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刑法典型案例研究(第三卷).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 法学理论 赵秉志
  • 中国刑法典型案例研究(第三卷).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 法学理论 赵秉志
  • 中国刑法典型案例研究(第三卷).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 法学理论 赵秉志
  • 中国刑法典型案例研究(第三卷).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 法学理论 赵秉志
  • 中国刑法典型案例研究(第三卷).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 法学理论 赵秉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刑法典型案例研究(第三卷).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 法学理论 赵秉志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28.4 5.8折 49 全新

库存9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赵秉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132685

出版时间2010-0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定价49元

货号303_9787301132685

上书时间2024-06-19

智胜图书专营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1.如何区分普通货物、物品罪中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的界限?
  ――曹毅普通货物、物品案
2.珍贵动物制品罪中的对象是否包括非野生的濒危动物制品?
  ――李细牛、文善启、依光珍贵动物制品,非法收购、运输、
    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案
3.如何处理珍贵动物制品罪中的认识错误问题?
  ――比恰亚戈隆、敏巴哈都加利、李昌权等案
4.对单位罪中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如何认定与处罚?
  ――肇庆市肇港客运合营有限公司、伍卓良、甘启源等普通物品案
5.公司经理全权工商登记时虚报注册资金的行为如何定?
  ――余侠虚报注册资本案
6.如何认定提供虚财会报告罪中的直接责任人员?
  ――董博等提供虚财务报告案
7.国有公司劳务人员“监守自盗”,从中收取货款的行为如何定?
  ――付玲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案
8.筹建中的企业工作人员索取、收受贿赂的行为如何定?
  ――杨志华企业人员受贿案
9.企业清算期间擅自处置公司库存资产的行为如何定?
  ――沈卫国等挪用资金、妨害清算案
10.销售汽车时收受的对价为伪造的之行为如何定?
    ――陈国强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案
11.合资公司营业部副部长以家人名义成立公司并销售任职公司
    产品的行为如何定?
    ――杨文康非法经营同类营业案
12.如何认定伪造货币罪的既遂与未遂?
    ――唐方俊等伪造货币案
13.未制止他人购买币并事后使用的,是否构成共同犯罪?
    ――姜长远购买币案
14.如何区分购买币罪与持有币罪的界限?
    ――黄世国持有币案
15.侦查陷阱下出售币的行为如何定?
    ――梁盛进、丁玉娥出售币案
16.贩运伪造的货币罪是否需以营利为目的?
    ――张继全贩运伪造的货币案
17.币未牟利的行为如何定?
    ――蔡少群等出售、购买币案
18.用币充抵欠款如何定?
    ――吴振兴等出售、持有、使用币案
19.刚开始使用币被抓获的行为如何定?
    ――叶杰俊持有币案
20.如何区分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界限?
    ――李晓光擅自设立金融机构案
21.如何理解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对象范围?
    ――龙港镇池浦村村委会、赵典飞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
22.如何理解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客观行为与主观罪过内容?
    ――张敦恩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
23.帮他人取客户信用卡内信息的行为如何定?
    ――王群涛等伪造金融票证案
24.如何认定内幕交易罪的主体?
    ――叶环保等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案

25.如何理解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信息罪与纵证券交易
    价格罪的区别?
    ――李定兴编造并传播证券交易虚信息案
26.如何认定纵证券交易价格的行为及其目的?
    ――赵床僮葜と灰准鄹癜
27.如何认定用账外客户资金非法拆借罪的主观要件?
    ――张海燕等用账外客户资金非法拆借案
28.如何区分非法出具金融票证罪与非罪的界限?
    ――莫京等信用证诈骗、黄永刚非法出具金融票证宣告无罪案
29.如何认定刑法施行以前冒他人身份使用伪造的票据诈骗的行为?
    ――董澄宙票据诈骗案
30.取储户资料制作储蓄卡取款是否构成金融凭证诈骗罪?
    ――马球等金融凭证诈骗案
31.如何认定使用变造的金融凭证进行诈骗的行为?
    ――曹娅莎、刘锦祥金融凭证诈骗案
32.模拟证券交易骗取股民资金能否构成集资诈骗罪?
    ――李文等集资诈骗、虚出资案
33.骗取贷款是否成立贷款诈骗罪?
    ――张福顺被控贷款诈骗宣告无罪案
34.使用虚的产权证明作担保贷款的行为是贷款诈骗还是合同诈骗?
    ――陈玉泉、邹臻荣贷款诈骗案
35.如何认定单位名义下的信用卡恶意透支诈骗?
    ――羊蕊信用卡诈骗案
36.伪造银行债券骗取银行资金是否构成有价证券诈骗罪?
    ――涂序接、李贵仔有价证券诈骗案
37.单位事后投保是否构成保险诈骗罪?
    ――某航运营业部等保险诈骗案
38.设置两套账,少缴税款的行为如何定?
    ――张乐常犯偷税罪上诉案
39.福利企业发包部分资产收取管理费并享受减税优惠的
    行为如何定?
    ――沁阳市三亚玻璃钢厂、张杜娟、勒悦军偷税案
40.对抗税务人员乱征税的行为如何定?
    ――赵源抗税宣告无罪案
41.让他人为自己代的行为如何定?
    ――于国胜虚案
42.虚而以此骗取出退税款的行为如何定?
    ――蔡伟廷骗取出退税案
43.既为他人虚开运输又为自己购买运输进行虚纳税申报
    如何处理?
    ――上海航通船务有限公司、宝山民建线路管道安装队、唐熠、
    黄新祥虚开抵扣税款、偷税案
44.如何认定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与生产、
    销售伪劣产品罪的罪数形态?
    ――黄味金等冒注册商标案
45.如何认定冒注册商标罪、非法经营罪的罪数形态?
    ――郭嵘非法经营、冒注册商标案
46.如何认定冒注册商标罪中的非法经营数额?
    ――张万等冒注册商标案
47.如何认定非法制造注册商标标识罪中的“他人”?

