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名高地有了名 中国现当代文学 老舍
  • 无名高地有了名 中国现当代文学 老舍
  • 无名高地有了名 中国现当代文学 老舍
  • 无名高地有了名 中国现当代文学 老舍
  • 无名高地有了名 中国现当代文学 老舍
  • 无名高地有了名 中国现当代文学 老舍
  • 无名高地有了名 中国现当代文学 老舍
  • 无名高地有了名 中国现当代文学 老舍
  • 无名高地有了名 中国现当代文学 老舍
  • 无名高地有了名 中国现当代文学 老舍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无名高地有了名 中国现当代文学 老舍

京派文学 “艺术家”老舍,仅有的一部战争题材文学作品,真实再现抗美援朝作战纪实,纪念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

19.6 4.0折 49 全新

库存26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老舍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9648587

出版时间2021-0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224页

字数262千字

定价49元

货号701_9787559648587

上书时间2024-06-20

智胜图书专营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新中国首位“艺术家”老舍长篇报告体小说,抗美援朝中比肩上甘岭的老秃山战役真实写照。“老秃山精神”历久弥新,激励一代一代克服艰难险阻,砥砺前行。“百部红经典”系列丛书为献礼建党100周年专门设计,收入作品皆为名家名作,旨在重温红经典,缅怀先烈,传承精神,弘扬爱国主义。

目录:

无名高地有了名/001

一块猪肝/166

人同此心/176

一封家信/187

兄妹从军/195

敌与友/206

小青不玩娃娃了/213

编后记/215

内容简介:

一九五三年十月,老舍随同第三届赴朝慰问团去到朝鲜。无名高地有了名描写的是抗美援朝时期“老秃山”战斗的过程,讲述了抗美援朝时期的祖国保卫祖国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战斗的光辉历程。通过对这场战斗的描写,展现了民志愿军不畏艰难困苦和勇往直前的精神以及热爱和、拥护正义的崇高风尚,同时也歌颂了志愿军与朝鲜的深厚感情。

作者简介: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正红旗,小说家、戏剧家。北京师范学校,早年任小学校长、劝学员。1924年赴英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授中文,并开始写作,先后发表了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成为我国现代长篇小说奠基人之一。1930年回国后创作了骆驼祥子离婚牛天赐传月牙儿等作品,确立了他在现代文学目前都市民文学大家的地位。争期间参与组织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其间创作了长篇小说四世同堂。1949年后,主要从事话剧剧本创作,代表作有龙须沟茶馆,荣获“艺术家”称号,被誉为语言大师。

精彩内容:

