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桌上的中国史 生活休闲 张竞
  • 餐桌上的中国史 生活休闲 张竞
  • 餐桌上的中国史 生活休闲 张竞
  • 餐桌上的中国史 生活休闲 张竞
  • 餐桌上的中国史 生活休闲 张竞
  • 餐桌上的中国史 生活休闲 张竞
  • 餐桌上的中国史 生活休闲 张竞
  • 餐桌上的中国史 生活休闲 张竞
  • 餐桌上的中国史 生活休闲 张竞
  • 餐桌上的中国史 生活休闲 张竞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餐桌上的中国史 生活休闲 张竞

一部美味的中华文明史!一个真正的吃货,不仅要好吃,还要懂吃。你从小吃到大的中国菜,食材与菜式的身世却令你意想不到!一道菜的背后,是一个朝代的经济、科技、农业发展程度与成。

16.5 2.8折 58 全新

仅1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竞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21732146

出版时间2022-0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

页数288页

字数194千字

定价58元

货号305_9787521732146

上书时间2024-07-05

智胜图书专营店

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1.破以为常的误解,众多有趣的冷知识。
一个真正的吃货,不仅要好吃,还要懂吃。中国菜你从小吃到大,它的身世却往往令你意想不到!本书通过察常食用的菜肴背后的来龙去脉,带你探索舌尖上的中国史。
▶周朝已经有了筷子,但吃饭却是用手抓。
▶肉曾经是天子御膳,为何会变得遭人嫌弃?
▶如今吃饭筷子不能横放,为何古代的惯却全然相反?
▶宋朝人认为猪肉不上台面,唐朝人惯吃生鱼。
2.纵览3000年,一部真正的中国饮食史。
作者不仅查古今中外多方面文献,而且通过出土文物、实地调查、亲身制作等途径深入辨析,为你还原古代人的常生活,赋予本书足够的严谨和知识。
▶汉朝之前,小米才是细粮,小麦反而是粗粮。
▶发面馒头出现在魏晋,让北方普及了面食。
▶吃长寿面的俗,也许在唐朝有了。
▶中餐的头号烹饪方法“炒”,在宋代才出现。
3.古今中外多重视角,华人学者的独特观察。
本书作者是一位热爱美食的上海爷叔,又旅居本、美国二十余年,从事比较研究,其切入点更为独到,也更能敏锐感受到中国饮食的独值,发现中华料理的流变。
▶芝麻烧饼是张骞通西域后引进的异国食品。
▶本料理与宋代饮食尤其相似。
▶乌冬面其实是中国传到本的。
▶直到清朝后期,辣椒才来到四川和湖南的餐桌。

目录:

中文版作者序

序章变化中的中国味觉

章从孔子的餐桌说起(春秋战国时代)

1.两千五百年前的主食

2.孔子餐桌上的菜肴

3.受时代的烹饪方法

4.神享用的供品与人品尝的菜肴

5.孔子时代的餐桌礼仪

第二章“粉磨登场”话面食(汉代)

1.颗粒状食用的麦子

2.与西域的交往及面食之东渐

3.汉代饮食生活的林林

4.面食的——饺子的那些事

第三章餐桌上的“民族大融合”(魏晋·六朝时代)

1.“胡饼”的变迁

2.面食登上主食的宝座

3.游牧民族带来的菜肴

第四章丝绸之路带来的食交流(隋唐时代)

1.食肉风俗的变迁

2.丝绸之路传来的调味品

3.西域传来的食物

第五章宋朝文人阶层的味觉追求(宋代)

1.猪肉为何被打入冷宫

2.近似本料理的宋代菜肴

3.文人趣味与味觉

第六章大帝国餐桌上的箸与匙(宋元时代)

1.筷子为何是纵向摆放的?

2.餐桌上的箸与匙

3.元代的餐饮和烹饪方法

4.春卷的前世今生

第七章味觉大的时代(明清时代)

1.珍馐是如何被发现的

2.味觉——辣椒传入中国的过程

3.不断进化的中餐

结语

引用文献

译者参文献

解说黄粱美梦后的清醒

译后记《餐桌上的中国史》翻译有感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国的历史变动为主轴,以中国菜肴为主角,用通俗的笔调讲述了在天地变换、王朝更替、民族与融合的历史中,中华的重组与演变。在中国传统饮食中,“饮食所以合欢也”是我们常认为的典型现象,但远在孔子时代,流行的却是分餐制;在两汉、魏晋时代,小麦成了北方的主食;现代中国的很多名菜,在宋代之前是不见踪影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中餐是吸收了许多不同民族饮食的混合物从一道菜能看出一个朝代的经济、科技、农业发展程度与成。让身在异乡的中国学者,在餐桌上为你讲一堂生动的历史课吧!

