
《尚书》里的观 058
商周时期政治观的嬗变 070
春秋战国时期的观 087
梁启超的《新民说》 091
:观的集大成者 097
朱熹为什么作《四书集注》 113
孔子与中国 115
导言  认识孔子从哪里开始 116
孔子的成长 118
孔子思想体系的来源 126
中国春秋时期的复兴运动 139
孔子哲学的核心 142
孔子对中国的影响 148
神圣的教育 155
导言  只有你能阻止这个世界倒塌 156
审视三次重大教育转型
认清转型期教育和教师的作用 160
认清教育的三大基本任务
务必清醒地认识到:比成才重要 170
创建新教育的三大要素
务必变教育的选拔功能为造功能 181
结  语 196
跋 197

附录
良知:家国之魂 人生之本 / 尹红芳 199

内容简介:

世界需要良知:王宏甲演讲集汇集了作者从2004年至2017年的6篇演讲稿。作者在多个国际学术论坛上,通过讲述一个历史故事,介绍一部中国典籍,或者阐释一个古老汉字,征引一句中国成语,向世界展示的自信,阐述中国传统智慧的当代价值,表达参与世界文明发展的积极精神。
书中弘扬中华传统的价值,同时,非常熨帖地融合了现代思想——作者用“良知”这个词,概括了当今世界需要弘扬的人的价值、人的价值。作者深刻阐明了良知与工具理的关系,认为文明生活的目的,不是让物欲侵占心灵,让技术控人,让功利驱逐道德。否则,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将带来更大的风险甚至更多的灾难。如何发现良知?如何传承良知?如何致良知?作者巧妙地引导:“古人说‘你用心想一想’时,不是要你的能力,而是要你的良心。”

作者简介:

王宏甲 当代文学家、学者。福建建阳人。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2004年首批入选宣传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作品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学奖、徐迟报告文学奖、冰心散文奖、中国图书奖、全军新作品等。所著中国天眼:南仁东传入选2018年中宣部重点主题出版物,智慧风暴新教育风暴对中国教育转型产生重要影响。2016年在电视台大型纪录片长征中担任电视撰稿。

精彩内容:

再版序言

我和世界,是人的一生要面对的大的两个问题。
世界多么大,我怎么能认识它呢?
“世界在我睁开眼睛的那一刻诞生,长大后才知道我不是祖先。”有意思吧。是说,长大后,我知道了,不仅要认识眼前的世界,还需要认识我出生以前的世界。不问从前不行吗?不行。我们会不断发现,不了解从前,无法真正认识。我小时候,母亲给我讲故事说:“从前”现在我知道,那是很有智慧的。

这本书里有一篇我曾经在巴黎的演讲。我讲到一百多年前,法国艺术家罗丹说:“我们这个时代是技师和工厂主的时代,而绝不是艺术家的时代。在现代生活中,追求的是功利。”他说:“心灵、思想、美梦,再也没有人提了。艺术是死了。”这里,罗丹关心的并不是自己的艺术,而是人类的心灵、思想和美梦。
是不是比罗丹的时代好一些呢?一九九一年,世界上个社会主义苏联解体了。美国统尼克松自豪地说,美国不战而胜。接着,东欧一些社会主义改变旗帜。世界变得更好了吗?

苏联解体后,世界发生的变化可大了。阿拉伯世界的消息好像忽然频繁地出现在电视里。海湾战争爆发,我们坐在家里的电视机前看美国攻打伊拉克,像看战争纪实片。阿拉伯世界也发生急剧变化。西亚、北非大量难民涌入欧盟。美洲也有难民,美国统下令阻止难民进入美国。
“世上大的悲痛莫过于失去祖国。”这是一位古希腊诗人对难民悲惨境遇的慨叹。当今潮水般涌入有食物的去求生的难民,是因为在自己的祖国已无法生存。“欧洲难民危机”的大标题出现在全世界的媒体。欧洲多国爆发了反难民。这样的是更悲惨的事件。难民危机只是这个世界遮蔽不了的苦难和的一部分。世界怎么会这样?它的惨烈似乎超过了一百多年前罗丹的愤慨。它以血泪告诉世界一个并不深奥的道理——
当穷人过不下去时,富人也不好办。

冠音和坤音已经能通读这本书里的文字了。即便如此,这些文字对你们来说还是太沉重了。但是,你们是要长大的。困惑过我的问题,也会困惑你们。我不能代替你们思,但可以写下一些文字供你们长大了参。
远方的事,是不是跟我们没关系呢?
我曾经用了很多时间去觅读人类的往事,看到西方很多留名的极其重视军事。公元前八世纪有一个了世界上兵种齐全、装备精良的军队,有战车兵、骑兵、重装步兵、轻装步兵、攻城兵、工兵等等。它征服了包括埃及在内的多国,成为西亚和北非强大的军事帝国。这个帝国叫亚述。
亚述帝国以屠城虐杀闻名,让人闻之丧胆。它强大的军队似乎可以保证它永远强大,但它被周边两个民族的人联合攻灭了。

