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耕录 新闻、传播 王昶
了解广西师大出版社的三十年
¥
22.15
4.5折
¥
49
全新
仅1件
作者王昶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49589616
出版时间2016-1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385页
字数420千字
定价49元
货号xhwx_1201420417
上书时间2024-11-1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正版特价新书
- 商品描述
-
目录:
一
“创造读者”刍议
在专著和教材上下功夫——大学出版社优化选题浅议
出好高质量的教材和专著——谈大学出版社的图书特
出版更多的精品图书——浅论大学出版社的质量意识
构建高层次的作者队伍——浅论大学出版社的作者意识
大学出版社编辑的读者服务意识
加强读者服务意识
精心作嫁衣努力创——谈新时期出版工作者应有的职业道德修养
多出版高层次的教育理论专著——参观’96中国出版成展的思
呼唤新的蒙学读物
认真在重点图书上做文章——《争史》丛书的策划与实践
历史专著如何赢得读者——从《争史》丛书的发行谈开去
为凯歌谱写的音符——《争史》丛书策划札记
发掘我国古代诗学——《中国古代诗话词话辞典》策划札记
做好选题策划打造学术精品图书——选题策划札记
高品位的论坛高质量的园地——谈学术丛书《东方丛刊》的编辑意识(附:学者论《东方丛刊》)
坚持宗旨繁荣《东方》研究——《东方丛刊》的策划思
开拓新领域展示新成果——《广西各民族宗法制度研究》编辑后记
从资料汇集到深入研究——桂林著述出版走向剖析
从点子到创意到一个品牌
教辅品牌图书的又一次成功打造——《中学各科重点·难点解析》丛书的策划与实践
关于“出书范围”的思
短论4则
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大学出版社首届办公室工作研讨会综述
争史学术研讨会综述
对于白话文的认识和探讨
一份受师生欢迎的试卷——1987年初中三年级抽样调查语文试题浅淡
二
一部填补宗法制研究空白的专著——《周代宗法制度研究》综评
民族宗法研究的创新之作——读《广西各民族宗法制度研究》
研究宗法的开拓新作——评《广西各民族宗法制度研究》(附:《广西各民族宗法制度研究》一书刊于主要报刊的书评)
创造美学的代表力作——评《美在创造中》
一项颇具学术价值的美学科研成果——读袁鼎生《西方古代美学主潮》
泱泱诗国诗学集粹——评介《中国古代诗话词话辞典》
古籍整理中一项重要成果——读《中国古代诗话词话辞典》(附:专家评点)
重现中华民族的胜利——评《争史》丛书
重现历史真实讴歌胜利——喜读《争史》丛书(附:将军盛赞专家)
拳拳爱国心凛凛抗行——读《华夏向心力——华侨对祖国的支援》
评《校长成长的探索》
让教坛星光更灿烂——喜读《教坛明星耀八桂》丛书
追溯我国传统的源头——《中国古代龟卜》评介
一部系统的龟卜发展史——读《中国古代龟卜》
“与西方学者相抗衡”——读《哲学研究》
《桂林城大全·文学卷·小说分卷一》评介
《桂林城大全》小说分卷评介(附:《桂林城大全》序(节选))
广收博采百花吐艳——读《中国现代千家短诗萃》
贵在构建一个新框架——读《历史年代学》
少数民族宗法制度研究的又一创新力作——读《中国少数民族宗法制度研究》
再拓新领域再展新成果——读《中国少数民族宗法制度研究》
辨识伪科学清除“癌细胞”
《伪科学——科学肌体上的癌细胞》
花的的虚的——伪科学大曝光
情爱诗萃唯美乐章——读《玉台新咏译注》
新颖、翔实的教材——《新东方文学史》评介
广西客家研究的新力作——读《广西客家》
让我们认识桂林的一部好书——读庞铁坚《推开桂林的门扉》
戏曲研究的新成果——《〈金钗记〉及其研究》评介
25年“磨”一书
一部颇有新意的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评介
一部让人受到启迪的中医专著
风情、乡情、亲情——读钟泳天《佛国之秘》
一部新颖实用的辞书——读《中华联语语典》
30年探索的可喜成果——读《教育研究与学校管理》
改革的印记发展的轨迹——读《且行且思》
三
广西师大出版社10年探索喜人
立足边疆勇创优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多出好书再创辉煌
10年耕耘结硕果——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消息8则
我国大学版协向广西各族赠书
书讯6则
出书出人出效益
服务科研勇创优质特——广西师大出版社成立9年记
的学者慈祥的老人——启功先生访桂小记
启功先生为我社题写社名
老编辑家丰采——访周振甫先生
老编辑家周振甫的丰采
一位令人怀念的老人——记柯灵思与我社的交往
不忘老前辈的教诲和指点——忆三老
首任社长的那些事
宗法研究的开拓者——记钱宗范和他的团队
解读钱宗范和他的宗法科研团队
盛世勃发彭祖热——彭会资教授一席谈
老校长任中敏其人其事
老专家的关爱与支持
