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因 生物科学 傅继梁
  • 基因 生物科学 傅继梁
  • 基因 生物科学 傅继梁
  • 基因 生物科学 傅继梁
  • 基因 生物科学 傅继梁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基因 生物科学 傅继梁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96.5 6.1折 158 全新

仅1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傅继梁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47813850

出版时间2016-0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377页

字数500千字

定价158元

货号xhwx_1201246439

上书时间2024-06-25

智胜图书专营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章基因概念的产生和发展
1.1孟德尔的实验和基因概念的产生
1.1.1盂德尔的基因观
1.1.2孟德尔工作的重大意义
1.1.3孟德尔基因观的延伸
1.2摩尔根学派的兴起和染体遗传学说的确立
1.2.1染体遗传学说的提出
1.2.2状、别和染体
1.2.3摩尔根学派的成使遗传学面临新的挑战
1.3生化遗传学派的贡献和分子遗传学的萌芽
1.3.1尿黑酸尿症和加罗德医生的设
1.3.2果蝇复眼素合成的生化研究
1.3.3“一个基因一个酶”设的提出
1.3.4基因概念的一次升华
1.3.5细菌转化和转化因子本质的研究
1.4结构学派、信息学派和生化学派的融合与分子遗传学的发展
1.4.1结构学派的研究
1.4.2信息学派的兴起
1.4.3dna结构模型的提出
1.4.4dna结构模型的实验证明
1.4.5dna异体催化功能的表达
1.5基因功能表达的遗传调控——纵子学说的理论与实验基础
1.5.1问题的实质
1.5.2酶的诱导
1.5.3结构基因突变和调节基因突变
1.5.4纵基因和纵子
参文献
第2章细菌和病毒的遗传分析
2.1细菌接合和遗传重组
2.2细菌的、因子和染体的单向传递
2.3部分合子的形成和基因重组
2.4噬菌体的遗传重组分析
2.4.1烈噬茵体重组分析
2.4.2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顺反子
2.4.3条件致死突变
2.4.4溶原
2.4.5转导
2.4.6与修饰
2.4.7重组dna技术
参文献
第3章dna损伤、修复和突变
3.1突变的定义和分类
3.1.1突变的定义
3.1.2突变的分类
3.2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
3.3.dna损伤修复系统的调节与控制
3.3.1sos系统的发现
3.3.2recalexa调控系统
3.4靶型致突和非靶型致突
3.5双氢叶酸还原酶的诱变研究
3.5.1细胞水的诱变研究
3.5.2分子水的直接诱变
参文献
第4章基因功能表达的调控
4.1乳糖纵子再分析——“葡萄糖效应”的本质
4.2阿拉伯糖纵子一同一基因编码阻遏蛋白和激活蛋白
4.3氨酸纵子——弱化子的发现
4.4λ噬菌体——个纵子复合体
4.5真核基因组的结构特点
4.6割裂基因和尚邦法则
4.7一个基因编码多种蛋白质
4.8体细胞的dna重排和基因表达调控
4.9真核基因组的调控
参文献
第5章基因组的表观遗传修饰
5.1表观遗传修饰的标记
5.2非编码rna与表观遗传调控机制
5.2.1小非编码rna分子的调节
5.2.2长链非编码rna分子与表观遗传调控
5.3基因组印迹
5.4基因表达的重编程
5.5哺乳动物x染体失活机制
5.6表观遗传与疾病
5.7表观遗传与衰老
5.8表观遗传的生物学意义
5.8.1小鼠agouti基因的表达调控
5.8.2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的表观遗传调控作用的生物学意义
5.8.3世代之间的袁观遗传
5.8.4思与启示
参文献
第6章哺乳动物体细胞遗传分析
6.1体细胞遗传学简史
6.2体细胞的突变研究
6.2.1体细胞变异的基础和突变的判定标准
6.2.2突变率的生物学意义及其估算方法
6.2.3选择在突变研究中的决定作用
6.2.4表型迟缓和选择程序
6.2.5诱变是实验研究中扩大细胞遗传变异范围的主要方法
6.2.6基因突变和体细胞疾病
6.3体细胞的融合研究
6.3.1细胞融合的发现和融合技术的建立
6.3.2利用融合细胞定位基因
6.3.3融合细胞的互补分析
6.4dna介导的基因转移
6.4.1概况
6.4.2外源dna在受体细胞中的结构变化
6.4.3利用基因转移研究真核细胞基因的调控
6.4.4逆向遗传分析与遗传工程小鼠
6.4.5哺乳动物克隆和干细胞研究
参文献
第7章转座因子的结构和功能
7.1“跳跃基因”的发现
7.2麦克林托克模型
7.3原核生物中的转座因子
7.3.1插入序列
7.3.2转座子和质粒
7.3.3噬茵体mu
7.3.4逆病毒及其长末端重复序列
7.4真核生物中的转座因子
7.4.1黑腹果蝇基因组中的p因子
7.4.2人类基因组中的转座因子
7.4.3转座因子与疾病
7.5转移因子的生物学意义
7.5.1转座因子有助于基因组新的功能组分的构建
7.5.2转座因子有助于寄主基因或基因群的调控
7.5.3转座因子有助于形成表观遗传调控机制
参文献
第8章肿瘤分子遗传学进展
8.1肿瘤病毒和癌基因
8.2化学转化的实验研究
8.3人癌基因的结构变异
8.4癌基因之间的功能互补
8.5癌基因诱变的动物实验模型
8.6癌基因的功能及其相关的细胞信号通路
8.7肿瘤抑制基因的发现
8.8表观遗传与癌变
参文献
第9章关于基因概念思的延伸
9.1基因组的能动结构及其演化
9.1.1基因的不连续
9.1.2基因的不稳定
9.1.3基因的复合
9.1.4基因的能动
9.2生物演化与医学
9.2.1群体的遗传结构与生物演化
9.2.2演化医学:生物演化视角下的医学
9.2.3表观遗传修饰与演化医学思
9.3基因组人工修饰的伦理问题
9.3.1基因及其相关的伦理问题
9.3.2灵长类动物的转基因研究及其引发的伦理问题
9.3.3合成生物学及其相关的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
参文献
附表基因概念建立与发展中的里程碑事件
人名索引
名词索引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遗传学理论发展历程及近期新进展进行评述的专题科普著作,共分九章:靠前章以基因概念的产生和发展为线索,讲述景点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的主要内容、第二章以细菌和病毒的遗传分析为例,系统引入近代遗传学的主要概念、理论和实验研究方法、第三至第八章以发表的新材料为主,介绍遗传物质的损伤、修复和突变等内容、第九章从镇和细胞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表达,结全书的主要内容。

作者简介:

傅继梁,复旦大学遗传学专业,师从谈家桢教授。长期从事环境化学物质的遗传效应和哺乳动物体细胞群体的定量诱变数学模型分析。先后任华西医科大学和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同济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部主任。曾任院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人事部博士后流动站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遗传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医学遗传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副编辑,遗传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等学术职务。在靠前外发表150余篇,出版遗传分析导论、基因工程小鼠等专著。任8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遗传学副主编。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