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讼纷纭 清代的"健讼之风"话语及其表达现实 法学理论 尤陈俊
none
¥
36.85
5.4折
¥
68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尤陈俊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330074
出版时间2022-0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440页
字数357千字
定价68元
货号708_9787301330074
上书时间2024-11-0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正版特价新书
- 商品描述
-
主编:
清代有关“健讼之风“的记载与以往惯于强调的中国传统法律中的“无讼”理念形成了某种反差,而有问题之处,思即可生根发芽。本书将“健讼之风”的相关记载作为一种表达现实而非客观真实,重思了其产生的政治与社会背景及具备的预期功能,逻辑架构清晰明确,兼具学术深度与广度。同时,丰富翔实的史料文献与故事,实细腻的文笔,以及作者独到的理论关怀,都带来了对清代社会中诉讼相关人的生态与心态的沉浸式体验,使得本书丰富而生动,具备很强的可读。
从跨越二十年的研究积累中,滤出从历史角度对“诉讼与社会”这一主题的思,并打磨成一本学术专著,对于作者而言,本书是一种见证与记录,对于读者而言,则是一次丰富而有趣的旅程。
目录:
导论
节 学术史回顾
第二节 研究思路
章 中国传统诉讼研究的方反思
节 对思维框架及其概念使用的检讨
第二节 范式检视与方法调整
第二章 儒家道德观作为意识形态对中国传统诉讼的影响
节 儒家伦理准则与中国传统诉讼的沟通
第二节儒家道德观对中国传统诉讼的气质模塑途径
第三节文明类型与儒家道德观视野中的“健讼之风”
第四节迈向文明类型变迁视野的反思
第三章 “厌讼”幻象之下的“健讼”实相?
节 宗族族谱与文人记中的争讼记载
第二节 们眼中的词状纷繁景象
第三节 词状的分类构成
第四节 明清地方官府面临的词讼压力
第五节“鼠雀细事”及其讼争之物
第六节“诉讼社会”的区域错综
第四章 “讼费高昂”话语及其表达现实
节 清代关于“讼费高昂”的笼统描述及其印象流传
第二节 清代诉讼费用具体数额实况
第三节 在无度和有度之间:清代的陋规名目及其收取数额
第四节 “讼费高昂”话语所蕴含的主客观意涵
第五节 “讼费高昂”话语所反映的表达现实
第五章 讼费压力下的诉讼策略与经济理
节 对学界以往观点的检讨
第二节 词讼繁滋皆因讼棍胥吏百端煽惑?
第三节 当事人一方在其由众人分摊讼费
第四节 “官司打半截”诉讼策略具有的某种经济理
第五节 诉讼策略对讼费“高昂”程度的某种消解
第六章 制约与简约型体制下的“健讼之风”问题
节 清代州县衙门的理讼能力
第二节 因循运作的清代简约型体制
第三节 清代体制背后的制约因素
第四节 从民国看清代
第五节 “制度资源”的因循固封
第七章 州县官实际任期变化趋势对“健讼之风”的影响
节 “判决确定力观念的不存在”的学术解释力再审视
第二节 新官上任与州县衙门所收词状数量高峰的到来
第三节 州县官实际任期逐渐缩短的体趋势
第四节 州县官实际任期缩短背景下强调本地“健讼之风”的多层用意
第五节 “制度资源”对社会经济结构变迁大趋势的体回应能力
第八章 健讼之风与“讼师贪利”形象的多重建构
节 清代官方对贪利讼师形象的整体刻画与渲染
第二节 实虚之间:贪利讼师形象的案例原型与文学创造
第三节 清代讼师案例中所见的状词收费情况
第四节 与官代书收费情况的比较
第五节 讼师收入水的分化
第六节 通过讼师形象整体污名化的社会控制
第九章 “讼师恶报”话语模式的力量及其复合功能
节 讼师与恶报:宋元明清不同类型文本中的叙事传统
第二节 “讼师恶报”的故事类型与话语模式
第三节 “讼师恶报”话语模式的复合功能
第四节 “讼师恶报”话语的力量及其局限
结语
附录“案多人少”的应对之道:清代、民国与当代中国的比较研究
后记
内容简介:
在清代的地方志、官箴书、官府文书等许多不同类型的文献当中,常可看到声称某地区存在“健讼之风”的记载。上述现象,与学术界以往惯于强调的“无讼”乃是中国传统法律的价值取向和典型特征的说法形成了某种反差。
本书结合文本向度、话语实践向度和社会实践向度的不同视角,对历史文献中那些关于“健讼之风”的书写展开分析,将其视作一类充斥着权力关系的话语,认为此种话语所展现的更多是一种表达现实,而不能被直接当作对其时历史社会现状的如实反映,追问主要是哪些主体基于何种目的对“健讼之风”进行书写,并对此种话语加以传播,以及为了强化“健讼之风”话语的某些预期功能,这些主体又运用了其他哪些话语来加以配合,采取了哪些在其看来有针对的实践行动。
本书勉力追随瞿同祖所开创的那种研究范式的学术旨趣,在方法上践行法律和社会研究的历史进路,并不以单纯回到中国古代的历史现场去复原有关“健讼之风”的史实作为终目的,而是重在带着社会科学意义上的理论关怀,去剖析关于“健讼之风”的史料记载背后所潜藏着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希望从历史的维度,推进我们对于传统中国的法律、社会与的深入认识。
作者简介:
尤陈俊,浙江永嘉人,北京大学法学博士,现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青年长江学者(2018年度),兼任法学家副主编,法学理论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律、法律社会学、法律史、法学学术史、法学研究方。在法学研究、modern china等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中英文学术50余篇,出版有专著法律知识的文字传播:明清用类书与社会常生活,编著法学的11种可能:中国法学名家对话录从诉讼档案出发:中国的法律、社会与等,以及译著爪牙:清代县衙的书吏与差役。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