作者简介:

1953年出生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后留校任助教,1985年赴留学。1991年于东京大学取得比较文学比较专业博士。历任本东北艺术工科大学副教授、国学院大学副教授、明治大学法学部教授。2007年—2009年任哈佛大学客座研究员。现任明治大学国际本学部教授,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与比较、东亚交流史、史。

精彩内容:

    筷子为何是纵向摆放的?
    中国的筷子原来也是横放的
    在本,筷子横着放是常识,但在中国一般是直着放的。单筷子的放置方法,可开启比较论的一番宏论。事实上,笔者曾目睹一位学者以筷子摆放为根据,高谈阔论中国民之差异。不过,在做这样的大文章之前,首先要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筷子明明是由中国传入本的,为何那时的本却形成了与中国不同的摆法呢?从经验上来推论,这是不大可能的。中邦交恢复后,牛肉火锅、寿司之类的式料理进入中国。初次面对本料理,先要学正确的食用方法和餐桌礼仪。何止中国,一般人们在引进外来的餐具时,都有一种共同心理,即尽可能地用正宗的方法来使用这种餐具,引进西餐的刀时也是这样的。在这一点上,古代的本人也不会例外。如果说本人在引进筷子时改变了其使用方法,那至少先要证明中国自古以来是纵向摆放筷子的。
    对此,笔者曾有一个说:从本的筷子是横着摆放的情况来看,很可能中国古代也是横放筷子的。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因某种原因,中国的筷子变成纵向摆放了,而本却还保持着以前的样子。为证实这一说,笔者查阅了各种资料,但一时没有找到任何线索。仔细想来,这也并非不可思议。筷子的摆放方式之类的细枝末节,时谁都不会关注,更不会有人想到要把当时的情况记录下来。
    在文献调查一无所获之时,笔者意外地从唐代的壁画中找到了证据。1987年陕西省长安县(今西安市长安区)南里王村发掘的唐代中期墓葬的墓室里发现了几幅壁画,其中一幅描绘的是宴会的场面(见彩图10)。从画面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低矮的餐桌上,筷子是横着摆放的。
    证据不止这一点。敦煌莫高窟的四七三窟的壁画中描绘的宴会场面中,筷子和调羹都是横着摆放的。另外,榆林二五窟描绘结婚场面的壁画也是个旁证(见彩图11)。虽然画面受损较大,只能看到部分画面,但很明显,男面前的筷子是横着摆放的。这些图像资料都证明,至少在唐代之前,中国的筷子都是横着摆放的。
    宋、元时代的演变
    可是,横着摆放的筷子何时变成直着摆放的呢?唐代的李商隐在义山杂纂卷上恶模样中指出,无礼貌的举止中,典型的一种是“横箸在羹碗上”(把筷子横着放在碗上)。虽然这是被义山杂纂痛斥的坏惯,但无法证明李商隐的见解代表了当时的社会常识。恰如现代的家会刻意批评看不顺眼的世俗惯那样,他们只是出自个人的好恶,对社会常识和礼仪做一番批判而已。况且,李商隐所指的不良惯是把筷子横放在碗上,并不是指筷子横放在桌子上。其次,如果当时筷子是直放的,那么放在碗上时也会直放。由此可以推测,筷子横放在碗上,在当时是比较常见的。
    实际上,清代的梁章钜在浪迹续谈卷八中谈及这一点时,曾证言“横箸在羹碗上”的风俗也延续至后代。据说,原本筷子横着放在碗上是一种比长辈、上司早吃完了的谦逊的表示。到了明代,明太祖厌恶这个俗,此后才被认为是失礼的行为了。
    依据梁章钜的说法,在明代,餐后把筷子横着放在碗上,被看作无礼的举动。设以此联想到,餐前将筷子横着摆放在那时已成为一种禁忌,由此推测,大概在明代之后,才形成将筷子直着摆放的惯。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山西省高市的开化寺内有一幅题为善事太子本生故事的宋代壁画(见彩图12)。该壁画的画面不太清晰,但还是可以看出筷子是直着摆放的。
    另一幅名为韩熙载夜宴图的画卷是五代画家顾闳中的作品,描写了南唐大臣韩熙载极尽欢愉的生活。但是20世纪70年代发表的新的研究成果认为,从绘画方法、画中人物的穿着和动作可推断其创作年代不是南唐,而是宋代初期(沈从文,1981)。
    韩熙载夜宴图实际有好几种版本,细节部分有微妙的差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版本上看不到筷子。荣宝斋木版水印本上有筷子,而且筷子是直着摆放的。后者为何出现了筷子?筷子是原画有的,还是后世的人添加上去的?现在无法确定。但之,筷子直着摆放的风俗在宋代以后出现了,这一点应该没有问题。
    宋代陈元靓编撰的事林广记之中有描绘蒙古官吏“玩双六”的插图(见图6-1),在其右侧的桌子上,与餐食、酒壶、盆子一起,画上了直着摆放的筷子。事林广记原来的版本有误,元代发行了增补本,广为流传。插图中混杂了元代的作品。即宋代、迟在元代,筷子直着摆放已成了俗。
    进入明代,印刷术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带有插图的书籍大量出版。不少插图里画有餐桌,画面中的筷子无一例外都是直着摆放的。万历年间出版的金璧故事(郑以伟编)的插图是其中的一例(见图6-2)。
    从席子到桌子
    纵观历史,唐至宋之间,人们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东汉的墓中,大量使用了雕刻有画像的壁砖。从这样的画像中可知当时的饮食和饮食惯的一端。四川成都出土的出行宴乐画像(见图6-3)中,出现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