    ――张弘伪造案、非法制造注册商标标识案
48.非法实施他人专利的行为是否属于冒专利罪的行为方式?
    ――周小波冒专利案
49.如何认定侵犯著作权罪和销售侵权复制品罪的罪数形态?
    ――葛权卫侵犯著作权案
50.如何选择销售侵权复制品罪与非法经营罪竞合时的法律适用原则?
    ――顾然地等人非法经营案
51.如何认定侵犯著作权罪中的定罪情节?
    ――湖南大学财税远程教育中心等侵犯著作权案
52.如何认定侵犯著作权罪中的非法经营数额?
    ――李渭渭等侵犯著作权案
53.如何理解侵犯著作权罪中“违法所得数额”的含义?
    ――王红星、赵坤侵犯著作权案
54.如何认定侵犯商业秘密罪中的“商业秘密”?
    ――马长根、马国庆、李国钢、袁永林侵犯商业秘密案
55.技术信息是否属于侵犯商业秘密罪中的商业秘密?
    ――方顺龙、林耀章、向小祥、黄应中、李启兵、李如润侵犯商业秘密案
56.如何认定侵犯商业秘密罪中的“重大经济损失”?
    ――朱家辉等侵犯商业秘密案
57.非直接投标人以暴力威胁利诱等手段串标勒索的行为如何定?
    ――徐淑华等串通投标案
58.如何认定合同诈骗与经济合同纠纷的界限及与合同欺诈行为的区别?
    ――李庆吉合同诈骗案
59.预付小额合同押金并在得到对方预付货款后没能履行经济合同的
    行为如何定?
    ――廖国万被控合同诈骗宣告无罪案
60.通过电话诈骗对方供货的行为如何定?
    ――卞光斗等合同诈骗案
61.骗取他人巨款经营流通棉花的行为如何定?
    ――于军非法经营案
62.采用传销手段为单位进行非法集资的行为如何定?
    ――王大江非法经营案
63.非法印制、销售类书籍的行为如何定?
    ――覃皿等非法经营案
64.伪造邮票冒充真邮票进行销售的行为如何定?
    ――何超等伪造有价票证案
65.为使对方交付合同而施以暴力、劫的行为如何定?
    ――吴建林强迫交易案
66.将审计验证核定书盖章后的复印件交给委托方的行为如何定?
    ――张昌祥等被控中介组织人员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宣告无罪案
索引

内容简介:

判例的功能与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惯法向成文法的发展过程中,判例起到了经验结的作用;在成文法的发展与完善过程中,现实判例的出现往往是法律改革的起因和前奏。现今的我国,虽然并不实行判例制度,但典型案例的选编、发布与研究,对指导,乃至完善立法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刑法理论界来也积极开展对案例的整理和研究,至今已编撰、出版案例研究的著作数十部,对于科学理解和适用刑法、提升质量乃至促进立法完善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本套书中,作者力图体现如下特点:,案例选取真实、典型、疑难,使案例研究的成果在实践中具有可参照;第二,案情介绍与裁判结论全面、准确,使读者能够充分地把握案件的特点和关键问题;第三,理论评析精当、深入、有针对,实现理论研究与案例分析的妥当结合;第四,案例研究结论概括准确、简明,方便对实践发挥例示和借鉴作用。此外,为了方便读者了解和研究,本书还在每个问题之后设立相关,收录了与该问题相关的法律、法规、解释与指导意见、参案例。
       本卷是针对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相关犯罪展开讨论的,作者对六十余个典型案例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在各个案例之后附上相关法律法规和解释的,起到由点到面的作用。通过案例分析,使读者在体会法律的实践运用时可以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相关法律,在加深对各个法律法规理解和运用的同时,扩展整个法学知识层面。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