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庐医话 中医古籍 作者
  • 冷庐医话 中医古籍 作者
  • 冷庐医话 中医古籍 作者
  • 冷庐医话 中医古籍 作者
  • 冷庐医话 中医古籍 作者
  • 冷庐医话 中医古籍 作者
  • 冷庐医话 中医古籍 作者
  • 冷庐医话 中医古籍 作者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冷庐医话 中医古籍 作者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27.1 5.9折 46 全新

仅1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作者

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ISBN9787521424997

出版时间2021-0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220页

字数191千字

定价46元

货号xhwx_1202462882

上书时间2024-06-20

智胜图书专营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全书点评 
晚清学人陆以湉(1802—1865),字敬安,号定圃,浙江桐乡县乌青镇人。陆氏一生著作颇丰,计有楚游录1卷、冷庐杂识8卷、苏庐偶笔2卷、寓沪琐记4卷、吴下汇谈2卷、再续名医类案16卷、冷庐医话。
冷庐医话原为手抄本,1897年正式刊印出版。全书近十万言,涉及先秦至清代的医理、医史、各家学说、临床各科的近百种著作,文笔流畅,通俗易懂,涵盖了众多名医的论著、医案、诊法方药等内容。文章引经据典,言简旨深。陆以湉博览群书,旁征博引,对前人的论著、医案等阐发己见,论述医理,对当代医学研究仍具有的启发意义。书中引述的众家之言可反映晚清民间医疗状况,具有的史料价值。
一、成书背景
冷庐医话撰于清朝后期,清在加强集权的同时,也强化了医疗制度法规。同时,江南地区经济繁荣,兴盛的医疗市场吸引了大量科举失利的儒生,在提高医界整体水的同时,也引起了不正当竞争和争名逐利的乱象。同时,伴随着传教士而来的西方医学逐渐在会形成了的影响力,中西医相互交杂,对陆以湉的学术思想产生了影响。在冷庐医话的前两卷中,陆氏以古论今,借古代医案讨论医者的职业守和行医规范;后篇对西医有所涉猎,论及合信的西医略论,认为西方医学不仅外治方法较多,内治用药也与中医学存在很大差异。
二、主要学术思想
1.重视医德修养
陆氏重视医德修养,在冷庐医话卷一中首列“医范”“医鉴”两篇,以上古名医的医案、医事为例,探讨行医规范。后文中又颇多笔墨,再三强调医德修养的重要,为业医者示以准绳,树立典范。他认为:“医者之品学不同,必取心地诚谨,术业精能者,庶可奏功”。他在“今人”称赞钮松泉“精外科术,贫者求治不取钱,且赠以药,制药不惜重值,拯治危症甚多”。“医范”提到金辂“精保婴术,终身不计财利,不避寒暑,不先富后贫”;孙燮和“志切救世,专精岐黄,医者不论贫富”。在面对患者时,陆氏认为医者“宜从容详慎”,“不特审病当然即立方,亦不可欲速贻误”,以疏忽致误,提出了“说症必详”“察药必慎”和“录方必勤”等具体实施要则。他对严肃认真的医者赞赏有加,如“今书”记载如皋顾晓澜,博学有才,医理精专,“治一证必刻意精思,寝食俱废,方定,卒起沉疴求治病者踵相接”;山阴孙燮和,志切救世,详审精密,“可以为医者法也”。对疏忽从事者,陆氏毫不客气地大加批驳,“医鉴”记载杭州某医治热病,用犀角7分,误书7钱,病者服药后胸痛气促而殒,陆氏疾呼“此皆由疏忽致咎也”。对“近时所称名医,恒喜用新奇之药,以炫其博,价值之昂不计也,甚至为药肆所饵”的卑劣行径同样加以斥责,既切中时弊,又具有现实意义。
2.博识多闻,针砭流弊
