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间万物与精神碎片 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 周立民
  • 人间万物与精神碎片 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 周立民
  • 人间万物与精神碎片 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 周立民
  • 人间万物与精神碎片 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 周立民
  • 人间万物与精神碎片 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 周立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人间万物与精神碎片 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 周立民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25.3 6.3折 40 全新

仅1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立民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24991

出版时间2013-0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320页

字数267千字

定价40元

货号xhwx_1200712316

上书时间2024-06-19

智胜图书专营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文学及现象,狭隘的作家论,视野开阔,论及巴金、齐邦媛、冯骥才、李陀、王朔;并讨学评奖、期刊、读者等文学场域的重要元素。

目录:

丛书序 吴义勤
小 引
上 现实关怀
小径分岔的花园 ——关于当代文学走向的一些随想
天地万物与小说家的世界
天地万物与散文家的世界
历史从心上流过 ——齐邦媛《巨流河》阅读札记
每人都有他的怪兽 ——读朱文颖《莉莉姨细小南方》札记
在内心的转弯处 ——于晓威小说阅读札记
鞭炮齐鸣的灵魂课 ——一组作品的阅读札记
寻找彼岸 ——冯骥才:当代作家“ 转向”的一个个案
讲真话 ——为当代文学疗伤的《随想录》
下 岁月碎片
纯文学:李陀的想敌
新的希望,还是新的失望 ——谈新体验小说
无知岂能无畏 ——质疑王朔批评文字
解构与重建 ——关于重写文学史
谁在流行 为谁流行 ——从流行语看当代状况
功德无量的文学报刊 ——文学的外部观察之一
在金钱与艺术之间挣扎 ——文学的外部观察之二
读者不是旁观者 ——文学的外部观察之三
一言难尽的文学评奖 ——文学的外部观察之四
蜂拥而上的文学丛书 ——文学的外部观察之五
附录:漫漫批评路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关于中国当代文学的批评文集,分上下两辑。上辑"现实关怀",收录作者很近两年对中国当代文学现象思和作品解读的文章。除了关注作品的文体和语言表达等外,作者更注重于作家的内心情感和人间情怀,这是他估衡研究对象的无形尺度;下辑"岁月碎片",选录作者从1990年代至2010年的批评文章,其中包括对该阶段一些重要文学现象、作品的讨论和回应。"岁月碎片"既具有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历程的"存真"作用,又可知往鉴来,较完整地呈现了19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作者不满意于当下学术失却活力的腔调和语气,而提倡以鲜活灵动的文字对作家和作品世界进行探索与解读,本书充分体现了这一批评旨趣。

作者简介:

周立民,1973年出生于辽宁大连,复旦大学文学博士。2007年进入上海市作家协会工作,现为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巴金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和当代文学批评工作,著有另一个巴金、巴金手册、巴金画传、巴金评传、巴金lt;随想录gt;论稿、精神探索与文学叙述、世俗生活与精神、翻阅时光、五味子、冯骥才周立民对谈录等,编有多种文献资料。

精彩内容:

来,回忆录、自传、述实录等作品越来越多,这是一个好现象,用胡适的话讲是“ 给史家做材料,给文学开生路”。或许,很多庄严高大的历史这样被戳穿,也许冰冷的岁月因为亲历者的神情而有了温度。但说它们良莠不齐,甚至佳者寥寥也是实情。巨流河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它不是作者表扬与自我表扬的人生功劳簿,也不是矫饰的辩护书,或者泄私愤的小字报汇编,而是作为历史见证所写下的一份文字。不是所有的回忆录都是文学作品,但巨流河是,特别是它的前半部( 第六章以前)有着很好完整的结构和流畅的叙述。它的文学,还体现在上面所分析的那种历史的悲凉感,也体现在作者对于历史和人生的整体看法,后者作为一种精神贯穿在作者的人生旅途中,也使这部作品获得了自己的灵魂。当然,从叙述风格上,作者节制、内敛,从容又坚定,相比于煽情的,巨流河更显朴实无华。由于出生在特殊的家庭,许多历史的风云际会、人物的音容笑貌,或与作者正面碰撞,或者擦肩而过。作者描摹他们人生、内心,使之从幽暗的历史中走出来,成为独立的人物。父亲齐世英自不必说,张大飞的故事也感动了很多人,朱光潜、钱穆的描述足以成为他们的精彩别传。对于有些历史人物的点评,虽寥寥数语,但也一语中的又别开生面。如对于张学良的评价:“ 雄踞东北的张作霖被炸死,他的儿子张学良匆促继承霸权,既无能力又无魄力保护偌大的疆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东北成为一片几乎茫然无主的土地。故土断送在‘ 家天下’的无知之手,令人何等悲愤!作者一生经历无数大小坎坷,尤其是八年和战后刚入台湾地区的艰难岁月中,她不懈的追求、自强不息的刚健精神、无怨无悔的人生承受力,都是感染和启示后来者的精神财富。在轰炸下过子,作者感叹:“ 每太阳照样升起,但阳光下,存活是多么品质的事。” 很艰苦时,学校准备转移,老师是这样教育的:“ 我们已经艰辛地撑了八年,绝没有放弃的,大家都要尽各人的力。命令各校,不到很后一,弦歌不辍。”作者说:“ 这之后六十年,走过千山万水 人生没有绝路,任何情况之下,‘ 弦歌不辍’是我活着的优选依靠。”??不论多大的风雨,这种心定让人多了三分坚毅,齐邦媛说:“ 可以夜由天而降,但幸存者的生命力却愈磨愈强,即使只有十七八岁,也磨出强烈的不服输精神,也要发出怒吼。” 这不是说教,是现实的磨炼,也是苦难的馈赠,作者和一批知识分子克服种种困难,为台湾地区的、教育、社会现代化付出大半生心血,这其中并非都是一帆风顺,但有一种精神,它能支持着一个人和一个社会穿过阴霾的岁月,走向阳光灿烂的子。当然,对于大陆读者而言,还会在巨流河中看到很多久违的东西,从个人的行事作风,到对于历史的看法,巨流河处处展现出历史的另外一面,或者被我们抛弃,或者受到我们漠视,当然也可能为我们所反对的一面,尽管人们心照不宣,但这种异质也是本书为人关注的阅读焦点。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