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十五讲 美术理论 范文东
none
¥
52.55
5.4折
¥
98
全新
库存6件
作者范文东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91590
出版时间2019-1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409页
字数619千字
定价98元
货号xhwx_1201986663
上书时间2024-11-0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正版特价新书
- 商品描述
-
目录:
讲 美之源——史前及先秦美术(距今约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
节 旧石器时代美的萌发
一 原始美术的特征
二 钻孔的发现
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的装饰绘画
一 仰韶
二 马家窑
三 地画、壁画及岩画
第三节 先秦美术
一 青铜器
二 甲骨文
三 金文(钟鼎文)
四 石鼓文
五 先秦壁画
六 战国帛画
七 漆器
八 锦绣
九 的起源
第四节 百家争鸣的艺术思想
一 中国次思想大解放
二 孔子的艺术观
三 老子的艺术观
四 庄子的艺术观
五 韩非子的艺术观
第二讲 气势陈雄——秦汉书画(公元前221-公元220年)
节 影响秦汉艺术的各种因素
一 对美术的干预
二 秦汉美术的显著区别
三 消费市场的影响
四 经济发达的标志
五 统一版图的影响
六 科学和艺术的影响
七 儒道两家思想的影响
第二节 秦汉绘画艺术
一 宫殿寺观壁画
二 墓室壁画
三 帛画
四 漆绘
五 画像石
六 画像砖
第三节 秦汉书法篆刻
一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的出现
二 秦汉书论
三 秦汉篆刻
第三讲 人的自觉——魏晋南北朝书画(220-589年)
节 中外的次大融合
一 中国的第二次思想大解放
二 儒学的动摇
三 的兴盛
四 魏晋玄学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绘画
一 绘画上人的自觉
二 绘画论著的出现
第三节 敦煌莫高窟及新疆石窟壁画
一 南北朝敦煌莫高窟壁画
二 新疆克孜尔石窟壁画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书法篆刻
一 魏晋书法
二 魏晋书论
三 魏晋篆刻
四 士大夫绘画潮流的形成
五 绘画题材更加广泛
六 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对宋的影响
第二节 宋代绘画——古实绘画的极盛时期
一 宋代人物画
二 宋代风俗画
三 宋代花鸟画
四 宋代文人画
五 宋代山水画
六 宋代界画
七 宋代年画
八 宋代画论
第三节 宋代书法篆刻
一 “尚意”书风
二 北宋四家
三 瘦金体
四 南宋书法
五 宋代书论
六 宋代篆刻
第四节 辽金绘画篆刻
一 辽代绘画
二 金代绘画
三 金代篆刻
第七讲 写胸中逸气——元代书画(1271-1368年)
节 风尚骤转的时代因素
一 文人的消极遁世
二 南宋院体画的衰落
三 文人画升温
四 借古出新
五 诗书画形式的成熟
六 的影响
七 元代上的相对宽容
八 各民族的交流
九 民间美术的兴盛
第二节 元代绘画
一 遗民画
二 仕元汉族文人的幸与不幸
三 热爱艺术的“目人”
四 元四家
五 李成、郭熙画派的传承
六 职业画家的代表
七 元代水墨花鸟画
八 “四君子”画
九 元代界画
十 元代人物画
十一 元代版画
十二 元代壁画
十三 元代画论
第三节 元代书法篆刻
一 元代书法
二 元代书论
三 元代篆刻
第八讲 艰难求变——明代书画(1368-1644年)
节 艰难求变的时代因素
一 对工商业的压制
二 对艺术的高压政策
三 “锦衣卫”画家
四 流派的变迁和门户之见
五 隐逸的文人画
六 版画的大发展
第二节 明代绘画
一 院体
二 院体人物画
三 院体花鸟画
四 院体山水画与浙派
五 明初文人画
六 吴门画派
七 明代水墨写意花鸟画
八 明代中后期的人物画与南陈北崔
九 曾鲸与波臣派
十 董其昌与松
十一 蓝瑛与武林派
十二 明代寺观壁画
第三节 明代版画、年画和画论
一 兴盛的明代版画
二 明代年画
三 明代画论
第四节 明代书法篆刻
一 明初“三宋”
二 台阁体与“二沈”
三 吴门派书法
四 明代后期书法的发展
五 明代书论
六 明代篆刻
第九讲 巨人之肩——清代书画 (上)(1616-1820年)
