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驱动及刚并联机构的研究与应用
  • 索驱动及刚并联机构的研究与应用
  • 索驱动及刚并联机构的研究与应用
  • 索驱动及刚并联机构的研究与应用
  • 索驱动及刚并联机构的研究与应用
  • 索驱动及刚并联机构的研究与应用
  • 索驱动及刚并联机构的研究与应用
  • 索驱动及刚并联机构的研究与应用
  • 索驱动及刚并联机构的研究与应用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索驱动及刚并联机构的研究与应用 "中国天眼"40m缩尺模型馈源支撑系统研发 软硬件技术 唐晓强,邵珠峰,姚蕊

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院士和天文台fast工艺师王启明教授将为本书作序。本书为首册详细介绍fast项目和馈源支撑系统的相关理论技术和工程应用

46.15 6.7折 69 全新

库存4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唐晓强,邵珠峰,姚蕊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554974

出版时间2020-0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192页

字数296千字

定价69元

货号xhwx_1202114067

上书时间2024-09-14

智胜图书专营店

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fat项目是我国在科学仪器上的一大突破,虽然大众可以远观其外貌,然而其背后蕴含的大量理论和研究却知之甚少。并联机构和索并联机构与常见的串联机构在构型和能上存在巨大差异,是串联机构的有益补充,具有突出的研究和应用价值。同时,fat中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际密切结合,是经过验证的理论,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和社会意义。该书通过阐述工程背后的理论,一方面可以推进科技爱好者对于fat这一工程的认识,切合目前对于fat宣贯的要求,同时可以有效推进索并联机构和并联机构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

目录:

章 概述

1.1 fast的由来

1.2 fast的主体结构与工作

1.3 并联机构

1.4 索驱动并联机构

1.5 小结

参文献

第2章 大跨度索并联机构的综合建模方法

2.1 大跨度索并联机构研究概况

2.2 单索模型及大跨度索并联机构建模

2.2.1 单索悬链线建模方程

2.2.2 单索抛物线建模方程

2.2.3 单索直线建模方程

2.2.4 大跨度索并联机构的建模求解方法

2.3 模型简化及误差分析与补偿

2.3.1 单索建模误差分析

2.3.2 大跨度索并联机构建模误差分析与补偿

2.4 fast馈源一级支撑系统建模实例

2.4.1 fast相似模型中的6索并联机构

2.4.2 fast原型中的6索并联机构

2.5 小结

参文献

第3章 大跨度索并联机构的静力学特分析

3.1 大跨度索并联机构的索拉力特指标

3.1.1 大跨度索并联机构的局部索拉力能指标

3.1.2 大跨度索并联机构的工作空间内全局索拉力能指标

3.2 终端误差与力特分析

3.2.1 大跨度索并联机构的误差分析

3.2.2 误差空间内的力学特研究

3.3 fast馈源一级支撑系统相似模型的力特分析

3.3.1 两条特定轨迹下的力特及姿态研究

3.3.2 两条特定轨迹下的误差研究

3.3.3 两条特定轨迹下的误差空间内力特研究

3.4 小结

参文献

第4章 大跨度索并联机构的静刚度分析

4.1 大跨度索并联机构的简化静刚度分析

4.2 基于相似理论的静刚度相似方法

4.2.1 相似基本方法描述

4.2.2 大跨度索并联机构的静刚度相似模型建立方法

4.3 fast馈源参选4索方案刚度相似模型实验

4.3.1 大跨度索并联机构静刚度相似模型

4.3.2 大跨度索并联机构静刚度相似实验

4.4 小结

参文献

第5章 索并联机构的尺度综合优化设计

5.1 能指标体系及优化方法

5.2 基于力特的大跨度索并联机构尺度综合设计

5.3 基于刚度特的大跨度索并联机构尺度综合设计

5.4 fast馈源一级支撑6索并联机构的优化分析

5.4.1 基于力学特的尺度优化

5.4.2 基于静刚度特的尺度优化

5.4.3 基于大边界跟踪角度的尺度优化

5.4.4 参数综合优化

5.5 小结

参文献

第6章 精调台并联机构的刚体动力学建模及验证

6.1 并联机构的动力学建模方法

6.2 fast馈源精调台运动学分析

6.3 fast馈源精调台动力学建模

6.4 动力学验证方法及实验

6.5 小结

参文献

第7章 刚柔串联耦合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

7.1 柔支撑机器人及动力学建模

7.2 索并联机构的弹动力学模型

7.3 fast风载模型

7.4 刚柔耦合特分析及模型联立

7.5 小结

参文献

第8章 柔支撑并联机器人的抑振控制

8.1 柔支撑机器人的抑振控制方法

8.2 馈源支撑系统的轨迹规划

8.3 轨迹补偿抑振控制

8.3.1 轨迹补偿抑振方法

8.3.2 馈源支撑系统1∶15缩尺模型抑振实验

8.4 内力抑振控制

8.4.1 内力抑振方法

8.4.2 抑振控制实验

8.5 小结

参文献

第9章 并联机构的惯量匹配

9.1 惯量匹配及并联机构的关节空间惯量矩阵

9.2 stewart并联机构关节空间惯量矩阵

9.2.1 姿态分析

9.2.2 速度分析及支链雅克比矩阵

9.2.3 加速度分析

9.2.4 力系分析

9.2.5 关节空间惯量矩阵

9.3 并联机构的等效惯量

9.4 并联机构的惯量匹配准则

9.5 小结

参文献

0章 fast馈源支撑系统缩尺模型实践

10.1 缩尺模型的机械结构

10.1.1 精调stewart台

10.1.2 a-b转台

10.1.3 绳索和电缆收放机构

10.1.4 索塔结构

10.1.5 机械系统的标定

10.2 缩尺模型的驱动控制系统

10.3 大跨度索并联机构的控制实验

10.3.1 索并联机构的开环控制实验

10.3.2 索并联机构的闭环控制实验

10.4 天文观测实验

10.5 小结

内容简介:

500m径球面电(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phetrical radio telecope,fat,被誉为“中国天眼”)已经在中国贵州省建造完成并顺利通过验收。作为大的单径电,“中国天眼”将在未来20~30年内保持世界设备的地位。本书主要以fat后一轮完整缩尺模型为研究对象,详细介绍馈源支撑系统中索驱动及刚并联机构的优化设计、精度保证和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力求帮助读者清楚地理解fat馈源支撑系统的整体方案核心技术,尤其是索驱动及刚并联机构的关键理论和应用问题。希望本书能够为工程科技工作者的理论研究和工程研发工作提供一些灵感和思路。本书可作为机械工程专业相关课程的辅助教材,也适合广大科技爱好者和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阅读。

作者简介:

唐晓强,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长聘教授。主要从事索驱动机器人基础理论和控制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是中国500米径球面电天文(fat)馈源支撑系统的工程师。主持20多项级项目或课题,参编英文专著4部,发表100余篇,其中ci收录47篇(jcr 1区20余篇)。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48项、美国发明专利2项;获得自然科学2项(排名和第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