陆氏主张学医者应当多读书,博采众家之长,学古而不拘泥于古,多读书而不读死书。他认为过分强调师承不利于学术发展。“医者专主一家之言,不知虚怀好学,博采精研,而欲以误人也,岂可得哉”?陆氏认为中医治病“法无定法”“法无常法”,需要在常年临床实践中体会中医诊疗的灵活变通。“今书”中言:“有志于学者,诵古书,而又潜研诸家,弃驳取纯,融会而贯通之,何患道之不明、不行乎?”陆氏在该篇指出:“医者当博览群书,不得拘守一家之言,谓已尽能事也。”强调“欲求心得,正非多读古书不可,盖不博亦断不能约也。此皆可为医学津梁”。“医鉴”中记载某医治不得寐,引半夏秫米汤“覆杯则卧”,解为令病人服药后,扣杯于桌上,如是可安卧。又治脚疔,引“膏粱之变,足生大疔”,以为确征。不知足者,能也,非专指足而言。对此恣意曲解,陆氏感慨“近世医者,能读内经鲜矣”,斥责其“妄引经语致成笑端”。陆氏认为医者除广泛阅读之外,还应该深入接触社会,凡天地阴阳、人文地理,均应知晓,否则疑病难断,反被迷惑。他提到:“医术者,诚不可不博识多闻也”“医非博物不能治疑难之症”。“医范”不乏此类案例,如“余戚王氏女,遍体红瘰,痛痒不已,饮食为减。延医视之,以为疮也,治数旬不愈,后延名医张梦庐治之,审视再四,曰:此必为壁虱所咬,毋庸医也。归阅帐枕等,检弃壁虱无数,果得瘳”。
陆氏不仅对“不谙方书”的庸医和拘泥定法、不知变通者予以抨击,还对当时医界盛行的“乩方之风”和江湖“捉牙虫”的诡计加以斥责。他以亲眼所见为例,记录了“都门章子雅患寒热,乩方用人参、黄芪,痰塞而殒;萧山李仪轩老年足痿,乩方用附子、熟地、羌活、细辛等味,失血而亡”。他认为这些乩方术士依托于神仙显灵,“效则谓仙之灵,不效则谓其人当死,乃手于仙以毙之也”。陆氏对古书中一些不符合医学常识的论述也加以批评,如“本草”中有“久服,神仙不死”的记载,陆氏则认为“服之者鲜不受其害,是岂可过泥其辞乎”?陆氏赞成明代医家缪仲淳的观点:“善乎缪氏仲淳之言曰:自唐迄今,因服石乳而发病者,不可胜纪,服之而获效者,当今十无二三”。对备急千金要方补益篇倡导的“行房忍精不泄”可延年益寿的观点持否定态度。
3.精于诊法,强调四诊合参
冷庐医话中引述医著近百种,其中医案记录详细,多有四诊内容。陆氏强调诊疗中应熟悉运用各种诊法并加以综合分析,强调四诊合参。如望形体、面以辨戴阳证,他指出戴阳证“症见烦躁欲裸形,或欲坐卧泥水中,舌淡苔黄,燥齿浮,面赤如微酣,或两颧浅红,游移不定”。望排出物辨别寒热时,推崇沈棣怀的医学三书,认为其“论至为详确”,“阳病下利,便脓血,协热也。阴病下利,便脓血,下焦不约而里寒也”。又引汪苓友伤寒辨证广注之言:“少阴里寒便脓血,必黯而不鲜,乃肾受寒湿之邪,水谷之津液为其凝泣,酝酿于肠胃之中而为脓血”。陆氏专列“舌”篇,详论舌诊,云:“黑苔冷滑者必无阳证,而黑苔干刺者,有阳证复有阴证矣。临证者可不慎欤?”又言:“淡舌白苔,亦有热症;黄厚满苔,亦有寒症;舌绛无津,亦有痰症。当以脉症便溺参勘。”不过“临症视舌,为可凭,然亦未可执一”,故四诊合参,是谓得道。
陆氏重视问诊,谓“非详问得之,奚由奏效”。以伤寒论为例,指出“伤寒论六经提纲,大半是凭乎问者此孙所以未诊先问也”。他批评那些故弄玄虚、自视甚高,对病家叙述不以为然的医家,指出“脉理渊微,知之者鲜,惟问可究病情。乃医之自以为是者,往往厌人琐语,而病家亦不能详述,此大误也”。并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在“今书”篇赞誉钱经纶的问法要略,称其“语约而意详,胜于张景岳之十问”。陆氏又以实例详述问诊的必要。“用药”中记载,林学士面顿青,形体瘦削,夜多惊悸,杜某询知喜食海蛤,味咸,故心血衰,令多服生津液药而病愈;某富商患腹胀,百药无效,反而加重了呕吐,纳食减少并羸,一草泽医询知其夏多食冰浸瓜果,取凉太过,脾气受寒,医复用寒凉,重伤胃气,以丁香、木香、官桂健脾和胃,肺气下行,由是病除。此皆因偏嗜食物,必问而知之。书中卷一“诊法”专论问诊,可见陆氏对问诊之重视。篇中指出,凡看妇人病,“入门先问经期”“当先问娠”,产后病“须问恶露多少有无”,并称“此妇科要诀也”。
陆氏脉诊案例众多,他认为“医之切脉,以审慎为工,捷于按脉,乃市医苟且之为”。当脉症不相合时,必有一真一,须慎辨之。此时从脉从症,全凭临床经验与学识。有脉症相符者,如卷四“吐血”中,徐氏妇吐血倾盆,脉左沉右洪,重按有根,血止以后,右脉浮大无力,是将有虚脱之患,益气养阴而愈。有舍症从脉者,如陈某咳嗽吐痰有血,夜热头眩,胸膈不舒,脚膝无力。医生用滋阴降已半年,饮食渐少,精神渐羸。陆氏诊其脉,见两寸关沉数有力,两尺涩弱而反微浮,曰“此上盛下虚之症”。后病人以清气养营汤与固本丸间服,三月后病瘥而受孕。陆氏指出脉象有常有变,不可不知,如:“脉数时一止为促,促主热,然亦有因于寒者,如伤寒脉促,手足厥逆,可灸之观此益知临症者不可专凭脉矣。”惟有四诊合参,方为辨识复杂证候的要津。
