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批评史:全2册 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 罗根泽
从文学批评史以印证文学史,解决文学史的许多问题。
¥
66.65
6.7折
¥
99
全新
库存16件
作者罗根泽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15889
出版时间2015-1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
页数1037页
定价99元
货号xhwx_1201242526
上书时间2024-11-1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正版特价新书
- 商品描述
-
目录:
中国文学批评史(上)
篇周秦文学批评史
章绪言
一文学界说
二文学批评界说
三文学与文学批评
四文学史与文学批评史
五中国文学批评的特点
六文学批评与时代意识
七文学批评与文学批评家
八文学批评与文学体类
九史家的责任
十历史的隐藏
十一材料的搜求
十二选叙的标准
十三解释的方法
十四编著的体例
第二章诗说
一诗人的意见
二古诗的编辑
三春秋士大夫的赋诗
四孔子的诗说
五孟子所谓“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
六荀子所谓“诗言志”
七墨子的用诗
八诗与乐
第三章“文”与“文学”
一古经中的辞令论
二广义的文学
三孔子及孔门诸子所谓“文”与“文学”及“文章”
四孟子所谓“养气”与“知言”
五荀子的立言论准
六《易传》对于文学的点点滴滴
七墨子的“三表法”及其重质的文学观
八晚出谈辨墨家的论辩文方法
九老子的反对“美言”与提倡“正言若反”
十庄子书中的艺术创造论、写作方及书文糟粕论
十一韩非的反对文学及《解老》篇的重质轻文
第二篇两汉文学批评史
章诗的崇高与汩没
第二章“文”与“文章”及其批评
第三章对于辞赋及辞赋作家的
第四章王充的文学批评
第三篇魏晋六朝文学批评史
章文学概念
第二章文笔之辩
第三章文体类
第四章音律说(上)
第五章音律说(下)
第六章创作伦
第七章鉴赏论
第八章专家之刘勰
第九章论诗专家之锺嵘
第十章北朝的文学伦
第十一章佛经翻译伦
第四篇隋唐文学批评史
章诗的对偶及作法(上)
第二章诗的对偶及作法(下)
第三章诗与社会及政治
第四章元稹白居易的社会诗论
第五章史学家的文论及史传文的批评
第六章早期的古文论
第七章韩柳及以后的古文论
中国文学批评史(下)
第五篇晚唐五代文学批评史
章文学论
一自唐代社会变迁说起
二李商隐的反道缘情文学说
三杜牧的事功文学说
四皮休陆龟蒙的隐逸文学说
五刘蜕罗隐的文章丧亡论
六韩偓欧阳炯的香艳说
七韦庄韦縠的清丽说
八黄滔吴融等的反艳丽说
九刘晌徐铉的折中说
第二章诗格(上)
一诗格的两个时代
二五代试士的注重诗格及赋格
三材料的获得
四王睿《炙毂子诗格》
五李洪宣《缘情手鉴诗格》
六齐己《风旨格》
七虚中《流类手鉴》
八徐衍《风要式》
九徐寅《雅道机要》
十王玄《诗中旨格》
十一王梦简《诗要格律》
十二桂林淳大师《诗评》
十三文或《诗格》
十四保暹《处囊诀》
第三章诗格(下)
一旧题魏文帝《诗格》
二旧题贾岛《二南密旨》
三旧题白居易《金针诗格》及梅尧臣《续金针诗格》
四旧题白居易《文苑诗格》
五旧题梅尧臣《梅氏诗评》
六惠洪《天厨禁脔》及林越《少陵诗格》
七已佚的诗格书
八诗格集——李淑《诗苑类格》
九诗格丛书——蔡传《吟窗杂录》
十赋格及文格
十一反诗格的言论
第四章诗句图
一诗句图的渊源
二李商隐《梁词人丽句》
三张为《诗人主客图》
四李洞《集贾岛诗句图》
……
第五章《诗品》及《本事诗》
第六篇两宋文学批评史
序
章宋初的诗文复古革新论
第二章宋初对李杜韩柳集的甄理与鼓吹
第三章欧阳修的复古革新意见
第四章二程及其他道学派的道文分合说
第五章王安石及其他经术派的政教文学说
第六章苏轼及其他议论派的述意达辞说
第七章江西派的诗文方法
第八章浙东派的事功文学说
第九章理学派的诗文道流说
第十章心学派的诗文心发说
第十一章诗话、词话、文话、诗文评点
附录两宋诗话辑校叙录
罗根泽先生学术年表
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方法、体例与文学观念
内容简介:
罗根泽先生的代表作中国文学批评史,是中国现代学术三部文学批评史经典之一,与其他两部——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朱东润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鼎足而立,各具特。本书所述上自先秦,下讫两宋,盖分周秦、两汉、魏晋六朝、隋唐、晚唐五代、两宋六篇,以材料丰富、体例完善为其突出特。作者以诗话文评为山铜,以文集为,搜罗大量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所得结论持之有效,言之成理。作者"综合体",按古代文学理论在各阶段所表现的特点,分为几大阶段。再把每一阶段所出现的各种文学批评现象适当分类;或以文学论点为中心,或以文体演变为中心,或以文学流派为中心,分别叙述。由此纲举目张,巨细无遗。本书将中国还给中国,一时代还给一时代,由此将本国的材料跟外来的意念打成一片,方能处处抓住要领,详细探索,从而取得了不同凡响的成。
作者简介:
罗根泽(19001960), 字雨亭,直隶深县(今河北深州市)人,现代古典文学研究家。1927年同时取北京大学国学所和清华大学国学院,1929年同时于两处。先后曾在天津女子师范学院、保定河北大学、中国大学、安徽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北联合大学、大学等处任教,新中国成立后在大学执教,同时任科院文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曾主编古史辨第四、六册,著有中国文学批评史、乐府文学史和中国古典文学论集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