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风尚史 中国历史 陈炎 主编;李红春,刘汉林
  • 中国风尚史 中国历史 陈炎 主编;李红春,刘汉林
  • 中国风尚史 中国历史 陈炎 主编;李红春,刘汉林
  • 中国风尚史 中国历史 陈炎 主编;李红春,刘汉林
  • 中国风尚史 中国历史 陈炎 主编;李红春,刘汉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风尚史 中国历史 陈炎 主编;李红春,刘汉林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29.5 3.7折 80 全新

仅1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炎 主编;李红春,刘汉林

出版社山东友谊出版社

ISBN9787551606639

出版时间2015-0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

页数338页

字数234千字

定价80元

货号xhwx_1201047196

上书时间2024-06-26

智胜图书专营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李红春、刘汉林、陈炎编著的中国风尚史(隋唐五代宋辽金卷)(精)用风尚这根红线串起中国历各个时代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生老病死、休闲娱乐、文学艺术、思想哲学,这几大方面包括了从物质层次到中间层次再到精神层次的过渡,体现了历史的目光和内在的逻辑思路。 从通俗的角度来说,中国风尚史要解决的是中国历曾经流行什么的历史,是一部中国时尚史;从学理的角度来说,中国风尚史是中国民俗美学史。

目录:

概述
国花
科举

文身
尚肥
行卷
行第
狎妓
饮茶
别墅
幞头
胡服
求仙
崇诗
惧内
吏隐
食脍
筑城
参禅
填词
簪花
高坐
缠足
服紫
书院
说话
水戏
爱羊
赏瘦
题壁
押字
拄杖
女兵
努面
钩鱼

放偷


内容简介:

“风尚”是一个颇为模糊、颇为多义的概念。“ 风”为风格,“尚”为时尚。隋唐五代在中国历极为重要,它上承魏晋南北朝之英华,下启两宋文明之新运,不断地开创出文治武功的新局面,其成和威望一直让后世追慕不已。李红春、刘汉林、陈炎编著的中国风尚史(隋唐五代宋辽金卷)(精)主要介绍了隋唐五代及宋辽金的风尚,如“”“求仙” “参禅”“剺面”“钩鱼”等。

作者简介:

陈炎,院学科评议组成员,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墨子学会常务副会长,山东大学副校长兼院院长,教授,博士生指导教师;曾任台湾东吴大学客座教授。 李红春 ,山东师范大学教授。

精彩内容:

“国花”是一个审美趣味和社会风尚的集中体现。倘若唐代有“国花”的概念,并让全体百姓表决的话,那居、占鳌头者非牡丹莫属。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曾感叹:“自李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在隋代还默默无闻的牡丹,仿佛一夜间完成蝶变,独占花魁,受到唐人瞩目,为万民所追捧。牡丹之所以能实现这种龙门之跃,不是因为它突然之间变得更美丽了,而是唐帝国以更为乐观的人生情绪、渴求现世的人生态度和重于感享乐的审美趣味拥抱了它,牡丹也向唐人展现出它雍容华贵的姿态和气质。如果说唐人成了牡丹的美丽和盛名,那牡丹则激活并点燃了唐人的生命和。
牡丹花型硕大,呈圆形,花瓣繁复,花蕊金黄,香气浓烈,特别能给人一种富丽堂皇、欣欣向荣之感。它不像兰花那样遗世高蹈、淡泊雅致,也不像菊花那样独立寒霜、孤傲奇峻,而是表现出雍容华贵的世俗气象,特别能满足人们求富贵、盼团圆的世俗愿望。显然,只有在政治开明、物阜民丰、人心舒泰的社会氛围中,牡丹才能在人们心中引起共鸣,锦上添花地将世俗愿望和享乐情绪引向。贞观之治以后,社会财富积累迅速,尤其是到了高宗、武后时期,享乐开始在社会上蔓延渗透,玩赏牡丹这一行为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开始风生水起,渐成时尚。
在家国一体的封建时代,权贵阶层的私人偏好也是公开展示的对象,再加上民众对权力的崇拜,帝王将相很容易在不经意间成为社会风尚的者。玩赏牡丹的社会风尚也不例外,武则天、唐玄宗是这一风尚背后的主要推手。唐文宗大和年间官至御史中丞的舒元舆在牡丹赋序言中曾说:
天后之乡西河也,有众香精舍,下有牡丹,其花特异。天
后叹上苑之有阙,因命移植焉。由此京国牡丹,月寝盛。(全
唐文卷七二七) 如果舒元舆的记载属实,那么牡丹在唐代早是由武则天下令从她的山西老家移植到都城长安,由此才开枝散叶,蔚成大观的。不仅长安,当时的东都洛阳之所以在能以牡丹知名天下,也应该与武则天有很大关系。据有关史书记载,有一次武则天游赏花园,牡丹因没有及时开放扫了她的兴致,遂被心高气傲的武则天贬往洛阳。|1’尽管这只是一个传说,但实际情况看,自唐永徽六年(655年)之后,武则天常住洛阳,带过去很多牡丹栽培观赏,倒也很有可能。
如果说武则天对牡丹有散播之功,那唐玄宗对牡丹则有“提携”之意。在唐玄宗这里,玩赏牡丹才真正演变成一种带有和审美意味的活动,而牡丹也逐渐摆脱了谪迁之痛,在百花之中享有了渐隆盛的地位。据载,开元年间,宫中喜得红、紫、浅红和通白四种花的牡丹。待到牡丹盛开之,唐玄宗携杨贵妃及李龟年等人夜赏牡丹,兴致颇高。在众乐手摆开架势准备歌唱时,唐玄宗有了新主意,他觉得做伴赏名花,怎么能用旧乐章!于是命人立刻将还有醉意的李白召来,让他立进清调词三章,于是有了“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等脍炙人的佳作。唐玄宗又命李龟年作曲,梨园弟子伴奏,自己也用玉笛相唱和。(太广记卷二零四)宝马、牡丹、美人、葡萄美酒、音乐、诗歌交相呼应,共同织一派盛世景象,也勾勒出人生享乐和现世的优选境界。在香车、宝马、诗歌与音乐的参与下,玩赏牡丹具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它不仅是对太盛世的确认,也成为情思悠长、风流倜傥的活动。
自唐玄宗后,栽培牡丹、玩赏牡丹蔚然成风,尤其以长安和洛阳两地为盛。在这两个权贵云集的地方,豪门甲第因财力雄厚首先成为牡丹栽培和玩赏的主要场所。舒元舆在他的牡丹赋中曾感叹,“公室侯家,列之如麻。咳唾万金,买此繁华”;司马扎在花者诗中也说,“长安甲第多,处处花堪爱”。其中,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能玩出花样,“以沉香为阁,檀香为栏槛,麝香和泥为壁,至牡丹开时,登阁以赏,谓之四香阁”(郎瑛七修类稿卷十五)。与权贵相比,文人士大夫更具怜香惜玉的情怀。大诗人白居易因担心牡丹花在夜风中落尽,索夜中不寐,挑灯观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惜牡丹花二首)。晚唐诗人温庭筠也经常不顾露水,晚上起来看花,“高低深浅一阑红,把火殷勤绕露丛”(夜看牡丹)。
p1113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