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地理想 散文 傅菲
  • 大地理想 散文 傅菲
  • 大地理想 散文 傅菲
  • 大地理想 散文 傅菲
  • 大地理想 散文 傅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大地理想 散文 傅菲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22.2 4.5折 49 全新

库存52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傅菲

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7865364

出版时间2022-0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

页数272页

字数180千字

定价49元

货号xhwx_1202648849

上书时间2024-06-17

智胜图书专营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辑 婺源回溪去

四季 / 003

廊桥黄昏 / 009

油菜花 / 015

群山 / 020

边城 / 026

源头村 / 032

吃食 / 039

星江 / 045

第二辑 横峰春欲迟

大地理想 / 053

莲荷 / 059

暮问渔舟 / 065

禾雀馆 / 069

苍翠暖寒山 / 075

听听星星的心跳 / 080

雨后的阳山 / 084

葛溪,葛溪 / 089

绿树村边合 / 093

春的花神 / 097

赭亭山记 / 101

葛源盆地记 / 105

第三辑 江水忽如寄

暮乡关 / 121

神的相遇 / 127

大凉山的蜂蜜 / 132

映湖 / 139

蒜 / 143

借草还魂 / 146

苔藓一样活下去 / 151

 / 157

生姜 / 162

芦苇 / 165

大澳渔村 / 167

信江 / 174

第四辑 荣华山已晚

月光光,照四方 / 187

两条蛇形山垄 / 192

大地的浪漫主义者 / 198

大雪已至 / 204

深山晚钟 / 210

简单的 / 216

抱向空山 / 223

野谷 / 230

墓畔 / 237

露从今夜白 / 243

附:朴素之语尽写万物卑微之美 / 249

跋:做一个大自然的布道者 / 257

再版又跋:以爱之名 / 261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再版散文集。全书分四辑:婺源回溪去、横峰春欲迟、江水忽如寄、荣华山已晚,四个篇章分别从不同角度记录了作者深居自然,与动植物亲密共处的点点滴滴。作品题材独特,格调高昂,用朴素的情感、灵动的语言揭示了动植物奇妙、顽强的生命密码,探讨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健全发展的科学内涵,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出版价值。再版增加了一篇访谈,也可做本书的创作谈,有助于读者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写作心路。

作者简介:

    傅菲,本名傅斐,1970年代生于江西上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常见于文学天涯花城钟山等刊,收入百余种选本。
    出版作品:屋顶上的河流(200年,散文集);星空肖像(2009年,散文集);炭灰里的镇(2009年,散文集);生活简史(2010年,散文集);南方的忧郁(2014年,散文集);饥饿的身体(2015年,散文集);在黑夜中耗尽一生(2015年,诗集);大地理想(2016年,散文集)。

精彩内容:

    四季
    初春的婺源多雨。雨不是滂沱而来,而像是棉丝,一阵一阵棉织下来。雨浮在淡白的雾气里。泡桐花也开在雾气里。一层层的野花,追逐着河滩,田埂,山脚。这里是带季风湿润气候。桃花凋谢,暴雨如注。山间沟壑,田头村尾水沟,汀汀汤汤,水终不歇,汇到了山塘水库,门小溪。
    有村舍必有溪流,有重峦叠嶂必有山塘。鱼潜伏在水草下孵卵,要不了一个月,水里游浮着针大的小鱼儿,成百上千,看起来,和糠虾差不多。水洼里,有黑黑的一团团的黏液,几天太阳,黏液散了,蝌蚪出来了,滚圆着肚子,好奇地摆着尾巴。青绿地衣植物长满了空地,水沟边、矮墙,也长在废弃屋舍的屋顶和泥墙,尚未垦荒的田里有了蓼、野菊、紫地丁、蒲公英、紫云英、苍耳、绒毛草、马兰头、野荠菜。撂在山里的野地,野草比人还高,芭茅、蒿草、野荞麦,不留缝隙,几株矮冬青上,有几个鸟巢。在山边,葛藤、灯芯草,覆盖了不见人迹的山道,草径再也找不到了。绿绿的,青青的,开着花,谢着花,有的已经结出青果果。山塘水库里,芦苇发了尖白的芽苗,棕树也发了斑黄斑白的叶芽。水边的浮莲下,鲫鱼在梦游。青蛙坐在莲叶上,气囊鼓起又瘪下去,实在憋不住了,叫几声,哇、哇、哇。菜地边,墙底下,田垄里,各种舌草开金黄或淡蓝或淡紫或粉白的花,把暖暖的春天托出地面。莲藕适时地张开了托盘一样的圆叶。草鱼肥了,黄麻鸭刚刚孵出的小野鸭在游,三两只,毛还是灰黑的。
    婺源春短。秋也短,霜季只有一个半月。农历十一月初,霜来了。夜里的雾凝结,早上便白白一片。自然界好看妙的东西,我以为便是霜了,和露水一样,说消失消失了,短暂,像我们的一生。瓦楞上、草叶上、收割后的稻草上、刚刚绽开叶子的白菜上,霜均匀地撮在上面。梓树、香榧、枫树,再也不生成叶绿素,树叶变黄,变红,变紫。草枯萎,藤蔓也落叶。杂的荒芜。池塘边或水沟边的芦苇,抽出一支支的穗,绒毛一样的花随风飘荡。芦苇和白露,都是悲秋之物,也是背井者的怀乡之物。露之为物,瞬息消亡。芦苇飘摇,零落于野。
    兼葭是诗经中我喜爱的一首。人生好看好艰涩的境界,无非如此。回环往复,给人无限喟叹,嘘唏不已。蒹葭,是芦苇,亦称芦荻,是一种多年生或一年生的禾本植物,剥开空空的荻心,有薄薄透明的膜,可制笛膜。在深秋的黄昏,临江吹笛,恰好笛声和江水一起呜咽,我想,人是很难经受如此颠荡的。唐朝诗人粲写白露为霜:
    悲秋将岁晚,繁露已成霜。遍渚芦先白,沾篱菊自黄。
    应钟鸣远寺,拥雁度三湘。气逼襦衣薄,寒侵宵梦长。
    满庭添月,拂水敛荷香。独念蓬门下,穷年在一方。
    只有人未老头先白的人,才会写出这样的诗。婺源多芦苇,沿着星江、乐安河,两岸全是芦苇。婺源多山,溪流山涧,纵横交,山塘水库也呈网状密布。在去汪的路上,人烟稀少,公路沿河绕行,两边都是密密麻麻的芦苇。
    十二月初,霜冻来了。黏湿的水田、屋檐下的烂泥、尚未干的泥浆,长出白白尖尖的芽霄,像倒竖的冰凌,把水分抽了出来。芽霄里,有昆虫,有蚯蚓,有草籽,混合着泥浆的。霄尖是白白的,太阳出来了,从上直下,慢慢溶解,芽霄轻轻一碰,吧嚓吧嚓地断。溶解完了,水浮出泥,一层水一层泥。
    长的是夏天,有四个半月。但婺源的夏天并不十分炎热。在早晨或傍晚,田野里,河边,村舍前的木桥上,坐了很多年轻人。他们是来写生的,背着画夹和料包、板、画笔匣,穿白汗衫或短裙,戴太阳帽。1997年,我去延村和汪,次看见成群写生的人,问了,才得知是来自辽宁、吉林、山东等地大学的美术生,来野外实地写生,租住在村里。据说,现在每年来婺源写生的美术生,过千人。他们对婺源美的发现和传播,是无可取代的。在午后,夏天多阵雨,雨从山梁跑下来,白亮亮,闪着光。
    p3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