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琪脉学刍议 中医各科 张琪
  • 张琪脉学刍议 中医各科 张琪
  • 张琪脉学刍议 中医各科 张琪
  • 张琪脉学刍议 中医各科 张琪
  • 张琪脉学刍议 中医各科 张琪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张琪脉学刍议 中医各科 张琪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14.7 5.9折 25 全新

库存5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琪

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ISBN9787506764315

出版时间2014-0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170页

字数156千字

定价25元

货号xhwx_1200847072

上书时间2024-06-19

智胜图书专营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章 从中医学理论体系探讨脉学
一、人体的生命根基
二、脉与阴阳、营卫、气血
三、脉与五行
第二章 脉与症
一、求本治本
二、脉症合参
三、脉症从舍
四、脉症宜忌
第三章 论脉诊中的胃、神、根
一、胃气
二、神气
三、根
第四章寸、关、尺三部分候脏腑的商榷
一、分候脏腑的根据
二、分候脏腑的实用价值
第五章三部九候与独取寸
第六章仲景脉学及其在辨证中的运用
节概述
一、仲景脉学的发展以及和后世脉学的关系
二、脉辨证
三、窥测病势的传变
四、阐释病机,指导
第二节仲景脉学
浮脉 浮缓脉 浮紧脉
浮数脉 浮弱脉 浮大脉
浮滑脉 浮迟脉 浮芤脉
浮涩脉 浮洪脉 浮动数脉
浮虚涩脉浮微涩脉 浮弱涩脉
沉脉 沉紧脉 沉迟脉
沉微脉 沉滑脉 沉弦脉
沉细脉 沉弱脉 沉迟小紧数脉
弦脉 弦细脉 弦迟脉
弦数脉 弦浮大脉 弦细芤迟脉
数脉 迟数脉 迟滑脉
迟缓脉 微脉 微浮脉
微实脉 微大迟脉微细沉脉
微缓脉 微弱数脉微细脉
微弱脉 微数脉 微沉脉
微涩脉 紧脉 紧弦脉
紧沉脉 伏脉 虚脉
虚沉弦脉虚芤迟脉脉
滑脉 涩脉 涩弦脉
涩小脉大脉 洪大脉
结脉 代脉 促脉
革脉 弱脉 弱涩脉
第七章:十七部脉脉象及主病
浮脉 沉脉 迟脉
数脉 滑脉 涩脉
虚脉 实脉 长脉
短脉 洪脉 微脉
紧脉 缓脉 芤脉
弦脉 革脉 牢脉
濡脉(软脉) 弱脉 散脉
细脉 伏脉 动脉
促脉 结脉 代脉

内容简介:

本书为国医大师张琪教授的经验之作,该书论证了脉与症是病机实质反映于外之症候,在正常情况下须脉症合参,又要注意在反常情况下须舍症从及,或舍脉从症;同时阐述了脉学中的胃神根,并将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有关脉症条文,撷择阐释,以期作为辨证论治之示范。并阐述了二十七脉脉象主病。本书可供广大中医药临床工作者、中医药院校阅读参。

精彩内容:

那么分候脏腑有无根据呢?为什么两寸候心肺,两关候肝脾,两尺候肾与命门呢?同时由于脏和腑的络属关系,也候六腑,究竟它的意义何在呢?笔者认为分候脏腑和整个脉诊的内容相同,都是经历了无数次的实践,结而来,绝非主观臆测。人体脏腑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一有机联系,中医是以阴阳五行生制化的学说,把它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依赖于这种内在的有机联系,使脏腑之间,在正常生理情况下,维持着相对衡,实质上是一种精细的自动调节系统。一旦调节失调,便成为病理,伴随彼此之间乘侮的发展,而产生害现象,各其属,常反映于脉的部位。如临床上常遇到的火盛刑金,右寸脉独洪大,右关脉弦为木乘土位等,都是很好的例子。李时珍说:“寸、关、尺非五脏六腑所居之处,乃分其部以候他脏之气耳。”(李濒湖脉学)吴草庐说:“寸、关、尺辄云:心脉、肺脉、肝脉、脾脉、肾脉者非也。此手太阴肺经之动脉,分其部以候他脏之气耳。”(吴草庐文集)李吴二氏所说的脏之气,实即指脏腑间生乘侮功能气化而言。难经十八难说:“脉有三部,部有四经,手有太阴阳明,足有太阳少阴,为上下部,何谓也?然:手太阴、阳明金也,足少阴、太阳水也,金生水,水流下行而不能上,故在下部也。足厥阴、少阳木也,生手太阳,少阴火,火炎上行而不能下,故为上部。手心主,少阳火,生足太阴、阳明土,土主中宫,故在中部也。此皆五行子母更相生养者也。”素问脉要精微论谓:“尺内两傍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膈;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