    无名高地有了名
    1
    短短的,只有二十八天的二月,还没来得及表现什么,那么匆忙地过去了。
    进了三月的门儿,冬与春开始有些一时还胜负难分的斗争:远处高峰上的积雪虽然未见减少,近山山脚下的既像涧溪又像小河的驿谷川却起了点变化:还冻着冰,可是每当晴明的晌午,河中漾出水来,把冰上一冬的积尘与积雪冲洗开一些,显出些不同的沟沟道道来。春的小出击部队,仿佛是,己突破严冬的一处线,得到一点胜利。
    这条流动在乱山间,没有什么名气,也不大体面的小河,给我们的战士带来说不完的麻烦和困难。小河的一举一动和任何变化都惹起战士们的,特别是后勤部队的密切注意。他们必须随时动脑子想出应付的办法来,而后冒着优选的危险,付出优选的体力劳动,忍受那常人绝不能忍受的痛苦,去执行那些自己想出来的办法。
    难怪运输连的一位老班长常若桂,每每这么说:“这条该死的河是咱们的‘绊马索’!”
    虽然这么叨唠,每遇到较大的战斗的时节,常班长可没落过后,是去要求艰难的任务,争取立功。是的,这位三十多岁,腰短胸宽,脸扁脖粗,像块横宽的石碑那么结实的老班长并非怕这条“绊马索”,而是想早消灭敌人,不再教敌人的炮火封锁着咱们的运输线。因此,每逢他在路上遇见电话员谭明超的时候,这一“老”一少必定说几句关于驿谷川的事。
    小谭才十八岁。看样子,他并不怎么壮实:细条身子,相当地高;窄长秀气的脸还没有长成熟;特别像孩子的地方是在嘴上,不在左在右,嘴角上老破裂着一小块,他常常用舌尖去一。看神气,他可绝不像个孩子。每逢炮弹或敌机从他的头上飞过,他是傲慢地向上斜一斜眼,然后微笑一下——只有饱经世故的中年人才会这么微笑。“老子不怕!”他心里对炮弹或敌机这么说。
    跟常班长一样,他永远不肯落后,哪里的任务艰难,他要求到哪里去。现在,虽然没有大规模的战斗,他的任务仍然是极艰苦的:他担任驿谷川渡的查线接线工作。敌人的炮火夜封锁着这个渡。空中的和水里的电线随时被炸断,他得去检查修理。他的瘦长的身子上己受过许多次伤。他不但知道电话是部队的耳目,而且保证使这耳目永远灵通。当他看到手上的、臂上的、腿肚子上的伤疤的时候,他会那么老练地一笑,心里说:现在虽然还不是英雄,这些伤疤却是能做英雄的根据。他是青年团员。
    他心中的模范人物是每战必定立功的,在驿谷川东边的前沿阵地守备了一百多天,在二月初撤到河西去的一营营长,贺重耘。
    像冲破坚冰的春水,青春的生命力量与愿望是源源而来,不受阻扼的。谭明超切盼有那么,打个大仗,他给贺营长当电话员。想想看,和英雄营长坐在一处,替营长传达命令,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抱着一部步行机,他不仅是部队的耳目,而且是一位百战百胜的英雄的喉舌!这有多么光荣!他的想象使他兴奋得要跳起来欢呼!    一个青年怎可以没有荣誉心和由争取荣誉而来的想象呢!谭明超真的遇见了他所敬仰的贺营长,当一营调到后面去调整的时候。他坚决地、清楚地向营长说出他的心愿,说出他正在练掌握步行机。
    说完,他以为营长也许像敷衍孩子似的敷衍他两句。营长是英雄,到过北京,见过啊!
    哪知道,营长是那么诚恳、谦蔼、亲热,不但注意地听了他的话,而且详细地问了他的姓名、年岁、哪里的人和他的工作,并且鼓励他要在业务上努力学。至于将来有没有机会带他到战场去,营长不能马上肯定,那要看作战时节,兵力怎样配合;团的通信连是有可能分配到营里去的。“好好地干吧!我记住你的名字!”
    出自英雄之的这些热情恳挚的鼓励,使这青年敬礼的手好像长在了眉旁,再也放不下来。
    营长走了两步,又回头笑着说:“我参军的时候比你还小两岁呢!,,
    这短短的一段情景中的每一个细节、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深深地印在这青年的心里,比任何图画的彩都更鲜明、线条更细致。从这以后,每逢值班的时候,他不再用以前常进去的小洞,而始终在河滩上,紧守着渡的电话线。小洞子离渡还有三十来米远,他不愿跑来跑去,耽误时间。干粮随身带着,渴了嚼一块冰——他纳闷:为什么吃冰还压不住胃火,嘴角依旧烂着那么一小块儿呢!只在拾起不少炸断的碎线的时候,他才跑回小洞,储藏起来。他珍惜那些碎线,像战士们珍惜子弹那样。    黄昏以前,敌人向渡发了几排炮,炮一出,谭明超听得出是哪一种炮和要往哪里打。炮到,他轻快地卧倒;炸过后,他马上接线。地上、冰上、空中(空炸),弹片乱飞,可是他好像会找弹片的缝隙,既能躲开危险,又能紧张地工作。
    拾了些碎线,他往小洞那边跑,正遇上几位工兵来搭桥。渡的木桥是天天黄昏后搭好,拂晓以前撤去,以教敌人的炮火打烂。
    工兵班的闻季爽是小谭的好友,彼此也是在渡上由相识而互相敬爱起来的。他俩都是湘西人。不过,这倒无关紧要。更重要的倒是二人都年轻,都是 

精彩书评:

"老舍先生永远活在他的作品当中,活在一代代读者心中,活在中间。
——巴金(作家)
他是个被称为“艺术家”的作家,对于这个称号老舍先生是当之无愧的。
——曹禺(中国现代戏剧的泰斗)"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