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黄土情深
生生不息黄土地//2
淳化果香飘渭北 //9
难忘啊,西海固//14
冬暖夏凉土窑洞//20
热炕头,割舍不下的乡情
风沙线上。
为了治住北京的风沙 //34播撒绿在人间 //39陕甘宁新行(上)//48陕甘宁新行(中)//56陕甘宁新行(下)//64
访学途中
初中三年//74
“塞上”农村五个月//81
艰险尽在不言中//88
策马穿越“腾格里”//95别有风味全羊宴//102
“老马嘶风,乐在晚晴”
-退休生活漫笔//107
游历寄怀
沙漠景观亦好看//116药王山游记//125
永嘉三记//134
“西湖之奇在孤山”//143三原忆昔说龙桥 //150
养生保健话枸杞//157
……
“我们常到边疆来”
马季等在西北边疆演出片段//217“塞上江南”
银川原//220
利用洪水泥沙资源加快黄土高原林牧业生产基地建设//224
银川市场巡礼//228
专题二则
试论新闻舆论宣传中的主观随意//238内蒙古沿边开放地区见闻实录//254
后记//274
内容简介:
本书是新华社编辑马玉琦的个人作品集,书中分黄土情深、风沙线上、访学途中、游历寄怀、乡思亲情、旧作拾零、专题二则7个部分,收录36篇文章,其中多数文章,为作者退休后回忆的文字,所涉材料事实,乃至某些观点,都是当年走访时的情况和感悟。这些文字所涉及的内容或提出的见解对于活跃在当今新闻战线上的记者、编辑、新闻研究工作者和新闻院系的师生仍然具有较大的参价值。
作者简介:
马玉琦,新华社编辑。1939年10月出生,陕西省三原县人。1964年于西北政法大学新闻系。曾任新华社宁夏分社、内蒙古分社、浙江分社记者、采编主任、副社长、社长,兼任宁夏、内蒙古新闻工作者协会和新闻学会副、副会长。1999年底退休。在30余年的记者生涯中,采写了大量各类新闻体裁的作品。代表作主要有:内蒙古步入社会经济发展大跨越的新时代落后地区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小“马鞍形”说明的大问题给孩子谱写心中的歌〉宁夏盐池县沙化情况调查从二连浩特看中蒙经贸发展现状与前景试论新闻舆论宜宣传中的主观随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新闻工作者的自我改造等。多篇作品被新华社评定为部级好稿,有的被收录入册作为范文;数组系列调研稿受到重视,对推动实际工作起到很好的作用。荣退后仍未辍笔,先后撰写发表数量可观的散文随笔作品。
精彩内容:
生生不息黄土地我出生在陕西渭北高原,居家黄土高坡,自小便钟情于黄土地,对黄土高原的生生不息、荣荣衰衰,有着无限的眷恋与深情。但是,对于希望与忧虑交织的黄土地的了解、深知,还是步出家门、离开学校、走上新闻工作岗位以后的几次黄土高原之行。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一个深秋季节,我由以拍摄黄土高坡为底而展开故事情节影视片的西部影视城所在地一一宁夏银川市出发,乘坐长途汽车,经宁夏、过甘肃、到陕西,走访黄土地,领略了她的博大雄浑、苍凉凄苦以及所发生着的变化与生机。那时,由银川到西安,是两天颠簸的历程。先上午起大早离开古城银川,穿过的“塞上江南”银川原,便进入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六盘山区,经固原、泾源二县,于晚抵达甘肃省的凉市,在郊区一家旅店投宿。翌清晨再次登程,由泾川县进人陕西省的长武县境,便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再前行,到彬县便大雨如注了。雨中过永寿、礼泉、乾县、兴诸县,下午3时许方冒雨艰难地进人“帝王之都”西安市。一路行程,阅尽黄土高原的艰涩与愁苦。雨中行车,沿途沟坡山道黄水横流,道路泥疔,汽车吼叫着一会儿爬坡,一会儿攀塬,一会儿又“跌”人深沟谷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