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建设理论 经济理论、法规 梁漱溟
  • 乡村建设理论 经济理论、法规 梁漱溟
  • 乡村建设理论 经济理论、法规 梁漱溟
  • 乡村建设理论 经济理论、法规 梁漱溟
  • 乡村建设理论 经济理论、法规 梁漱溟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乡村建设理论 经济理论、法规 梁漱溟

none

39.25 6.8折 58 全新

库存26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梁漱溟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13359

出版时间2015-1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

页数495页

定价58元

货号xhwx_1201881090

上书时间2024-11-14

智胜图书专营店

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自序
引言
甲部认识问题
一  乡村建设运动由何而起?
  甲  起于救济乡村运动
  乙  起于乡村自救运动
  丙  起于积极建设之要求
  丁  起于重建一新社会构造的要求
二  中国旧社会组织构造及其所谓治道者
  甲  伦理本位的社会
  乙  职业分立的社会
  丙  伦理本位、职业分立之交相为用
  丁  只有周期的一治一乱而无
  戊  社会秩序所赖以维持的几个要点――教化、礼俗、自力
  己  教化、礼俗、自力三者内容皆为理
  庚  士人即代表理以维持社会者
  辛  周期的乱
三  旧社会构造在崩溃的由来
  甲  旧社会构造崩溃之由――中国的失败
  乙  中国对西洋之一种比较――团体组织
  丙  短处正从长处来
  丁  自毁与他毁
  戊  自身的真缺欠
四  崩溃中的会――极严重的失调
  甲  伦理本位的社会之被破坏
  乙  职业分立的社会之被破坏
五  中国政治无办法――权力建立不起
  甲  消极无力的政治
  乙  思想分歧
  丙  没有阶级
  丁  社会事实与意识要求不符合
  戊  中西精神之不同
乙部  解决问题
  一  新社会组织构造之建立――乡村组织
    节  组织
      甲  新组织即一新礼俗
      乙  中西具体事实之沟通调和
      丙  从理求组织
      丁  从乡村入手之义
    第二节  具体组织
      甲  乡约之补充改造
      乙  乡农学校
    第三节  组织的作用
      甲  我们的乡村组织可以解决中国眼前的几个大问题
      乙  我们的乡村组织可以实现一个理想的社会
  二  政治问题的解决
    节  社会与政治
    第二节  眼前与将来
    第三节  政权属彼与政权属我
    第四节  何谓中国政治问题的相当解决
    第五节  解决中国问题的动力在哪里
    第六节  解决眼前政治问题的途径
    第七节  一个具体的设计
    第八节  几点的解说
  三  经济建设
    节  中国旧经济的特殊
    第二节  西洋自近代迄今经济上的进展变迁
    第三节  受西洋影响后的中国
    第四节  需要有个方针路线才行
    第五节  方针路线在哪里
      甲  农业所受压迫比较和缓
      乙  农业破坏不能忍受
      丙  要凭借农业谋翻身
      丁  从农业引发是我们翻身之路
      戊  结上文
    第六节  如何促兴农业
      甲  中国大社会必须有一脑筋
      乙  积极使农业进步的三个要点
    第七节  中国土地问题
    第八节  苏俄给我们的参
    第九节  农民合作与中国经济建设
    第十节  化问题
    第十一节  末后的几句话
  四  末后我们所可成功的社会
    甲  新社会与旧社会之比较暨中国新社会与西洋近代社会之比较
    乙  人类社会建设应有的原则
附录一  我们的两大难处――二十四年十月二十五在研究院讲演
附录二  回忆我从事的乡村建设运动
梁漱溟先生学术年表
一个现代建设的系统方案

内容简介:

乡村建设理论/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是梁漱溟先生社会政治思想的代表作。梁漱溟自称是其“困勉研索的结果”,“这里面的见地和主张,萌芽于民国十一年,大半决定于十五年冬,而成熟于十七年”。从开始酝酿到成书,大凡经历了16年之久。该书出版后,影响很大,当时学者们认为这是中国现代教育界有创造的教育理论著作,由此确定了梁漱溟在中国现代教育地位,成为乡村建设派的主要代表人而饮誉海内外。    乡村建设理论由甲部认识问题和乙部解决问题构成。甲部,主要是从历史学的角度以社会学的分析方法来观察、分析会结构及传统质的,是乡村建设理论的依据和乡村教育思想的基础;乙部,主要阐述乡村建设必须依靠教育手段,通过社会组织的重建和现代科产及生活知识的灌输,来解决中国的政治问题和促进农业经济的复苏与振兴,使中国逐步过渡到真正以民为主的现代并由农业引渡到化。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