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贝聿铭建筑十讲 建筑设计 黄健敏
  • 贝聿铭建筑十讲 建筑设计 黄健敏
  • 贝聿铭建筑十讲 建筑设计 黄健敏
  • 贝聿铭建筑十讲 建筑设计 黄健敏
  • 贝聿铭建筑十讲 建筑设计 黄健敏
  • 贝聿铭建筑十讲 建筑设计 黄健敏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贝聿铭建筑十讲 建筑设计 黄健敏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14.3 1.8折 79.8 全新

库存51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黄健敏

出版社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71303037

出版时间2018-05

版次1

装帧其他

开本16

页数264页

定价79.8元

货号303_9787571303037

上书时间2024-09-15

智胜图书专营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1988年7月,卢浮宫拿破仑广场上,升起贝聿铭的玻璃金字塔,壮丽的景观吸引了全世界的注目。一度,玻璃金字塔取代艾菲尔铁塔,成为巴黎的新地标。没有建筑师比贝聿铭对过去五十年的社会和政治景观造成更难以磨灭的影响。他将外交手腕和设计的独特混合运用在肯尼迪家族、保罗.梅侬、密特朗、欧维兹和中国银行等客户身上。

目录:

"讲世纪大师 建筑师贝聿铭 008第二讲高原美境 美国大气研究中心 046第三讲适地塑形 华盛顿美术馆东馆 068第四讲摩天竹节 中银大厦 094第五讲几何雕塑  莫顿?梅尔森交响乐中心 118第六讲活力殿堂 摇滚名人堂与博物馆 138第七讲桃源乡记 美秀美术馆 158第八讲都市剧场 德国历史博物馆 184第九讲姑苏新韵 苏州博物馆 202第十讲阳光建筑 艺术博物馆 232致谢 263"

内容简介:

"贝聿铭建筑十讲作者黄健敏以亲身多次旅行的观察体验,针对现代建筑大师贝聿铭的作品,不同建筑类型汇整编辑了详尽的数据,揭开大师从房地产业务转型至建筑艺术的契机,更详细记述对贝聿铭职业生涯有至大影响的九座建筑。作者黄健敏追踪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建筑人生,收录的九座建筑皆为他亲身走访过的,如中银大厦、桃源乡记——美秀美术馆、苏州博物馆等脍炙人的经典之作。全书十万余字,图片三百余幅,诸多信息为首度发表。这是一本有关建筑物和权力、移民和同化、美式奔放和中式收敛、东方和西方的传记。"

作者简介:

黄健敏  中国台湾中工学院建筑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建筑学硕士。曾担任台北市都市发展局公共艺术委员、台北市捷运工程局公共艺术委员、台北市立美术馆咨询委员、台北市建筑师公会理事。曾任教于中原大学、东海大学、大学、台北艺术大学、台北科技大学、台北教育大学等高校。1993年起参与中国台湾公共艺术方针与执行工作,著书撰文推广“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的理念。2006年任建筑杂志主编。

精彩内容:

