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样很了 散文 ()小川糸
  • 这样很了 散文 ()小川糸
  • 这样很了 散文 ()小川糸
  • 这样很了 散文 ()小川糸
  • 这样很了 散文 ()小川糸
  • 这样很了 散文 ()小川糸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这样很了 散文 ()小川糸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36.6 6.3折 58 全新

库存12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小川糸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21716047

出版时间2020-0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

页数179页

字数95千字

定价58元

货号xhwx_1202030516

上书时间2024-06-26

智胜图书专营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章这样很的12条对物准则

1-1挑选生活用品时,问自己“会一直喜欢这个东西吗?”

1-2物欲受到刺激时,决定购买与否的标准是“拥有了会吗?”

1-3除了“喜欢的、常常穿的衣服”,其他都处理掉

1-4想用心生活,所以选用“能让自己变轻松的帮手”

1-5爱自己的人,不会随便增加家中物品

1-6决心做个“一锅在手,天下”的人

1-7收纳的原则是“保留大量空间”

1-8为了过得舒适,必须对生活中的“不便”与“不快”很敏感

1-9想与可提升人生质量的美好事物相遇,需要时间

1-10珍爱之物送给珍爱之人,物品也会觉得

1-11“鉴赏力”可让用不到的生活用品重获新生

1-12维修之后,用到后一刻的用物术

第2章带给“五感”喜悦的7个秘诀

2-1养成帮自己重新启动的惯——天天上澡堂

2-2从衣物到餐具,注重的是轻盈

2-3为了解决冰箱噪音而展开的舒适生活改造计划

2-4减少室内灯具,出而作,落而息

2-5减少电视和网络资讯,保持五感敏锐

2-6使用和知名旅馆一样的寝具,打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2-7不全盘接受人家说的“”,培养分辨良莠的眼光

第3章简单丰富的蒙古、崇尚自由的柏林

3-1蒙古的游牧生活是很好的简单

3-2柏林人实践“好东西要用得久”

3-3深受柏林人接纳不同生活方式的价值观吸引

3-4自己觉得好好,从世俗认定的价值观中解脱

3-5一边旅行一边生活所需的极简行李

第4章只要有喜欢的“人、事、物”够了

4-1没有手机,人才会变得小心、强大

4-2人际关系不贪心,珍惜“范围窄,交情深”的朋友

4-3我有我的任务,其他事情交给专家

4-4“对人”、“对事”,都以自己的节奏为优先

4-5相信直觉,喜欢与否自己决定!

后记

内容简介:

越简单、越富足,让人心生向往的小说家常。
我的作品来自常生活,所以必须用心度过每。——山茶文具店本疗愈作家小川糸
晨起泡杯茶展开新的,在心爱的书桌前专注写作。
费时的家事交给机器,珍贵的时间用于创作或享受生活。
每天傍晚固定散步30分钟,到大众澡堂回归原始的自己。
减少生活中的杂物、噪音与过度泛滥的资讯,保持五感敏锐。
每年夏天到柏林避暑,接受异国洗礼,激发写作灵感。
本书讲述如何通过选择身边的物品,我们珍惜享受人生的秘诀。即使人到中年,也要乐于去寻找值得自己一生去追求的事物。心情愉悦地生活,只需做到“少而精致”。以此为原则,作者向我们介绍她生活中使用的器物、食材、家具等用品。除此之外,通过分享柏林、蒙古的旅行体验,让我们懂得如何在旅途中以有限的物品生活,共享简单生活的妙趣。
何为,何为优质生活,作家小川糸娓娓道来的少而精致的上品生活秘诀尽在本书中。

作者简介:

    小川糸,本知名作家。处女作蜗牛食堂在本80万册,2010年被改编成电影,由知名演员柴崎幸主演。该作品荣获2011年意大利书报亭文学奖,2013年法国欧仁妮布拉泽大奖。另著有喋喋喃喃趁热品尝等多部作品。

精彩内容:

