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符号教育学导论 大中专文科语言文字 崔岐恩
  • 符号教育学导论 大中专文科语言文字 崔岐恩
  • 符号教育学导论 大中专文科语言文字 崔岐恩
  • 符号教育学导论 大中专文科语言文字 崔岐恩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符号教育学导论 大中专文科语言文字 崔岐恩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17.1 2.6折 65 全新

库存11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崔岐恩

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76800760

出版时间2022-06

装帧其他

开本16

定价65元

货号736_9787576800760

上书时间2024-06-24

智胜图书专营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导 论

一、人类已有教育形态的三驾马车·

二、教育符号异化的现实显现

三、信息学、生物学和符号学:消解教育符号异化的问题

四、符号学的教育使命

章世界·存在·符号

一、存在领域中的狭义符号

二、世界本原中的广义符号

三、现象世界中的符号

第二章符号·意义·信息

一、信息、意义、符号三个概念的纠缠

二、信息、意义与符号的统一

三、信息、意义与符号的分殊

第三章 教育意义

一、本体论视域的意义:主观兼实在的存在世界

二、认识论视域的意义:含义与价值

三、实践论视域的意义:符号实践运动的内在动力

四、意义呈现中的双轴运作

第四章教育符号

一、教育符号初论

二、符号与教育的本质

三、教育中的符号现象

四、研学旅行:教育符号活动的意义追寻

第五章符号教育

一、雪泥鸿爪:基于符号演化史的教育印迹

二、他山之石:国外符号与教育相关研究

第六章符号教育学

一、教育符号学论纲

二、和而不同:教育符号学与符号教育学辨析

第七章符号意识

一、什么是符号意识?

二、元符号意识:先天或先验的元意识

三、静态符号意识:符号式心理

四、动态符号意识:符号运作的心理过程

第八章结论与展望

一、基于符号演化史的学校未来

二、符号教育:第三次教育浪潮

后记

参文献




内容简介:

本书从教育符号领域(教育情境和教育活动)中观察和解释符号及其意义、探究教育符号行为的心理动机、意义及各种指称关系中的认知和释义过程,并通过对符号的研究来认知教育现象和思教育问题,从符号学视角描述、解释、预测、改进教育,并重新界定“符号”“信息”“教育符号”“符号教育”“符号教育学”等概念,提出三次教育浪潮,并初步构想符号教育学的理论框架。本书以解释学和意义学之母的符号学为理论工具,深入解析教育、谨慎批判学校,并触摸未来,对于信息与意义、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未来学形态等均做了论述。

精彩内容:

导论一、人类已有教育形态的三驾马车(一)政治与社会:人类教育的宿主人类教育在历史初期,曾经是原始的、浅陋的、自发的教育,经过漫长发展,逐步进入阶级的、较高的、组织化的教育。兹后,世界某个区域教育发展水高低往往是那个区域政治、经济、程度的表征,譬如玛雅文明、古埃及文明、古黄河流域文明、古印度文明、古两河流域文明、古希腊文明等。无论是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都是一种政治权利或身份符号,教育并无独立的自在价值。即便孔孟之道中的教育图景,也非自娱自乐或构建独立的教育体系,而是有着浓厚的政治目的,如“学而优则仕”等。古希腊固然有短暂的教育自由时期,如苏格拉底等关注人心解放、追求理、自由自在的人发展,但究其实,也未能脱离社会组织和政治治理之鹄的,那便是自由民、公民的锥形。柏拉图理想国更是在政治学、道德哲学视野中谈论教育,以教育之功而达“个体正义”,由个体正义进而“城邦正义”,终达致“高善”。智、勇、节、义的美德看似教育中的个体品质,实则为政治和社会中的关系法则。中国汉代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式教育思想的终结。这种终结出于政治和社会的量,而非知识和教育内在逻辑的演进。古代四书五经、六艺教育,虽重修心养,然多以家、族、社会、为目的和价值取向,正如大学云: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天下。隋唐以降,八股取士更是从精气神诸方面形塑教育及教育者,文人脊骨益贬损,“为帝王师”是教育者的夙愿。对于寒门草根而言,鱼跃龙门固然可喜,但高统治者亦喜“天下英才尽人吾矣”!西方古代“七艺”教育,看似培育个体的君子人格,实则孕育统治者的核心素养。在欧洲教育普行天下之时,虽有个体心灵洗礼,但却度诚于上帝,而上帝之世俗神权被政治势力所把控,所以其教育事实上归属于政治,导致心灵禁锢,是为世界历史叙写中“黑暗的中世纪”。教育状况往往是当时社会政治力量分布状况的镜式反应和符号象征。在近现代,教育成为社会发展和政治化的利器,教育场域成为不同政治集团和社会组织争夺的热点。1905年大清在夕阳中废除八股取士,代之以兴西学,重工商,从教育内容、形式、目的均有天翻地覆之变。1911年辛亥及1919年五四运动后,对于传统教育更是摧枯拉朽,民国时期“壬子突丑学制”借鉴美国,教材、课程等取法欧,蔡元培提出“军国民教育”,具有迫切的政治社会诉求,欲以教育挽救国民,振兴中华。“科学与”成为近现代以来教育政治化和社会化的内隐逻辑,“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任何教育政策文本百引不烦的座右铭。西方近代以降,需要大批量技术人才,故而传统贵族教育、精英教育渐式微,教育彩从浓厚的政治底渐变为社会底。教育与政治等级的刚捆绑益松动,继之以柔的教育一社会勾连起扁化的社会生活。近代已降,西方学者从社会学政治学角度展开教育研究之势风起云涌。如:马克思对于人的定义“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和”;埃米尔杜尔凯姆道德教育中论及人有个人存在与社会存在两个方面,其中根本的是社会存在。约翰,杜威所言“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不正暗示教育与社会的深切关联吗?难怪乎批判教育学、解放教育学都将头指向社会与政治。教育在根本的意义上即社会化。由上观之,我们所津津乐道的过去时态中的教育,并非教育本身,而是那时政治、社会在教育中的反映,或异化的教育符号。当然,若从马克思主义思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来看,则更加通透——教育属于上层建筑,必然受制于生于斯长于斯的社会与政治,有其社会与政治有其相应的教育。也即,我们所见教育的种种面相非教育之本相,而是被社会与政治绑架后的乱象,或被社会与政治遮蔽后的符号幻象。(二)心理:科学教育的基础1806年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以心理学和伦理学为教育学奠基,故而被认作科学教育学诞生标志。心理知识和伦理知识古已有之,只不过是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