前言
历岁逾年 笔耕大师贝聿铭
1989 年9 月1 ,贝聿铭将其事务所的名称由他本人挂名的,另外增添了两位合伙人的名字,从此,1955 年创立的贝聿铭及合伙人建筑师事务所(i. m. pei  partner)成为历史,贝弗及合伙人事务所(pei cobb freed  partner architect)1 为公司开启了事业上崭新
的一页,同时也为贝聿铭于次年宣布退休埋下伏笔。1990 年,由卡特?威斯曼(carter wieman)所著的贝聿铭——一个美国建筑的侧写(i.m. pei - a profile in american architecture )一书适时出版,为贝聿铭建筑生涯做了精彩的阶段结。但是贝聿铭退而不休,携1989年为卢浮宫博物馆精彩设计的美誉,他以建筑师贝聿铭(i. m. pei architect)的名义驰骋于世界各地,从欧洲、中东、亚洲到美国,莫不有新的作品相继完成,其中以他擅长且知名的美术馆及博物馆一类建筑占了主流。
1995 年4 月,中国台湾艺术家出版社出版了我撰写的贝聿铭的世界一书,收录了贝聿铭5 个美术馆作品。当年我构思了系列的丛书,计划完成贝聿铭的艺术世界阅读贝聿铭贝聿铭?东方情贝聿铭的建筑世界等书,1997 年6 月阅读贝聿铭简体中文版发行。而另外两本书搜集文献资料的工作也在始终进行着,但至21 世纪初,一项任务意外地使我整个创作计划为之中断,这是我第三本书贝聿铭建筑十讲推迟到2018 年才完成的缘由之一。2008 年11 月,曾任贝聿铭及合作伙伴建筑师事务所公关主任一职的珍妮特?亚当斯?斯特朗女士(ja adam trong)所著的贝聿铭全集(i. m. pei: plete work )一书问世。该书实际自年开始筹备,她访谈贝聿铭始于1995 年4 月18 ,然而至1997 年2月访谈活动暂停,直到2007 年3 月才再次继续展开。此书分别有简体、繁体两个中文版本。由于珍妮特?亚当斯?斯特朗的特殊身份,使得此书囊括许多手资料,例如止于设计方案的圆形螺旋公寓(the helix,new york,1948—1949)一案,堪称是贝聿铭极罕见的理论的公寓设计,但是与其后在凯普赛德公司所进行的诸多住宅项目之间没有牵连关系。贝聿铭任职于凯普赛德公司时期,从基浦湾公寓(ki bay,new york,1957—1960) 至内尔广场公寓(buhnell za,hartford,ct,1961)等一系列的房地产所重视的课题是如何节省建造费用并营造美观的环境,这种务实求美的态度,乃是贝聿铭早期作品之所以出类拔萃的关键因素。
自1990 年贝聿铭宣布退而不休至2008 年全集出版,18 年间,其相继设计的作品共15 件之多,其中的毕尔巴鄂大楼(bilbao emblematic buil,1990—)、雅加达印度尼西亚大港银行大厦(entra bdni,—1998)、巴塞罗那凯克萨银行(la caixa,barcelona,1993—1998) 与雅典古兰德里斯现代艺术博物馆(bail  elie goulandri mueum of modern art,1993—1997)并未兴建。而建造完成的11 件作品内,美术馆及博物馆占了6 件,由此更进一步证明了贝聿铭在博物馆设计领域的地位。2017 年是贝聿铭一百岁诞辰,从年初至年底,世界各地纷纷举办庆祝活动以展示贝聿铭的杰出贡献。哈佛大学设计研究所举办了研讨会,华盛顿美术馆举办名为“贝聿铭一百岁”的研讨会,美国国会图书馆在杰斐逊馆举办“贝聿铭一百岁生展 ”,苏州博物馆主办“贝聿铭文献展”,广东省注册建筑师协会举办“据道为心其命惟新?回家——贝聿铭岭南建筑作品展”,大学建筑学院与哈佛大学设计研究所分别在与剑桥举办了“重思贝聿铭百年诞辰研讨会”(rethinking pei:a centenary yium),凡此种种,更加激发了我重新撰述贝聿铭专著以续前志的意愿。
我第三本有关贝聿铭的中文书的内容应当如何撰写呢?自1955年来至2017 年,他的设计作品实在太多,其中影响为深远的作品 可以说有如下四项。美国大气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atmopheric reearch,boulder,colorado,1961—1967) 是贝聿铭脱离了住宅建筑,迈向真正建筑艺术的启航之作,该案还为他赢得了设计肯尼迪图书馆(john f. kennedy library,dorchter,ma,1964—1979) 与华盛顿美术馆东馆(national gallery of art,eat wing,wahington d.c.,1968—1978)的机会,前者使得贝聿铭踏入了权贵圈,获得了国际的声望;后者令他登上职业高峰,此后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开创了事业的新境界。卢浮宫博物馆扩建项目(grand lourer,pari,1983—1993)则是其建筑美学登峰造极之作,大众与专业人士皆对此赞赏有加。这四件作品不能忽略,纳入本书是理所当然的,但华盛顿美术馆东馆及卢浮宫博物馆已纳入贝聿铭的世界一书,没有必要重复介绍,因此我原本计划不予采纳。肯尼迪图书馆项目进行了13 年之久,基地屡次变更,方案一再更改,其涉及的课题甚广,手边的数据虽然已经不少,但是仍不足以全面、深度地呈现此方案,于是决定后再撰写相关介绍。参全集的作品名单后,我决定将贝聿铭1990 年以后修建的博物馆纳入。书稿撰写期间,华盛顿美术馆东馆扩建完成,同时我又发掘了更多的文献,于是决定再次撰写华盛顿美术馆东馆一文,以便读者对此作品有更为深入的了解与体验。此外,本书并未收录卢森堡现代艺术博物馆(muee dart moderne grandduc jean,kirchberg,luxembourg,1994—2006)一案,特此提示。这也是一个耗时长达12 年的项目,无奈相关信息不够丰富,所以不予纳入。此外,贝聿铭摩天高楼系列中的中银大厦,是他职业生涯中高、独特的作品,而且我个人曾参与此项目的室内设计达4 年之久,对之有更深切与详实的体验。权衡之下,以中银大厦取代卢森堡现代艺术博物馆一案。这是贝聿铭建筑十讲成书的历程。
对于我所选择撰写的作品,先决条件之一是我必定亲身走访过,毕竟建筑是五感的实境体验。这些建筑留给我太多难以忘怀的回忆:首先要说说两座都依水而建的建筑,初次走访克里夫兰摇滚名人堂时,我不巧遭遇了美国中西部的大风雪,天气酷寒刺骨。而当我到多哈艺术博物馆参观时,却是正值烈当空的夏季,天气炙热,冷热交替的感受,正如同这两个博物馆给我的不同的体验一般。再提提两座远离尘嚣,都位于山巅的建筑,参加滋贺美秀美术馆开幕活动时,我有机会另外走访了不对外开放的教祖殿与钟塔,尔后多次朝圣,增加了对美秀教堂的体验。
至美国大气研究中心时,我长途登山跋涉,分别在冬夏两季体验到研究中心自然环境的变化多端,均是令人难忘的经历。参观德国历史博物馆与苏州博物馆时,多次旅行途中,有一次恰逢举办展览,终于建筑落成登堂入室,从无到有相隔多年,好似贝聿铭作品从构思到落成的经历,
莫不穷年累。旅行看建筑绝非轻松的行程,但是收获是丰硕的、甘甜的。
原本希望于大师102 岁生4 月26 前献上本书作为诚挚的贺寿之意,很遗憾希望落空。贝老已于2019 年5 月16 辞世矣。
黄健敏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