4.重视民间单方验方
陆氏重视民间流传的灵验单方,认为“吾人不能遍拯斯民疾苦,宜广传良方,庶几稍尽利济之心”。他广泛求教于佣工、匠人,收集民间验方并亲身实践,去粗存精,辑录成册,济世救人。如他记录的以土牛膝熏洗疗痔疮,白槿花内服治赤痢,均为亲试之民间验方。亦例举单方验案,加以佐证。如“陈某,秋间下痢月余,诸药不效”,以白槿花五六朵焙干研粉,调白糖水数服而愈。又记载童尿清热解毒,活血止血,内服中暑、呕血、衄血、产后百病、跌伤等有效。以尿洗目治红眼病,三四次即愈。又有以黄芩渍水涂之治肌衄,常州扬氏以活鲫鱼尾贴脐四周治黄疸,黄芪糯米粥治肿胀等。这些方子药极简便而功效颇著,具有深入研究推广的价值。
同时,他对民间疗法及单方、验方持谨慎的态度,认为应明辨优劣,“必详察其失,而节取其长”,不宜孟浪推广。如在“慎药”中,引续名医类案误治案:“一僧患疮疥,自用、艾叶燃于被中熏之,翌遍体焮肿,皮破水出,饮食不入,投以解毒,不应而死”。以说明滥用验方的危害。陆氏认为“夫古方单方,用之得当,为效甚速,但当审病症之所宜,且勿用峻厉之药,庶几有利而无弊耳”。对当时医界流行的乩方用药现象,陆氏明确加以批驳,认为是借鬼神欺世图利的害人手段。乩方用药不仅不效,还常常使病人死于非命,他对这种医界时弊很好痛心,斥为“手于仙以毙之”。
三、学要点
1.重视史料价值
冷庐医话引述先秦到清代的医著近百种,对前人的医论、医案加以评述,语多公允。对西方医学及药物的传入也有论述,书中记载了陆氏对英国医生合信西医略论的评述,也记录了烟对国人的危害。书中描述详实,可以从中管窥晚清民间医疗状况,具有的史学研究价值。
2.注意学术思想的白璧微瑕
鉴于陆氏所处历史时代的医学水的,书中存在医巫不分、以讹传讹的瑕疵。陆氏将部分疑难怪症归因于鬼神作祟,推崇东医宝鉴邪祟门辟邪丹;对毒虫咬伤、疟疾等疾病求助于神仙;相信宿命论和人生轮回的观点,认为“修短有命,原不可以强求”。对这些带有迷信彩的观点应客观对待,合理批判。
3.注意人名范式
陆以湉在冷庐医话中对人名的记录极为冗长,但又有规律。其基本范式为籍贯姓字(或号)身份名。以“乌程钮松泉殿撰福保”为例,“乌程”为古县名,今属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钮为姓;松泉为号;殿撰为身份,即状元;福保为名。此处人实为状元钮福保,号松泉,乌程县人。陆以湉对身份的称呼上用了当时的俗称,而有些身份亦非今人所熟知,阅读时当加以注意。
4.成书时间证
根据冷庐医话自序中“咸丰八年十二月陆以湉书于杭州学廨之冷庐”的记载,一般认为冷庐医话成书于咸丰八年(1858),而文中又有“己未岁,从直隶李参军晋恒录,庚申,杭州遇乱失去,深可惋惜”“庚申秋,避难北车塔村”,以及“适逢寇乱中辍,余所录之本亦毁于兵燹。辛酉秋,避难于东林山后”等记载。根据陆以湉的生卒年,己未、庚申、辛酉当分别为1859年、1860年、1861年。现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有车塔村,东林山地处现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东林镇东明村。以上3处记录反映的当为1860年至1861年间太天国军与清军在浙江交战的历史。由是观之,冷庐医话的成书时间当不早于1861年。那么又如何解释其与自序中“咸丰八年”的盾?
冷庐杂识自序中有“名曰杂识咸丰六年岁次丙辰二月朔,陆以湉书于杭州学舍”的记载。而冷庐医话跋中又有“得桐乡陆定圃先生冷庐杂识书板继又得冷庐医话若干卷,俱手抄本未付梓者余以医话之尤有裨于世也,亟付手民,寿诸梨枣”的记载。由以上的记载可知:①冷庐医话似在陆以湉生前未及刊刻。②已刊刻的冷庐杂识自序中有陆氏命名的书名,序言准确到,而在冷庐医话自序中既无书名,又无具体期。综合判断,冷庐医话自序实为陆以湉开始编纂该时所作,而非成书刊刻时所为。如此方可解释其中有“己未”“庚申”“辛酉”3个晚于咸丰八年岁次戊午的记录。
李明沈成
2020年9月