    挑选生活用品时,问自己“会一直喜欢这个东西吗?”
    我挑选生活中使用的工具和用品的准则很明确——尽量选择“用得久”和“一直符合喜好”的东西。
    例如挂在厨房水槽旁边墙上的两条布巾。
    那是朋友送给我的手织棉布巾,质地很好非常耐用,布边也收得极美。吸水强,不管是用来擦手还是擦盘子,触感都很棒。我先用了其中一条,发现实在太好用了,于是决定把它们当作我的“经典布巾”。
    虽然,雪白的布巾,让人看了心情大好,但我却对这两条布巾很有味道的灰一见钟情。不只好看,沾到酱油等不容易清洗的污渍也不显眼,这一点相当实用;还附有方便吊挂的扣眼,这也是我迷上它的原因之一。
    两条布巾的深浅不同,一条用来擦手,另一条用来擦碗盘。它们鞠躬尽瘁,每天都存厨房里陪伴我做家事。
    找到喜欢的生活用品,收纳的位置和方法也要下功夫,才能用得顺手。我在墙上装了专门挂这两条布巾的挂钩,方便我站在水槽前伸手便能迅速取用和挂回去。以收纳抹布的位置来说,挂在墙上或许是显眼了些。但是我认为正因为是喜欢的东西,才更该放在触目可及的地方。棉布和白的灰泥墙很搭,我非常喜欢两者互相映衬的效果。顺带一提,挂在布巾旁的是我时常戴的帽子。
    越是常用的生活工具,越是想要讲究好不好用。这样的想法让我养成了只要稍微觉得不方便或者不顺手,便会开始寻找“有没有更好用的”的惯。
    寻寻觅觅,只要找到能让我说出“是它!”的终选择,不需要不停地换。找到能够伴我一生的工具,会让之后的人生变得更轻松。
    像这样我决定留在身边用一辈子的,除了布巾之外,还有其他几样我已经用了将近二十年的好东西。
    其中之一是铁壶。我在浅草的合羽桥工具街买到这把铁壶。用得越久,煮出来的热水味道越是温和甘甜。铁壶也很适合送人,有朋友结婚时,我是会送铁壶作为贺礼。
    铁壶不容易坏,同时蕴含“陪伴一生”的心意。当它完成任务之后埋进土里,又会成为地球的一部分。
    重新审视我挑选物品的条件,“看得到制造的师傅与其背后的传统”这一点非常重要。所谓的“对物”原则,也包含了与制造的人、的交流。
    另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是“坏了要能修”。生活物品用久了会坏。修理后持续使用,还能加深对物品的情感。
    有时候,为了寻找合适的生活物品,我甚至不惜跨越国境。近五年,每到夏季,我都会去柏林避暑,因此也在柏林找到可以用一辈子的刀。
    我一直在寻找好切,又能搭配常餐具的刀。当时,我一边用着造型美丽的意大利制刀,一边闷闷不乐地觉得,那副刀没有好到可以用一辈子。
    为了寻找可以用一辈子的刀,我去过才有的跳蚤市场翻找古董刀子,在餐厅用餐时,也不忘看看子上的商标刻印。虽然找到几个候补的选项,却觉得应该会有更好的选择,后终于在柏林一家百货公司的展示柜里找到这组刀。    为了“切割”和“刺”功能而精心打造的刀形状,木柄材质手感不错,柄上的图案简单高雅。我一拿起来便认定是它了,心中洋溢着寻寻觅觅后终于找到的安心感与满足感。我好喜欢这一瞬间啊。
    除了肉类料理与鱼类料理使用的尺寸之外,我还买了吃点心用的小尺寸刀。每一位来家里的客人,看到我端出水果或甜挞时附上刀,都非常惊讶:“用刀吃甜挞吗?”
    实际使用之后发现,刀子不会弄碎挞皮而顺畅地切开甜挞,大家都异同声地说:“这副刀真好用。”
    这些用品陪伴着我直到,也会继续跟我一起度过今后的生活。像这样无可取代的人生伙伴,今后还会一样接着一样增加。p3-9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