节 师古与变革
一 沉闷的政治空气
二 画界僵化的困境
三 困境下的反弹
四 清代宫廷绘画
五 “逸家”与“行家”的合流
六 清代年画的流行
第二节 清代早中期绘画及宫廷绘画
一 清初六家
二 娄东派与虞山画派
三 清初四僧
四 安徽等地的名家名派
五 金陵八家
六 京
七 清代宫廷绘画
八 指头画
九 供奉内廷的西方传教士画师
十 清代界画
十一 清中期扬州画派的兴起及“扬州八怪”
十代画论
第三节 清代早中期书法篆刻
一 清代早期书法
代中期书法
三 清代早中期书论
四 清代早中期篆刻
五 清代篆刻论著
第十讲 西风东渐——清代书画 (下)(1820-1911年)
第四节 晚清绘画
一 山水画
末仕女画
三 海派诸家
四 广东地区的绘画
第五节 西画东渐
一 南方岸城市外销画
二 早的中国油画家
三 近代上海都市与通俗美术
四 美术留
五 图画手工科的创立
第六节 清代壁画、版画、年画及画论
一 清代壁画
代民间版画
三 清代殿刻版画
四 清代木版年画
五 晚清的石印风俗画报及月份牌
第七节 清代书法篆刻及理论
一 清代晚期书法
代后期书论
三 清晚期“皖派”篆刻的传承
四 清代晚期篆刻与“西泠八家”
五 清代晚期的其他篆刻名家
第十一讲 中西交锋——民国时期的中国书画(上)(1912-1936年)
节 风云激荡的民国初期美术
一 新运动对艺术领域的影响
二 中国美术向现代的转型
三 康有为的 “中国画改良论”
四 的“美术论”
五 蔡元培的“以美育代”说
六 中华美育会与《美育》
第二节 画家社团与京、沪、岭南画派及其他
一 绘画社团的兴起
二 京派社团及画家
三 海派社团及画家
四 岭南派社团及画家
五 其他各地艺术团体
六 中国留法艺术学会
第三节 月份牌画的流行
一 照相制版的传入
二 入乡随俗
三 内容的拓展及代表画家
第四节 连环图画的诞生
一 演变过程
二 新中国成立前的连环图画
第五节 现代美术教育体系的植入与生成
一 现代美术教育与传统师父带徒弟的区别
二 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探索和前辈
三 临画法向写生法的转变
四 当时设有相关专业的学校及专科学校
五 当时对教育体系的移植与转换
六 民国美术教育与“画坛三重臣”
第六节 讽刺画的发展
一 漫画名称的由来
末民初的早期漫画家
三 上海漫画会及当时有代表的漫画家
第七节 左翼美术家联盟及新兴版画
一 左翼美术家联盟
二 鲁迅对新兴版画的倡导及其发展
三 新兴版画运动的骨干及其作品
第八节 苏区美术
一 的发展与图画宣传
二 苏区美术的主要内容
第九节 民国前期的绘画理论著作
一 现代意义上《中国绘画史》的诞生
二 对西洋画史的介绍
第十节 民国前期的书法篆刻
一 尊碑与崇帖的互动及相关内容
二 钢笔对毛笔的冲击
三 书法教育的普及和书展的兴起
四 市场成为职业书家自然而然的生存方式
五 对外影响
六 民初书家
七 书法期刊的出现
八 民国书论及书法美学初探
九 民国前期的篆刻
第十二讲 战火洗礼——民国时期的中国书画(下)(1937-1949年)
第十一节 农村写生与对传统的发掘
一 农村写生
二 对传统的发掘
第十二节 解放区美术
一 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
二 盐城的鲁艺
三 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四 解放区木刻
五 解放区画报、墙画、画
六 解放区年画
七 解放区连环画
八 解放区漫画
第十三节 国统区的进步美术
一 美术
二 国统区漫画
三 战地写生队及旅行采风
四 为争取而斗争的美术
五 解放战争时期的木刻
第十四节 民国后期的书法篆刻
一 民国后期书法概况
二 民国后期书论
第十三讲 政治挂帅——新中国书画(上)(1949-1976年)
节 新中国美术机构的建立与“的新文艺”
一 美术院校的接管
二 中华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
三 纲领、路线、理论
四 “新文艺”在美术上的要求
五 美术家协会的设立
六 新中国部艺术局美术处的设立
第二节 主题创作、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
一 油画地位的提升与主题创作
二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
第三节 新中国初期苏联绘画对中国的影响及油画民族化
一 中苏美术界的交流
二 “走出去”
三 “请进来”及“三个人和一个体系”
四 苏联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