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的油画萨达纳帕尔之死,描绘了亚述帝国城破之后一任皇帝卧室里的屠杀场面。皇帝躺靠在床上,看着他的皇妃们被带到面前统统杀死,被杀的还有他的骏马我在巴黎罗浮宫看到了这幅油画,注意到画中的皇帝看着在床前的,面部冷漠没有任何表情我想这正是这幅油画经典的描绘。它告诉世界,人无善良,释放出的恶与残暴,比野兽更可怕。

亚述灭亡后,胜利者新建的是新巴比伦王国。你们将来读历史,会知道,巴比伦是一个响彻历史的名字。在新巴比伦之前曾有古巴比伦。古巴比伦有早的英雄史诗吉尔迦美什,早的法典汉穆拉比法典。有轮子的车五千年前已在这片土地上奔驰。古巴比伦人有乘法表、方根表、立方根表、倒数表等等。
新巴比伦试图建立比亚述更强大的军队、更坚固的城墙。新巴比伦城每边长22.2千米,墙高约8.5米,全城有100扇青铜大门,因此被称为“百门之都”。它不仅军事强大,科技、经济、法律、建筑都发展到西亚两河流域的阶段,无疑是当时整个西方世界发达的。
但是,新巴比伦灭亡了,灭亡后连民族也不存。
为什么?

巴比伦人没有信仰吗?在苏美尔—巴比伦遗址发掘出3500座庙宇。雄伟的建筑巴别塔传说高达91米,顶层有神庙,供奉的神地位在众神之上。他们供奉的是威力巨大无比的神,他们崇拜、祈求的也是强大无比。
为什么全力追求强大却终不灭亡?这恐怕是一个永恒的哲学问题。
我看到了,有力量的东西并不在城堡坚固、军事强盛、科技发达、法律威严,也不在经济繁荣,而是要有良知。

欧美历史著作都把西亚的历史作为西方历史的开端,他们重视军事,追求强大,有悠久的传统。直到十六世纪,英国思想家弗朗西斯培根的名言“知识是力量”,被认为深刻地影响了欧洲近代的发展。知识是不是力量?是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科技、经济、军事迅猛发展,促使欧洲早发展出时代。直到,美国仍然是强大的。
遥看曾经强大无比的亚述、巴比伦,还有罗马帝国等等,追求科技、经济、军事的超级强大,能保证永远强大吗?我想我看到了人类的追求中另有更有力量的东西。

新巴比伦灭亡那年,中国的孔子十四岁。中国并不是没有战争,长大后的孔子在烽火烛天的世界里致力于人心向善的建设。他讲“仁者爱人”,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什么意思?用的话展开说,可以这样理解——人之所以为人,并不是懂得要像老虎那样比牛马更有力,才可以吃掉牛马。人类的伟力,在于懂得人与人之间,可以不通过残害同类来获得彼此的安全和尊严。
孔子的继承者孟子把从外部世界得来的学问看作知识,把从人的内心自省出来的认识称为“良知”。这是非常重要的思想。

我去埃及访问,看到金字塔没有少掉一块石头,但古埃及消失了。我强烈地感到了,祖国不只是个领土的概念。一个民族的祖先拓土开疆发展至今的历史,以及这个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地域、人文、精神的和,是祖国。一个民族的衰弱或者精神上有缺失,被其他民族所取代,这个民族消失了。我由此知道了,一个人如果不了解祖国的历史,是没有祖国的。
孔子的学说,上承炎黄尧舜禹以来的。孔子的学说不是说说而已,它分明影响了中国几千年。中国历朝纵然经历了政权腐败、盾激变,爆发种种战争,有一种克服黩武的力量,导引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地走过来。这的力量,核心、宝贵的是良知良能。
中国走到二十世纪,提出的“为服务”是思想的精髓,关于“世界上”的划分,表达了中国永远同世界上贫穷的站在一起,反对霸权主义,捍卫人类共同利益,正是继承发扬了中华民族的智慧。
中国高人倡导的“一路”,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共同的利益而努力,都是使我们民族和其他民族能够安全、有尊严地共同发展的智慧。
要时时记住,我们是炎黄子孙,对我们民族一代一代创造和坚守的智慧、良知良能,都要视同生命一样,好好尊崇和爱护。
十一
后我想说,人类并不是在远古蛮荒时代才有野蛮,也不是掌握了高科技脱离了野蛮。这是需要了解的。
我还想说,你们要学会阅读,爱上阅读。我曾经在让自己诞生中讲过,人间有多少精神的黄昏和早晨,灵魂的高山与湖泊,能塑造我们的心灵和品格。世上有多少照海洋的往昔,千般旖旎,能开拓我们心灵容纳千秋的能力。这都可以通过阅读获得,会阅读,你有一所永远的大学,有永远的老师。
但是,还要注意:如果你有知识和很大的能力而缺少良知,你要警惕,有你的知识和能力也可能把你自己吞噬。
我在这本书里写下,人的能力,包括经济能力和科技能力,都如同一个“器”,具有工具的特征。工具都是可以用来干好事,也可以用来作恶的。因而在工具之上,应该有能驾驭工具的东西,这种东西是人的良知。
人类的良知,是能够阻止这个世界倒塌的东西。
二一九年五月十九 北京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