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代漕运制度开创者——陈瑄 中国历史 吴士勇|责编:杨传兵|主编:张廷皓
  • 明代漕运制度开创者——陈瑄 中国历史 吴士勇|责编:杨传兵|主编:张廷皓
  • 明代漕运制度开创者——陈瑄 中国历史 吴士勇|责编:杨传兵|主编:张廷皓
  • 明代漕运制度开创者——陈瑄 中国历史 吴士勇|责编:杨传兵|主编:张廷皓
  • 明代漕运制度开创者——陈瑄 中国历史 吴士勇|责编:杨传兵|主编:张廷皓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明代漕运制度开创者——陈瑄 中国历史 吴士勇|责编:杨传兵|主编:张廷皓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7.1 4.7折 15 全新

库存2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士勇|责编:杨传兵|主编:张廷皓

出版社南京

ISBN9787553334059

出版时间2022-0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

页数107页

定价15元

货号711_9787553334059

上书时间2024-06-24

智胜图书专营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引言

章  煊赫武将

家世背景

军功升职

迎降燕王

第二章  海运干臣

统领海运

抗倭盗

营建天津城

修海堤 筑宝山

第三章  治河名家

经营清江浦 筑堤高家堰

疏浚淮扬段运河

治理徐州洪、吕梁洪

重开会通河

第四章  漕运元勋

督运先锋

改革运法

管理运军

体制化漕运兵官

第五章  护漕神祗

条陈七事

天下之望

护漕神祗

参文献

内容简介:

陈瑄精彩跌宕的人生篇章,是如何一步一步地展开的呢?尤其是靖难之役的历史重要关头,陈瑄是如何冒着众人的非议,毅然决定迎降燕王,终成丰功伟业的呢?在整治大运河与整顿漕运事务的过程中,武将出身的陈瑄是如何一边学,一边实践,终成了行家里手的?且看本书一一道来。

作者简介:

吴士勇,男,汉族,1975年10月生。1993—1997年读于苏州大学历史系,2001—2004年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攻读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1997年8月进入淮阴师范学院任教,教授中国通史、中国史学史、明清大案漫谈、史学概论、明清史研究、古学概论等课程,2006年,在淮阴师范学院第四届标兵评比中,被评为“系级标兵”。科研方面,来,陆续发表专业十余篇,其中核心5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两篇。主要研究兴趣在于明清体制下士林风向。曾获得淮阴师院青年教师科研评比一次,淮安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一次。

精彩内容:

    章  煊赫武将
    陈瑄走入历史视野首先是以武将的身份,他袭父之职,不断以军功和民政才能升迁,在靖难之役中反戈一击,成为燕王夺取江山的功臣。
    家世背景
    陈瑄出生于元代的至正二十五年(1365)。这一年,元朝纷争不已,神州大地征战频仍。元朝统治集团的盾主要表现为太子爱猷识理打腊和大将孛罗帖木儿之争。当年三月,太子在山西太原下令讨伐孛罗帖木儿。孛罗帖木儿,又叫孛罗铁木儿,其始祖孛罗带,元太祖宿卫,后跟随太宗伐金有功,家族世袭蒙古万户,历代均有战功,其高祖父纽、父亲答失八都鲁均为知名将领。孛罗帖木儿跟随其父南北征战,屡立军功,父亲死后他袭职领军。此后,孛罗帖木儿卷人元顺帝和太子的宫廷内斗中。元末两大名将中,孛罗帖木儿属于皇权派,而扩廓帖木儿(王保保)则站在太子一边。至正二十五年七月,孛罗帖木儿人宫走到延春阁李树下时,被太子部下乱刀砍死,一代战将死在宫廷内斗的阴谋之下,殊为可惜!朝廷的纷争,加速了元朝灭亡的步伐。
    也是这一年,元末农民的主力已经失败,刘福通战死,以应天(今)为根据地的吴王朱元璋不断扩张自己的领地。他首先把兵锋转向苏州张士诚,采取“剪其肘翼”的军事部署,派将士攻打被张士诚控制的高邮、淮安等地;一面又东向湖州、嘉兴和杭州,歼灭张士诚军的主力,然后进围苏州。到了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吴元年)九月,苏州城破,张士诚被俘自缢而死,三吴定,据守庆元、温州、台州的方国珍也遣使归降。同年,朱元璋又分别派将士攻取广东、福建,占据了东南半壁江山。这一年,朱元璋37岁。
    在如此风雨如晦的历史背景下,陈瑄呱呱落地。年幼的陈瑄应当还不能体会“家”与“国”的含义,感受不到元朝后期的腐朽统治和严重的社会危机。2003年,江宁区出土了陈瑄后人的四方墓志,综合察可知,陈瑄家族“世居庐之合肥”。在陈瑄儿子陈佐的墓志中,有“曾大父讳宗政,大父讳闻,父讳瑄”的记载,世系记载到陈瑄的祖父陈宗政。在陈鞠庄的墓志中,有“高祖三省,曾祖重闻”的文字,记载了鞠庄的高祖,亦即陈瑄的曾祖,名叫三省,这样其世系又向上推了一代。陈瑄的父亲陈闻当时已是元末义兵千户。义兵是一种地方武装,由地方丁壮及勇猛正义之士自愿组成,保卫地方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名义上属于元朝安保体制管辖,但又不在元朝地方正式武装编制之列。在元朝大势已去的情势下,出于政治智慧的量,陈闻终投靠了朱元璋。他随朱元璋东征西讨、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官至都指挥同知。明史记载陈闻后来坐事戍辽阳,幸亏陈瑄伏阙请代,太祖大概看在陈闻、陈瑄父子立下汗马功劳的份上,原谅了陈闻,终父子皆得幸。这条史料不见于他书,多被人怀疑。陈闻八十多岁时失明,家人奉之弥谨,终得善终。
    p37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