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挺进太空:中国载人航天纪事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兰宁远
  • 挺进太空:中国载人航天纪事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兰宁远
  • 挺进太空:中国载人航天纪事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兰宁远
  • 挺进太空:中国载人航天纪事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兰宁远
  • 挺进太空:中国载人航天纪事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兰宁远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挺进太空:中国载人航天纪事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兰宁远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10.6 2.5折 42 全新

库存3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兰宁远

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5906988

出版时间2018-08

版次1

装帧其他

开本16

页数230页

字数196千字

定价42元

货号700_9787555906988

上书时间2024-06-17

智胜图书专营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引子  梦天
章  问鼎长天
  中国没有理由在太空缺席
  共和国的飞天“曙光”
  代号“921”的秘密工程
第二章  飞天序幕
  设计师的顶层蓝图
  酒泉,“神舟”起飞的地方
  阿木古郎,为英雄回家护航
  精干的航天测控网
第三章  万人会战
  太空舱的“火眼金睛”
  “神箭”为“神舟”护航
  万众一心造“神舟”
  出征太空的生命保障
  千里挑一的航天员选拔
第四章  离开地球
  神舟一号壮美启航
  中国轨道,与英雄同步
  一个插头引发的轩然大波
  载人前的后“彩排”
  太空中来了
第五章  漫步太空
  两人多天的浪漫之旅
  航天服,从“海鹰”到“飞天”
  五星红旗太空飘扬
第六章  太空之吻
  华夏天宫,太空中的科学台
  神舟、天宫的“鹊桥会”
  驾驶“神舟”奔“天宫”
  太空中的“好声音”
第七章  天上宫阙
  海南岛建起了飞天港
  长征七号,天地运输的新动力
  入驻“太空新家园”
  飞向空间站的“天地之舟”
尾声  未来

内容简介:

兰宁远著的挺进太空(中国载人航天纪事)讲述了从古老的飞天梦想,到“东方红一号”的壮美腾飞;从中国航天员先发售飞向太空,到靠前次太空漫步;从神舟、天宫实现“太空之吻”,到女航天员的先发售出征;从的太空授课到太空33天的全新征程,回望载人航天工程走过的壮丽航程,中国航天人在迈向建设航天强国的征途上,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未来”的飞天之路

作者简介:

兰宁远,1975年出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1998年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2015年于鲁迅文学院第27届高研班。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神剑杂志社副主编。主要作品有:散文集霓虹烈焰守望天堂,长篇报告文学飞天梦,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话剧莫道桑榆晚父亲?新北市长等。曾获得冰心散文奖、文艺很好作品奖、战士文艺奖、中国戏剧文学奖、戏剧奖等。2013年参加青年作家创作会议。

精彩内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特别是美国、苏联两国开始大量投入人力、物力进行航天领域的探索,开展了一场此起彼伏的太空竞赛。1961年,苏联航天员加加林率先完成了人类的先发售太空飞行。1965年,苏联航天员列昂诺夫又实现了人类先发售太空行走。1969年,“阿波罗十一号”飞船载着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先发售完成了神奇的月球之旅。    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生的共和国正处在摇篮中,朝鲜战争的硝烟还未散尽,百废待兴。刚刚从战火中走出来的从过去百年的屈辱史中深刻地体会到落后要挨打的道理,新中国的优选人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目标,明确要以和导弹为重点,发展很好科学技术事业,迅速赶上世界优选水。    1955年1月15,书记处扩大会议,做出发展航天事业和原子能的重大决策,从此拉开了、导弹、人造卫星研制的序幕。    这一年,被西方称为“中国导弹之父”的科学家钱学森,在国外冲破重重阻力,归国参加科研攻关。    1956年,是中国航天目前一个值得永远纪念的年份。金秋的,北京西郊的466医院,刚刚被授予军衔的将帅们穿着崭新笔挺的55式走进简陋的职工食堂,参加一个后来被写入共和国史册的庄严仪式。元帅对着台下的200多人,宣布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经过批准,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了。”说到这儿,他转过头来看了看坐在身边的钱学森,指着钱学森说:“这位是大名鼎鼎的科学家钱学森先生。从开始,他是第五研究院的院长了,由他大家从事和导弹的研究工作。”如雷的掌声中,钱学森站起身,微笑着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元帅还特别强调了五院的建院原则:“以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已有的科学成果。”这一方针得到、周的认可,后来,逐渐成为我国国科技事业,乃至整个科技事业的基本方针。    这是1956年10月8,中国、导弹事业正式奠基。、导弹既是卫重器,也是发展航天事业的首要工具,所以,这也被作为了中国航天事业创建的纪念。    正当中国的航天事业在“一穷二白”中迈出靠前步时,美苏两国已经开始了宏大的航天计划,他们把航天领域的较量,看作实力的角逐,都渴望凭借举世瞩目的成从气势上压倒对方。仅1951年和1952年两年,苏联发了6枚生物探空,到1956年苏联已累计发了22枚,上天进行试验的也达到20只。美国也毫不示弱,在1955年3月10向全世界宣布了他们的“先锋计划”,准备短期内连续发多颗卫星上天。正当美国为这一计划沾沾自喜时,没承想苏联却捷足先登,于1957年10月4,率先发了靠前颗人造地球卫星,成为世界上靠前个掌握了卫星发技术的。1958年1月31,美国的“探险者一号”卫星发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卫星发技术的。    这个消息极大地震动了中国的科学家们。面对新的靠前形势和高技术发展的迅猛势头,他们下决心要鼓足干劲、追赶世界了。    1958年5月17,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站起身来说:“苏联去年把卫星抛上了天,美国几个月前,也把卫星抛上了天。那么,我们中国怎么办?”说到这儿,把话停了下来,环视了会场一周后,大手一挥,“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八大二次会议结束半个月后,主管科技工作的院副按照的指示,组织学院党组书记张劲夫和五院院长钱学森等有关和专家召开专门会议,讨论研制卫星的实施方案。    p6-7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