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画里浮生 中国画的隐秘记忆 美术画册 金哲为
  • 画里浮生 中国画的隐秘记忆 美术画册 金哲为
  • 画里浮生 中国画的隐秘记忆 美术画册 金哲为
  • 画里浮生 中国画的隐秘记忆 美术画册 金哲为
  • 画里浮生 中国画的隐秘记忆 美术画册 金哲为
  • 画里浮生 中国画的隐秘记忆 美术画册 金哲为
  • 画里浮生 中国画的隐秘记忆 美术画册 金哲为
  • 画里浮生 中国画的隐秘记忆 美术画册 金哲为
  • 画里浮生 中国画的隐秘记忆 美术画册 金哲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画里浮生 中国画的隐秘记忆 美术画册 金哲为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40.7 4.7折 86 全新

库存19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金哲为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73202314

出版时间2022-0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

页数352页

字数307千字

定价86元

货号xhwx_1202655989

上书时间2024-06-19

智胜图书专营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历时6年,数万读者期待的艺术启蒙者 “吃画人”首部作品重磅结集!
原创作品被“人文历史”(报旗下)、“广东共青团”、“博物馆 看展览”等大号转发,引发广泛关注,如潮!
中国古画的趣味入门书,生动有趣,严肃科普,像历史小说一样好读!
沉浸式看中国画,捕捉画中微妙细节,还原艺术诞生的历史现场,带你走进画中人深层的内心世界。
30多位跨时代古人,一段段跌宕起伏的人生,从唐宋到明清,抽丝剥茧般揭露2000多年间中国艺术目前的隐秘记忆。 
设计究,值超高!高品质艺术纸烫金工艺四印刷裸脊锁线,“一座绝美中国画艺术博物馆”。

目录:

章 盛世:清醒与迷醉

飞仙岭下的来客 | 明皇幸蜀图

刺杀韩熙载 | 韩熙载夜宴图

徽宗的祥瑞制造计划 | 瑞鹤图

宫廷画师的宿命 | 华灯侍宴图

第二章 角落:自闭与自愈

辋川没有王维 | 辋川图

寒山里的避世者 | 寒山像

苏东坡的自闭与赤壁 | 赤壁图

司马光的乐园 | 独乐园图

第三章 宦海 :得失与沉浮

郭熙与熙宁之春 | 早春图

郭熙与元丰之秋 | 树远图

画杀满川花 | 五马图

艺生传奇 | 万壑松风图

第四章 寒江:清冷与寂寞

末世密雪里的郑谷 | 雪渔图

钓者的另类隐喻 | 寒江独钓图

画个寂寞 | 春阁倦读图

第五章 湖海:漂流与停泊

武林旧事梦一场 | 水仙图

赵孟頫三十三岁 | 幼舆丘壑图

大宋后的画师 | 花鸟三段图

倪瓒的失落家园 | 容膝斋图

第六章 空山:落花与流年

听落花的沈周 | 落花诗意图

文徵明,比枯木倔强 | 古木寒泉图

白英雄唐伯虎 | 溪山渔隐图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趣味解读中国古画的新颖之作,除了通常的绘画风格讲解、作品流传介绍等,作者更侧重于还原古画背后的历史情境和人物遭遇,沉浸式地讲述画家和文人背后的“意难”。
全书将100多幅中国画背后的故事分为六种人生境遇来解读,大到王朝的兴衰更替,小到一个寻幽者的细腻情思,作者能从古诗文集、杂谈、方志族谱、书画题跋中采撷出有趣的史料,带你回到那尘封已久、富有温度的历史现场。
通过该书,读者不仅可以了解中国画的具体细节,还可以读懂唐玄宗、韩熙载、王维、苏东坡、司马光、唐伯虎等人的内心情绪,感受他们在大历史背景下的喜怒哀乐。活在当下的现代人,也许能从这本书中找到共鸣。

作者简介:

金哲为,浙江义乌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学士,芝加哥艺术学院艺术硕士,现为中国艺术史领域自由撰稿人。

精彩内容:

    飞仙岭下的来客
    飞仙岭下
    陕西略阳县城东十五里,有一座飞仙岭。相传唐代道士徐佐卿在此飞升成仙,故名。
    飞升之说固不可信,但飞仙岭自有它的传奇之处。从这里往北,有百余里蜿蜒曲折的秦岭栈道;而出了此地向南,进入了地势相对缓的四川盆地。
    人们沿嘉陵道由陕入川,经过漫长的山路,终于见到地,多半会选在飞仙岭下稍作休整,再继续朝西南经剑阁到达成都。因此这里虽然地处偏狭,却终不乏人声。
    如果真有仙人居住于此,大约可以看到南来北往的商旅,漂泊归来的游子(图1)以及一些本不该在此出现的重要人物。
    比如唐代大诗人杜甫:
    土门山行窄,微径缘秋毫。
    栈云阑干峻,梯石结构牢。
    万壑欹疏林,积阴带奔涛。
    寒外澹泊,长风中怒号。
    歇鞍在地底,始觉所历高。
    往来杂坐卧,人马同疲劳。

