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2 中国历史 张宏杰
  •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2 中国历史 张宏杰
  •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2 中国历史 张宏杰
  •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2 中国历史 张宏杰
  •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2 中国历史 张宏杰
  •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2 中国历史 张宏杰
  •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2 中国历史 张宏杰
  •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2 中国历史 张宏杰
  •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2 中国历史 张宏杰
  •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2 中国历史 张宏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2 中国历史 张宏杰

知名历史学者张宏杰经典作品重装升级! 全面、立体、深入地解析晚清名臣曾国藩及其家庭,在社会仍有借鉴意义! 以人写史,以史鉴人,再现一个纷繁复杂的晚清时局!

27.1 4.5折 59.8 全新

库存43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宏杰

出版社岳麓书社

ISBN9787553806686

出版时间2017-0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364页

字数350千字

定价59.8元

货号307_9787553806686

上书时间2024-06-27

智胜图书专营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1.知名历史学者张宏杰经典作品重装升级!
2.曾国藩作者唐浩明、百家讲坛主讲人郦波,阅后联袂!
3.曾国藩家族是中国传统家风之集大成者,曾国藩家书历时数百年,至对中国传统家风的重建依然极具意义。
4.继本系列部讲述曾氏为官之道成为时代经典之后,本书必将引发更多讨论与关注。

目录:

自序在父子兄弟之间:曾国藩的家庭之道

部分曾国藩和他的兄弟

章“辜负教训,四十九年”:一生顶撞曾国藩的曾国荃

第二章“每揽镜自照,面目增秽”:不让人放心的曾国华

第三章“想发财则是生愿力”:湘乡绅士曾国潢

第四章“英名百战成空”:命运不顺的曾国葆

第二部分:曾国藩的父祖与儿子

第五章“吾家祖父以‘懦弱无刚’为耻”:曾家奠基人曾玉屏

第六章“究是老辈典型也”:韧过人的父亲曾麟书

第七章替父雪耻的“克家之子”:曾国藩喜欢的儿子曾纪泽

第八章“即栗亦不甚得其欢心”:曾国藩为什么不喜欢曾纪鸿

第三部分曾氏家族的女人

第九章劳瘁终生却是被忽视的母亲江氏

第十章“人事纷纭万变,造物者都不訾省”:曾国藩女儿们的悲惨命运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关于曾国藩家书与曾国藩所建立的曾氏家风的通俗读物。本书从家书出发,探明曾国藩家族的关系,尤其是他对兄弟与儿子的教诲。曾国藩对家族有着极强的责任心,对兄弟与儿子能因材施教,在面对家族成员时表现真实而坦率。曾国藩的这些品质对曾氏家族家风影响至深,经后世传播,已成为中国治家之道的典范。

作者简介:

张宏杰,蒙古族,1972 年生于辽宁。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学士,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现供职于民大学历史学院。著有简读中国史中国国民演变史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等。曾在百家讲坛主讲成败论乾隆。大型纪录片楚国八百年撰稿。

精彩内容:

    章  “辜负教训,四十九年”:一生顶撞曾国藩的曾国荃
    节  “陆云人洛正华年”:在京期间的兄弟关系
    一、“茶水风波”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八月末的傍晚,北京绳匠胡同,十八岁(本书所提到的年龄,均按中国传统惯以虚岁计)的曾国荃黑着脸一动不动地坐在自己的房间里,面前摆着一大碗冒尖的饭菜。那张长得酷像长兄曾国藩的脸上笼罩着一股倔强执拗之气。
    在这套四合院的上房里,时任翰林院检讨的曾国藩正在紧张地质问夫人欧阳氏,到底哪里得罪了弟弟。原来,当天下午,曾国荃向他宣布,以后不到上房来和兄嫂一起吃饭了,兄弟各吃各的,过两天他卷包袱回湖南。
    上一年年底,曾国荃才从湖南千里迢迢来到北京,投奔长兄。
    曾国藩有四个弟弟。曾国荃字子植,又字沅甫,比曾国藩小十三岁,在曾氏兄弟中排行第四,在族中大排行则是第九,所以曾国藩在家书中常称他为“九弟”“植弟”“沅弟”。他从小书读得好,“读书颖异”。人也懂事,特别好强。所以曾家上下对他一直比较看重。曾国藩曾有一句诗是评价他的:“屈指老沅真白眉。”这句诗典出“马氏五常,白眉良”,指汉代马家兄弟五人,唯白眉马良为出。
    道光二十年(1840年)年初,曾国藩从湖南赴京为官。翰林院公务无多。所以安顿下来后,曾国藩和父母商量,趁父亲护送他的妻儿来京的机会,带一个弟弟进京,随他读书。家里人商量半天,后选择了曾国荃,期望通过翰林哥哥的亲自指授,曾国荃能够学业大进,早中进士,成为曾氏家族的另一根栋梁。
    从曾国藩记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曾国藩对父亲安排的这个任务是非常尽心尽责的。从偏僻的湖南乡下来到天子脚下,十七岁的曾国荃当然非常兴奋。曾国藩带着父亲和弟弟在北京城逛了几天,领略了上国风光,欢欢喜喜过了大年。道光二十一年新年刚过,正月初七那天晚上,曾国藩正式开课,为曾国荃讲解诗文。我们查曾国藩记,会看到自此之后,他几乎每天都会给弟弟上课。比如正月初十的记记载,曾国藩这天夜里听曾国荃背诵名篇哀江南赋,并且为他讲解。
    除了讲解文章,曾国藩还从古诗文中选编部分内容,指定曾国荃阅读(比如记记载“夜阅二十四家诗文”,选给曾国荃读)。曾国藩还规定,每逢三八是作文,他来出题,曾国荃作文一篇。
    曾国藩教导弟弟很讲究方式方法。比如正月二十三,他给曾国荃出了一个题目,“予助苗长矣”。曾国荃交卷之后,曾国藩给他修改了一遍,一一讲解为什么要这样改。然后又找来前人方朴山、王如知所作的同题文章,讲给曾国荃听,让他看到自己的差距在哪里。    为了让弟弟能广益多师,曾国藩还经常带着弟弟拜访朋友,让他们向弟弟介绍作文之道。比如这一年二月初六,曾国藩携弟拜访钱振伦。钱氏是曾国藩的同年,对八股文极有研究,并有时文选集出版,是一位“试专家”,曾国藩希望他在八股文写作方面对曾国荃进行指导。
    除了学之外,曾国藩有时还带着父亲和弟弟游厂甸,逛西山,赴宴听戏。从这段时期的记当中可以看到,曾家父子三人经常围着火炉,用湘乡土话“谈京城诸琐事”,“历言少时事”,其乐融融。这一年春天,曾麟书启程回家。不料父亲走后半年,兄弟关系出现了波折。
    二
    曾麟书走后,兄弟两个的教与学仍如前状。这一年五月,曾国藩在家书中汇报曾国荃的学,说他作诗略有进步,文章则未进功。不过对作文“已有心得,大约手不从心”。
    然而到了八月底,曾国荃的表现突然出现异常:他提出要回老家,并且不肯在上房与兄嫂共同吃饭。
    曾国藩非常诧异。中国传统对“兄弟”伦理非常重视。父子出于天,不需过多劝谕,而兄弟关系则变数更多。因此兄弟关系处理得如何,成为一个家族能否兴旺发达的关键。所以历代劝谕兄弟团结的诗歌特别多。(p2-4)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