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裳散文 散文 黄裳
  • 黄裳散文 散文 黄裳
  • 黄裳散文 散文 黄裳
  • 黄裳散文 散文 黄裳
  • 黄裳散文 散文 黄裳
  • 黄裳散文 散文 黄裳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黄裳散文 散文 黄裳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21.9 5.5折 40 全新

库存9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黄裳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49025

出版时间2022-05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32

页数360页

字数241千字

定价40元

货号701_9787020149025

上书时间2024-06-29

智胜图书专营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导读

寻古怀人

饯梅兰芳

宿诺

忆侯喜瑞

胡适的一首诗

文字和画笔的鲜活

关于王昭君

跋永玉书一通

龚自珍二三事

答董桥

伤逝——怀念巴金老人

忆施蛰存

陈寅恪写杂文

零感

关于“梅郎”

生活闲趣

叫好



贾桂思想

战宛城

思春

琉璃厂

老板

序《醉眼优孟》

萧恩的教训

茶馆

品茶

山水有味

江上杂记

昆明杂记

森林·雨季·山头人——雷多杂记

过灌县·上青城

采石·当涂·青山

前门箭楼的燕子

富春

钓台

钱柳的遗迹

好水好山

敦煌

诸暨

雨湖

常熟之秋——关于柳如是

天津在回忆里

美国兵与女人

读书静思

《锦帆集》后记

读书生活杂忆

寒柳堂诗

读《红楼梦》札记

冬随笔

答客问

解密种种

“看不懂”论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黄裳经典散文四十九篇,包含怀人读书、生活闲趣、山水之乐等主题。既有茶馆常熟之秋昆明杂记钱柳的遗迹等名篇,也有冬随笔零感读书生活杂忆等洒脱睿智的情文字。全书配多幅照片,全面呈现了黄裳与他所处时代的文人群像与时代场景。

作者简介:

原名容鼎昌,祖籍山东益都,当代散文家。历任文汇报记者、编辑、编委。
黄裳在散文、戏剧、新闻、藏书等领域均有建树,与梅兰芳、巴金、郑振铎等名人相交甚笃。著有锦帆集榆下说书银鱼集珠还记幸春夜随笔等。

精彩内容:

    宿诺
    沈从文是个写文章的人。也许有人会觉得奇怪,写文章的人不是作家么?不,这并不是一回事,我在中学里开始读沈从文的文章了。读过边城湘行散记,觉得很喜欢。他的小说我读得不多,可是我知道他写得很多。他的小说我也并不是篇篇都喜欢。他是个勤奋的人,细致的人。他很重视,他是很早尝试运用各种于作品中的人。但并不能决定作品的成败,也不能决定作品的“”与“渺小”。记得他很喜欢讲“读生活这本大书”这样意思的话。这是真的,也是不错的。他读过了种种“生活”以后,用他那支细巧的笔加以记录,勤恳地、想方设法记录下来。他走过了一条漫长崎岖的道路,看见过各种各样的“生活”。我说他的有些小说我并不喜欢,想想主要的原因恐怕在他笔下的有些生活本身不惹人喜欢。不知道说得可对。
    在通信中我曾说起非常喜爱他写的一本湘西。这不是小说,也不是一般人心目中纯正的“散文”。从回信中知道他并没有不高兴,我于是感到心安。称赞一位小说家并非小说的作品,是有点唐突的。这事开始时我并没有意识到。近来我又觉得他研究中国古代服饰的那本书写得好,这更和“小说”不沾边了。他的文字是有一种特别的风格的,这恐怕不接近是由于讲究。这是一种的的确确与旁人不同的风格。有自己的风格是可贵的。我们实在也听腻了某种似乎已成为定局的调子。文字是表达思想的。即使是很好的思想,用那种过于滥熟调子唱出来也不能吸引人。这也许是我们不能过分轻视风格的原因之一。
    上面这些意思是想说明沈从文为什么是个写文章的人,可能依旧一点都没有说清楚。
    听说近沈从文在受到了非比寻常的重视,有不少人在研究他的作品,研究者还有因此而获得的。听到这类消息我是高兴的,不过也不想设法去找什么研究来看,连报道也没有见到过一篇。我感到高兴的是因为一个作者在寂寞了多年之后又被人记起。这事在一个写文章的人说来是头等重要的。文章的生命不寄托在读者身上么?至于引起重视的原因倒是容易理解的。秦始皇墓侧兵马俑坑的被发现与引起轰动也是同样的道理。不是站在坑边的洋人都一律惊叹并慷慨地称之为世界第九么?我想这是不必大惊小怪的。说也确不愧为,但在严格的美术家看来,也不常常、干篇一律。何况这一大批兵马俑的被制造出来,不也只是为了夸耀秦始皇的无上封建,有什么意思呢?这样推论下去是很有陷入庄生“此亦一是非,彼亦~是非”的危险的。好在沈从文的文集已经陆续编印出版了,好像已经出版了几大本。还是捺着子听听读者的意见吧。
    也还是一九四七年开始起劲收集时贤书法时的事。曾托靳以寄了一张笺纸到北去请沈从文写字,不久寄来了。在一张小小的笺纸上临写了三家书法。包世臣、梁同书和翁方纲。在笺尾有两行小字,是他自己的话,字也是他自己的面目。他说:
    包、梁二书均不喜。苏斋虽瘦而腴。上官碧。
    上官碧是他常用的笔名。他说得对,包安吴、梁山舟虽然都是有重名的书家,但到底看不出那好处来。梁书虽有姿媚,但脱不出馆阁体的牢笼。安吴是理论家,但理论家往往不能在实践中实现他的理论,正好像我们不能要求文学家写出一篇好小说来一样。只是翁苏斋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是“腴”的,“瘦”的作品则很少看到。
    这张字他大概不大满意,不久又寄来了一张长长的条幅。这是他一直写的章草了。署名仍作上官碧,后面有长跋:
    黄裳先生远道邮佳纸索书,为用李福寿笔涂抹,竟成墨冻蝇。复检旧纸,经意一书,拙陋益增。始知婢学夫人,大不容易。仍只宜用起码价钱小绿颖笔在公文纸上胡画,转有妩媚处也。因检字一纸相寄。从文
    这些话说得很有意思。过去文学艺术家有许多人发表过相似的见解。可见好文章、好诗都不是经意作出来的。当然这也不能说死了。世上无论什么事,一说死非弄坏不可。文学艺术上的事尤其是如此。写小说又何尝不是这样,讲讲过了头,往往只能产生“墨冻蝇”,这是并不少见的事。
    这时他和住在北的一些朋友好像都喜欢写字,他又寄来了一张更长的条幅,右下角题记说:
    霁清轩中三人同书。上官碧记
    p6-8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