    ——杜甫飞仙阁
    安史之乱中杜甫携妻子入川避难,经过艰难且漫长的跋涉,终于在飞仙岭下的地上“歇鞍”。而在他到达之前,那里已经挤满了往来的行人与车马,他们或坐或卧,利用这旅途中难得的喘息之机恢复体力。
    比杜甫稍早,在天宝十五年(756)六月末的,一支干余人的马队也曾穿行在飞仙岭的苍崖绝壁之间‘。
    来者何人
    山路狭窄,仅容一人一马。走在前头的数骑人马已出岭行至地,豁然开朗,队尾的两人还在岭外另一头的云烟缥缈处,时隐时现(图2)。
    一支商旅比他们先一步到达,正卸下骆驼、毛驴和骡马身上的一袋袋货物,取下鞍具,卷起衣袖,坐在草地上休息。突然出现的众人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原本坐地休息的旅人起身张望起来(图3)。
    迎面而来的这队人男女混杂,衣着鲜亮,皆骑高头大马,并未携带大量货物。有多年行走江湖经验的旅人知道,他们绝非一般的行客。
    骑马走在队伍前方的,是一名红衣男子。他胯下的马儿刚走完颠簸的山路,重新踏上坦的路面显然还不适应,在一座小桥面前突然停下,发出惊慌的嘶鸣。
    正是这匹马,暴露了来者的身份。它的鬃毛被剪成三段,这是唐代御马的特殊样式,乘马者即为因安禄山叛乱弃京而走的大唐皇帝李隆基(图4)。
    月初,镇守潼关的唐军主帅哥舒翰在杨国忠的一再催促之下弃险出战,面对常年镇守边关的三镇叛军,二十万临时召集的唐军一战即溃。
    潼关失守,长安门户大开。危急关头,李隆基带着贵妃皇子、亲近大臣、宫人宦官共干余人,在六军将士的护送下,仓皇逃向蜀地。
    队伍中其他人的装束也印证了我们的猜测。
    唐初风气还很保守,宫人骑马要穿戴一种可以遮蔽面容的幂篱。武则天时期,幂篱被帷帽所取代,帽子上的垂网只到颈部。到了开元、天宝年间,风气大开,没有垂网的胡帽成了宫人的优选,她们因此可以“靓妆露面”,有的甚至“露髻驰骋,或有着丈夫衣服靴衫”(旧唐书舆服志)。
    李隆基身后两名没有胡须的“男子”,也许是宦官,也可能是女扮男装的宫人。而那个紧随其后的白袍男子,很可能是护驾的龙武大将军陈玄礼。
    梦回长安
    阴历六月已临近夏末,然而大山之中气候有异,山花尚未凋零,草木犹带青绿。
    行路艰难如斯,众人却毫无疲态,反倒流连于路边的风景,显得兴致盎然。在一旁不明原委的旅人看来,这群逃难者分明是在游山玩水。
    李隆基喜欢出游,每年十月都会游幸骊山华清宫。只是如今身边“同游”之人虽多,却少了重要的那一个。
    过去每次出游前,当李隆基已熟练跨上他的照夜白,他爱的杨贵妃还在宫女的扶持下,为骑上那匹玉花骢而努力(图5)。
    娇弱的美人紧攥马鞍,明明全身都在使劲,表面上却保持了雍容镇定。一侧的宦官用力拽着马镫带,以贵妃滑倒,御马因双侧受力不得不蹬地低首(图6)。
    李隆基也不催促,而是和他的照夜白一起,回头静静地注视着爱人(图7)。一动一静之间,宠溺之情溢于言表。
    玉勒雕鞍宠太真,年年秋后幸华清。
    开元四十万匹马,何事骑骡蜀道行。
    ——责妃上马图卷后钱选题诗
    为了突出安史之乱前后的落差,钱选说玄宗幸蜀骑的是骡,这到底是夸张了。此番逃难,李隆基命龙武大将军陈玄礼选闲厩马九百余匹为众人坐骑。只不过照夜白和玉花骢似乎已经失散,身旁更不见了贵妃的踪影。
    p410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