五 罗马尼亚博巴油画训练班
六 “油画民族化”
七 “油画民族化”的问题及纠偏
第四节 中国画改造的历程
一 对“的新文艺”的憧憬
二 中国画改造
第五节 年画、连环画、宣传画的发展
一 年连宣艺术的重要
二 新年画运动
三 新中国连环画的繁荣
四 配合群众运动——宣传画的发展
第六节 “美术”——大众美术的化表现
一 “大”的爆发
二 大批判开路
三 对艺术家的改造
四 “三突出”原则和范例
五 “”美术的两个阶段
六 “美术”
七 政治的需要与
八 当时的油画——“没有苏联标记的苏联模式”
九 国画的改变
十 美术的普及和群众创作
十一 对艺术发展客观规律的违背
第七节 1949-1976年的书法篆刻
一 1949-1965年的书法——静水微澜
二 1966-1976年的书法——畸形的生存和发展
三 1949-1976年的篆刻
第十四讲 个解放——新中国书画(中)(1977-1989年)
第八节 思想解放及伤痕美术
一 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运动的反思
二 思想解放运动
三 伤痕美术
第九节 “寻根热”与乡土写实油画
一 “寻根热”
二 乡土写实油画
第十节 改革开放与中国美术的现代发展
一 两次开放的比较
二 “摸着石头过河”
三 中国美术的现代发展
四 思想观念的转变及艺术理论的新探索
五 冲破约束、走向自由的油画创作
六 “星星美展”等展览及美术团体
七 第六届美展
八 历史题材美术作品
九 改革开放中遇到的问题
十 黄山“油画艺术讨论会”
第十一节 “美术新潮”与美术界的大争论
一 “前进中的青年美展”
二 “85新空间”艺术展
三 “85美术思潮大型幻灯展暨理论研讨会”
四 中国现代艺术展
五 关于“中国画已到了穷途末路”的争论
六 对中国画“现代化”的初步探索
七 媒体对新潮美术的推动作用
第十二节 1977-1989年间其他重要展览
一 “当代油画展”
二 国际艺苑届油画展
三 美术学院壁画系八人展
四 首届中国油画展
五 中国油画大展
六 1977-1989年间与中国画相关的几次重要展览
第十三节 新潮之外的探索
一 学院精神的回归
二 中国画的多元化发展
三 工笔画的光彩
四 新文人画的初兴
五 现代水墨画的兴起
六 20世纪80年代美术多元的复杂
第十四节 美术界的“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一 “双百”“二为”方针与“主旋律”和“多样化”
二 美术界的“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第十五节 1977-1989年的书法篆刻
一 1977-1980年的书法——潜流奔涌
二 1981-1989年的书法——迟到的盛会
三 1981-1989年的篆刻
第十五讲 多元共存——新中国书画(下)(1990-2000年)
第十六节 “主旋律”美术
一 美术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延续
二 “主旋律”和“多样化”的进一步表述
三 主旋律”背景下的画展
第十七节 当代美术多元共存的生态空间
一 20世纪90年代对中国画的研讨
二 “新潮”美术理论家的沉默
三 “体制内”和“体制外”的画家
四 “广州双年展”
五 “后新艺术展”
六 艺术品商业化的形成
七 当代美术多元共存的生态空间
第十八节 20世纪90年代当代美术的基本脉络
一 学院风格的延续
二 新生代美术与都市青年
三 女艺术
四 玩世现实主义
五 政治波普、生活波普、波普
六 艳俗艺术
七 “卡通一代”
八 青春残酷绘画
九 大众及其特点
十 新文人画
十一 现代水墨
十二 乡村与都市
十三 纯艺术与设计艺术
第十九节 港台地区及华人艺术
一 台湾地区美术
二 港澳地区美术
三 的华人美术
第二十节 1990-2000年的书法篆刻艺术
一 1990-2000年的书法——和而不同,多元互补
二 1990-2000年的篆刻
参文献
内容简介:
中国书画十五讲的内容跨度为从原始社会到公元2000年,是一本浅显易读、内容详实、图例丰富、脉络清晰的中国书画通史。
中国书画十五讲中介绍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书画的主要遗存、人物、基本脉络及其背景。其中中国近现代书画史部分是个亮点,对20世纪中国书画界大事进行了重点介绍。
中国书画十五讲收录了近千张彩图,并配有详细图注,满足了新时代读者“可视化”的阅读需求,每一讲的时代背景部分均注明了同时期国外艺术的重大事件,为读者提供了全球视野。
— 没有更多了 —
正版特价新书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