目录:

全书点评 1

自序 1

卷一 2

医范 2

医鉴 6

慎疾 13

保生 15

慎药 19

求医 27

诊法 29

脉 30

用药 36

卷二 42

古人 42

今人 46

古书 56

今书 63

卷三 81

形体 81

中风 82

伤寒 82

阴证阳证 84

暑 86

暑风 87

霍乱转筋 89

热 90

热入心胞 92

疫 93

痧 95

疟 97

三阴疟 99

痢 100

泻 102

疝 102

咳嗽 103

噎 103

吐 106

头痛 107

胁痛 107

腹痛 108

肝病 108

七情 110

不寐 111

卷四 113

吐血 113

诸血 115

汗 117

疸 117

肿 118

消 119

伤食 119

邪祟 120

疠 121

耳 123

目 124

喉 126

舌 127

齿 128

腿 129

杂病 131

妇科 133

胎产 136

乳 141

卷五 143

幼科 143

痘 145

疳 146

外科 147

疔 151

针灸 152

药品 152

食忌 163

酒 165

烟 165

杂方 166

质正 171

跋 174

补编 175

弁言 175

医范 175

医宗四大家 175

何书田 176

张梦庐 176

《赤水玄珠》 177

《难经经释》178

《医学源流论》 178

选案 179

《续名医类案》 179

学医宜慎 180

录方 180

干霍乱治法 180

苦参子治休息痢 181

蜈蚣入腹 181

青腿牙疳方 182

目疾秘方 182

治疮秘方 183

汤火伤方 183

巴鲫膏 184

五圣丹 185

沈妪传方 185

许秀山传方 186

家方 186

禁咒治病法 187

油污衣方 188

宜忌 188

食忌 188

药忌 189

饧 190

常食之物 190

饑饥饿解 191

博物 191

麒麟 191

麈角解 192

鼠 192

猴经 193

鲥鱼 193

蠼螋 193

苍耳子虫 194

孑孓虫 195

槟榔 195

槜李 196

火浣布、凤首木、火油 196

自然气化 197

须发早白 197

内容简介:

冷庐医话为晚清学人陆以湉的医学论著,全书共五卷。近代曹炳章将陆氏所著冷庐杂识中涉医事的内容摘出,编辑成补编一卷,使全书内容更加充实。卷讲述行医规范、道德准则、诊疗宜忌和诊疗方法,第二卷陆氏对古今有名医家和医著加以品评,第三至五卷收录了历代名医的各科验案,陆氏详述辨治得失并加以述评,言多中肯。书中记录了烟的危害和戒烟方法,还记载了一些具有迷信彩的鬼神致病论,读者在学时应全面看待,合理判断。本次整理,点评专家参历代典籍对书中涉及典故、名词加以注释,对医论、医案补充评述;增加了“全文点评”,对冷庐医话的成书背景、成书年代加以证,并对全书主要学术思想加以归纳结,便于读者了解全书概貌。本书对临床医师、中医、科研人员、中医院校及中医爱好者有较高的参价值。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