白先勇的乡愁
创业者的足迹——记广西师大出版社社长党玉敏
群体重奉献——广西师大社中青年编校人员
一本珍藏的书
求学记
从读书到写书评
走在花桥石板路上
忘不了的那些事——编写“八套半教材”的小语教材
听余秋雨来我社“谈心”
黄山论“剑”——图书策划研究会侧记
承办大学社首届评奖会
读书札记3篇
关于诗话和《诗话二则》
中小学教师的特点
古人咏兰诗
治本之举
教育短论3则
附录:专著和参加撰写的学术著作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勤于“笔耕”的成果,内容包括三个部分:一是与我社有关的书人书事的回忆,如启功、白先勇等与我社的渊源,以及一些散文随笔;二是有关出版方面的、一些策划札记、编辑札记和小言论等。三是书评。其中有作者自己责编的书,特别是学术著作的,也有社里其他同志编辑的好书的书评,还有少许兄弟社和业内同仁出的书的书评。
作者简介:
王昶(1937.3),桂林人,1960年大学本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退休编审。曾担任中国大学版协大学出版编委、广西壮族自治区不错专业职称评委。出版(含合著)学术著作5部,教育图书12部,作文系列套书4套;在光明报新闻出版报中国教育报中国出版学术月刊等知名报刊发表、书评和其他文章200多篇。
精彩内容:
收在这个集子里的作,基本上是在工作之余,主要是在晚上,在工作或看书之后“笔耕”成的,多是闲暇时所思所的记录,又多是选自我发表在知名报刊上的和书评,故名夜耕录——一位编辑的论评自选集。我上中学后,遇到了好老师,他们不单是要求我们学好课本知识,多做作业,而且鼓励并要求我们读课外书;不仅读文学作品,而且读科技读物。我们每学期至少要读一两部作品,还要写读书心得,并定期召开读书汇报会。从此,大家养成了很好的读书、写作惯。之后,从读书中知道了、徐特立等老前辈关于“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教诲,从而养成了既读书又“动笔墨”的惯。我记得读高中时在地方报纸上发表“小豆腐块”时的激动和喜悦。读大学时,学的是文科,摸索着写些东西,消息、通讯、随笔、短评等,还按老师提出的书目,读了不少书,写了不少读书,还写了一些评述文字,这为后的写作打下了的基础。后走上“三尺讲台”,之余,开始思一些与“教”有关的问题,写一些与“教”有关的文章。“”中,我和当地广大教师一样下放农村劳动,但不久被借调到门搞新闻报道,让我接触到“广阔天地”,接触到社会实际,特别是接触到农村、农民,认识农村、农民思想感情上的触动,世界观、价值观的变化,这是我人生一大收获。一粉碎“”,有一家省级出版社要我,调令都下了,因“工作需要”我未能去。于是我要求“归队”,重新走上讲台。学校出版社成立,我走上了“为他人作嫁衣”的岗位。看的书稿多了,接触的人多了,特别是以一些专家、学者为代表的作者们,他们的为人、学识、治学,深深教育、感染着我,他们的书稿深深启示着我,让我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思更多更深,“笔耕”更勤。近30年来,我撰写、发表了200多篇、书评和其他文章,并独著、合著了10多部著作,这些都是在各级和业界及社里同志关怀和鼓励下完成的,这是我想特别说明的。这本集子里的文章是从这些作中选出的。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主要是有关出版的,还有一些策划札记、编辑札记和小言论等。二是书评。其中有我责编的书,特别是学术著作的,多是一书一评,也有一书多评的,当然也有社里其他同志编辑的好书的书评,还有少许是兄弟社和业内同仁出的书的书评。这些和书评多是发表在有影响的报刊上,有的受到学界和业界的,对社里产生了很好的影响。三是其他内容文章,包括随笔、散文、通讯、专访、札记、消息等。从这些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知名专家、学者、业界同仁对我们社的关心和帮助,也可看到他们对我的教导、关照和扶持。至于有关我社成立10周年有关报道和其他消息,是说明社里每一位同志都是社里的“主人”,要关心社里的“人”和“事”,有责任“拿起笔”宣传我们社,让社会、市场和读者了解、认识我们社。还有选入的“读书札记”、“言论”等,是说明我们可写的东西是很多的,只要我们做“有心人”,多留心,多动脑思,可为之。“三十而立”。我这个集子是献给我工作20来年直到退休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成立30周年的。深深感谢出版社为我出版这个集子,也是说明,社里的每一位同志,特别是各级管理人员、每位编校人员多写文章,宣传我们社,这既是宣传,也是我们社软实力的体现,这是我们的责任和担当。我已年近八旬,仍然读书看报,抄抄写写,这已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将乐此不疲。
— 没有更多了 —
正版特价新书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