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鸣盛:玉音响四方 戏剧、舞蹈 刘连伦
  • 李鸣盛:玉音响四方 戏剧、舞蹈 刘连伦
  • 李鸣盛:玉音响四方 戏剧、舞蹈 刘连伦
  • 李鸣盛:玉音响四方 戏剧、舞蹈 刘连伦
  • 李鸣盛:玉音响四方 戏剧、舞蹈 刘连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李鸣盛:玉音响四方 戏剧、舞蹈 刘连伦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21.5 7.2折 30 全新

库存5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连伦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96904

出版时间2013-0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254页

定价30元

货号xhwx_1200695568

上书时间2024-06-25

智胜图书专营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1  话说李华亭
2  一曲定终身
3  吃上了戏饭
4  小童伶粉墨登台
5  孩子――倒仓了!
6  在“倒好儿”中成长
7  杨派魔怔
8  活脱杨三爷
9  在的熔炉里
10  塞上春秋
11  好一个草莽英雄
12  在风雨飘摇中
13  重返京都展雄姿
14  菊圃育英才
15  于魁智月夜访名师
16  婚姻
17  脍炙人《三家店》
18  音像珍品永流芳
19  余晖灿灿春无限
附录  李鸣盛谈艺录
1  琐谈《碰碑》
2  老树新枝话《杀家》
3  谈谈学杨派艺术
4  漫话《失? 空? 斩》
5  “有分量不能称,有尺寸不能量”
6  深沉含蓄,雄浑豪放
7  广交师友获益多
哭恩师――李鸣盛
忆恩师李鸣盛先生
李鸣盛大事年表
后记

内容简介:

玉音响四方(李鸣盛)由刘连伦编著。
玉音响四方(李鸣盛)简介:
素有国剧之称的京戏,两百年来好角儿辈出,单老生这一行而言,更是群星荟萃、流派纷呈。其中余叔岩的余派、高庆奎的高派、言菊朋的言派、周信芳的麒派以及马连良、谭富英、奚啸伯、杨宝森创立的马、谭、奚、杨四大流派至今影响仍然很大,传承者各有代表人物,而流传很广的杨派艺术传人中,京剧表演艺术家李鸣盛则是其中的佼佼者。李鸣盛12岁时在马连良提议下学京剧。从踏入梨园行那天起,他经受了年复一年那学戏的艰苦,崭露头角又享受到了鲜花和掌声的快乐。他也曾在倒仓中痛苦徘徊,他也曾在倒好中东山再起。文昭关失空斩杨家将等杨派剧目使他在菊坛名声大噪。新中国成立后他参加了民政治部京剧团,为广大的指战员服务。他也曾多次随艺术团出访各国,为祖国赢得荣誉。1958年为了支援边疆建设,他义无反顾跟随所在的中国京剧院四团(原政京剧团)调往宁夏,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中开拓事业,为京剧在西北地区的传播,做出了极大的贡献。1964年在现代戏汇演上,他主演的杜鹃山(扮演主要角乌豆),得到以及裘盛戎等内外行的高度评价。在中他遭受了迫害和磨难仍痴心不改。后,李鸣盛焕发青春,在舞台上再放光彩。1980年回京定居后,除演出外,全力培养后继人才,如今当红的杨派老生于魁智、李军、黄炳强等都是他一手培养成才。2002年,李鸣盛走完了他76年的艺术人生,而他那高尚的人品,高超的技艺却永远留给了人们。

作者简介:

刘连伦,男,1943年出生。北京人,原为演员,曾任宁夏京剧团编导室副主任,参加中国戏曲志——宁夏卷编纂工作,为主要撰稿人之一。在报刊发表文章三百余篇。1993年至今在电视台担任编导、策划、撰稿等工作。独立编导电视专题片上百部。代表作品有系列片名人之后——梅兰芳和他的子孙们名人之后——程砚秋和他的子孙们名人之后——尚小云和他的子孙们名人之后——马连良和他的子孙们等。10集系列专题片片盛世梨园谈往录,以及菊坛耆宿李慧芳海峡两岸梨园情洋女婿——威廉情系于成龙等。

精彩内容:

1
话说李华亭
要提起梨园行儿来,您准会想到京戏。京戏这玩意儿,是凭着舞台上那一亩三分地儿,便能有声有地演绎出古今中外几千年那惊天动地、悲欢离合的故事来。您走进剧场,台上的锣鼓家伙哐切哐切这么一敲,大幕往两旁边儿这么一拉,可开戏了。您是想听字正腔圆韵味十足的唱,想品抑扬顿挫铿锵悦耳的念;还是想瞧细腻传神入木三分的做,想看龙腾虎跃火爆激烈的打,那可谓应有尽有,保准能让您大饱耳福眼福。演员们搽了粉,勾上脸,戴好镶珠嵌玉、五光十的盔头和头面,再把绣金缀银、红绸绿缎的行头往身上一穿,这个扮老生,那个扮旦角,这个扮花脸,那个扮丑角,一时间,你方唱罢我登台,各领风展神采。这台上包罗了宇宙万象,囊括了世间冷暖,人、禽、虫、兽、鬼怪、神仙,美、丑、善、恶,五行八作无所不包,难怪人们常说:戏台小天地,人间大舞台!
公元1790年,清乾隆皇帝八十大寿,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接二连三进京献艺,受到宫廷内外的热烈追捧。打那儿以后,湖北的楚班儿也相继到京。徽、楚两个不同的剧种经常同台合作,相互借鉴,久而久之形成了人人喜爱的京戏。算来,京戏发展到今儿个也有二百来个年头了,生、旦、净、丑各个行当里的好角儿,也先后出了不少。单说老生这一行儿,可谓名流荟萃、数不胜数。譬如说沈容圃所绘的“同光名伶十三绝”里面,有程长庚、卢胜奎、杨月楼和张胜奎。另外与程长庚齐名的余三胜和张二奎,也都显赫一时。以后又相继出现了“满城争说叫天儿”的谭鑫培,以及“老乡亲”孙菊仙,汪派创始人汪桂芬等等。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更是名家辈出,诸如前、后四大须生,什么南麒(周信芳)、北马(马连良)、关外唐(唐韵笙)。不论他们演什么戏,唱什么腔,念什么白,一张嘴,个顶个儿的是旱香瓜儿――另个味儿。说文昭关这出戏吧,早先程长庚程大老板在三庆班的时候时常露演。后来汪桂芬又以实大声宏的气魄把它唱成了汪派的看家戏。随后老乡亲孙菊仙和言菊朋以及汪桂芬的亲传弟子凤二爷王凤卿,也使这出戏在菊坛风靡一时。可到末了儿,真正把这出戏唱红了大江南北,直至传到,那还得说是杨派老生的创始人――杨宝森先生。
不过,咱们这位杨三爷虽说艺高德也高,可惜身子骨儿常年不佳,他仅仅在尘世间度过了49个春秋,于1958年早逝。值得庆幸的是,这脍炙人的杨派艺术并没有因为杨先生的早逝而失传,而且不论专业和业余,喜欢和学者越来越多。在众多杨派继承人当中,大江南北出类拔萃者尽管为数不少,可要说影响优选,很为突出的,还得属已故有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鸣盛。
要谈李鸣盛,还得先说说李华亭。李华亭何许人也?乃是李鸣盛的老爷子。他于1889年出生在湖北武昌。七八岁的时候,李华亭在一家洋行里当伙计,扫地、泡茶什么活儿都干。由于他聪明勤快,所以深得老板喜爱。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又慢慢学会了管账。一晃几年过去,李华亭不仅练了一手好字,还打得一手好算盘。他不好烟酒,专享的嗜好是爱听个戏。甭管城里头哪个戏园子里的茶房,他都混得很熟。戏园子里的人见他这么喜欢戏,撺掇他扔掉洋行的差事;后来,李华亭索进了戏班,吃上了戏饭。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跟着戏班子到了十里洋场的大上海,并且进入了当时上海有名的剧场――共舞台。
当时上海正风行连台戏和编排新戏,共舞台也不例外。排这些戏不像演传统戏,单靠一桌二椅行了,它讲究得有布景。心灵手巧的李华亭,先在戏园子后台干拉大幕、摆布景、拉片子的杂活儿,然后又学着做布景、画片子。俗话说“没有三天的力巴”,干了没有多长时间,舞台的上上下下,不熟不懂的。戏园子里,只要排连台本戏和新戏,还真离不了他。那阵子常在共舞台演戏的名角儿,属威震大江南北的盖叫天很革新,喜欢排新戏,所以李华亭跟着盖叫天的时间也较长。1921年底,盖叫天应名老生三麻子(王鸿寿)之邀,带着新编的七擒孟获劈山救母等戏到了天津卫,李华亭自然也跟去了。p1-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