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蓝墨水的下游 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 余光中
  • 蓝墨水的下游 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 余光中
  • 蓝墨水的下游 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 余光中
  • 蓝墨水的下游 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 余光中
  • 蓝墨水的下游 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 余光中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蓝墨水的下游 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 余光中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28.3 5.9折 48 全新

库存6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余光中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ISBN9787542665768

出版时间2019-0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定价48元

货号xhwx_1201863450

上书时间2024-06-22

智胜图书专营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1

内容简介:

蓝墨水的下游是余光中的纯集,收录文章十一篇,有正论也有杂说,有书评也有专题研究,不一而足。余光中的有学者的渊博,更具作家的经验与真知,故能达到“以文为论”。余光中的作品,常于灵光一闪中见生动的比喻,富于形象思维。正如其所说,他的是探险的船长在写航海志,而非海洋学家的航海报告。蓝墨水的下游是余光中的纯集,收录文章十一篇,有正论也有杂说,有书评也有专题研究,不一而足。余光中的有学者的渊博,更具作家的经验与真知,故能达到“以文为论”。余光中的作品,常于灵光一闪中见生动的比喻,富于形象思维。正如其所说,他的是探险的船长在写航海志,而非海洋学家的航海报告。

作者简介:

余光中(19282017),诗人,散文家,文学家。祖籍福建永春,现任台湾地区地区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一生从事诗歌、散文、、翻译,自称为写作的“四度空间”。文学影响力既深且远,遍及华人世界。    著有诗集白玉苦瓜藕神太阳点名等;散文集左手的缪斯听听那冷雨青铜一梦等;集蓝墨水的下游举杯向天笑等;翻译理想丈夫不要紧的女人老人和大海等;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大系秋之颂等,合计七十种以上。

精彩内容:

蓝墨水的下游    ――为“四十年来中国文学会议”而作    自古以来,海洋并非我国文学的重要主题。尽管徐福探东海、郑和下西洋,这些传说与历史无人不知,中国文学的墨水里面却少海蓝。相反地,苏武牧于北海,张骞通于西域,却在诗文里留下不少白雪、黄沙。虽然如此,对海洋的向往仍是不绝的。孔子叹:“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庄子也夸夸海话,说什么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怒而飞,海运徙于南冥。    传说又一直认为,东海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其状如壶,又名为三壶山。真是令人神往得很,可惜谁也没有去过。不过四十年来,尤其是在“”期间,倒真有人发现了三神山,名字却改成了台湾地区地区、、。十年以前,有一些作家曾经幻想,或可移民澎湖。不由人不联想到谐音的“蓬壶”,蓬莱的别名。    南方,一向是我国贬官遣囚之地,从屈原、贾谊、柳宗元、韩愈到苏轼,把文人一直贬到岭南、海南。期间,蔡元培、许地山、萧红,死于,郁达夫死于苏门答腊,更往南了。长寿的耆宿,如胡适、黎烈文、梁实秋、台静农等,后来相继逝于台湾地区地区。华文作家生存的空间,向南,早已遍及南洋,甚至远达纽、澳,向东、向西,更及于欧美。各地的杰出作家加起来,其分量未必比大陆轻出许多。而这四十年里,文学在大陆陷入低潮或濒于停顿,也为时不短。蓝墨水的上游虽在汨罗江,但其下游却有多股出海。然则所谓中原与边缘,主流与支流,其意义也似乎应重加体认了。    希腊只是欧洲南端的一个小半岛,但其却成为欧洲的源头与主力。这半岛而言,又有不少大诗人来自外岛,例如:史诗宗匠荷马生于凯奥斯(chio),抒情诗名家沙浮(appho)长居列司波斯(lebo),田园诗鼻祖萧克利特斯更远在西西里。    英国孤悬欧洲西北,为一岛国,然而文学之盛不输他国,莎士比亚的影响更笼罩全欧。到了浪漫时期,拜伦对欧陆的影响也无远弗届。爱尔兰又在英国之西,其为英国之边陲,正如英国为欧洲之边陲,然而文学之盛不但可以入主英国,更进而撼及全欧:史威夫特(johnathan wift)、萧伯纳、王尔德、叶慈(yeat)、乔艾斯(jame joyce)、贝凯特(amuel beckett)等等都是佳例;萧伯纳与王尔德甚至伦敦剧界,而叶慈更入主英国诗坛。同样地,拉丁美洲承西班牙之余绪,却开拓了南半球的天地,在文学上的光芒,甚至凌驾祖国。    我们只听人说,而不说武化,乃因文能化人。所以深入而持久,但是武功不能。蒙古入主中原,但是阿鲁赤之子萨都刺却成了汉诗名家;满洲征服华夏,但是正黄旗的纳兰德却成了汉词后秀,凄婉直追南唐二主。正说明了可以武功,凌乎政治。到了现代,新文学的名家老舍原是旗人,萧乾原是蒙古族人,但是自然而然都成为中国作家,用所谓汉语写作。若说这是出于强势或强势语言的压迫,恐怕是说不通的,因为、蒋介石,甚至、的乡音,都不是普通话。    语言当初或有约定,但俗成之后成了自然之势,沟通之门,不必也不易更改了。但是要能俗成,也必有其条件,那是能与文字妥善结合,便于处理当代思想,新知近事,甚至已经创造了可观的文学作品:这才是真正的“强势”,而不仅靠政治力量。也正因如此,在流行粤语而英国不置可否的,绝大部分作家使用的不是粤语,而是汉语;在新加坡,闽、粤二裔的华人也是用普通话的华文写作,而非乡音。    文学的流传有赖语言,语言的使用愈普及,发展愈成熟,历史愈悠久,它所流传的文学当然也更受惠。萨都剌、纳兰德用汉文写作,等于吸收了汉文深长的传统与表达的力量,而得以拥有十亿以上的“潜在读者”。这到底是汉文的“侵略”还是“被利用”,实在难说。同样地,英国虽已撤离印度,印度的小说大家,包括鲁西迪(ruhdie),却有不少是用英文写作,进而享誉于英语世界。爱尔兰的作家以英文写作成功,甚且入主英国文坛,乃是乘势借力,应该视为爱尔兰的扩大,而非英国的入侵。英文因发展与流通而旺盛,爱尔兰文却因长久的孤立而局。萧伯纳与王尔德如果坚持用古老的盖尔文(gaelic)写剧本,算写出来了,恐怕观众与读者都会锐减。    p14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