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侵权责任法教程(第四版)(21世纪民商法学系列教材) 大中专文科专业法律 程啸|责编:施洋|主编:王利明
  • 侵权责任法教程(第四版)(21世纪民商法学系列教材) 大中专文科专业法律 程啸|责编:施洋|主编:王利明
  • 侵权责任法教程(第四版)(21世纪民商法学系列教材) 大中专文科专业法律 程啸|责编:施洋|主编:王利明
  • 侵权责任法教程(第四版)(21世纪民商法学系列教材) 大中专文科专业法律 程啸|责编:施洋|主编:王利明
  • 侵权责任法教程(第四版)(21世纪民商法学系列教材) 大中专文科专业法律 程啸|责编:施洋|主编:王利明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侵权责任法教程(第四版)(21世纪民商法学系列教材) 大中专文科专业法律 程啸|责编:施洋|主编:王利明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30.8 4.7折 65 全新

库存13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程啸|责编:施洋|主编:王利明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

ISBN9787300283043

出版时间2020-08

版次4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431页

字数0.66千字

定价65元

货号607_9787300283043

上书时间2024-06-17

智胜图书专营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编 基础理论

章 导论

节 概述

一、侵权责任法的概念与特征

二、我国侵权责任法的体系

三、我国侵权责任法的法律渊源

四、侵权责任法在民法中的地位

第二节 侵权责任法的目标

一、侵权责任法旨在协调自由与安全的关系

二、侵权责任法协调自由与安全的方法

第三节 侵权责任法的功能

一、概述

二、补偿功能

三、功能

第四节 侵权责任法的体系

一、侵权责任编 的结构

二、一般条款与类型化

第五节 损害的综合补救体系

一、损害综合补救体系的发展演变

二、我国现行法上的损害综合补救体系

第二章 侵权行为

节 概述

一、侵权行为的含义

二、侵权行为的分类

第二节 侵权行为与债的其他发生原因

一、侵权行为与违约行为

二、侵权行为与无因管理

三、侵权行为与不当得利

第三章 保护范围

节 概述

一、民事权益的含义与区分

二、民事权利

三、民事利益

第二节 人格权

一、概述

二、生命权

三、身体权

四、健康权

五、姓名权

六、名称权

七、肖像权

八、名誉权

九、荣誉权

十、隐私权

十一、婚姻自主权

十二、个人信息

十三、人身自由与人格尊严

第三节 人格利益

一、死者的人格利益

二、遗体、遗骨上的人格利益

三、特定物品上的人格利益

第四节 身份权

一、概述

二、监护权

三、继承权

第五节 物权

一、概述

二、物权人与占有人的关系

三、物权请求权与侵权赔偿请求权

第六节 知识产权

一、概述

二、商标专用权

三、专利权

四、著作权

第七节 社员权

一、概述

二、侵害社员权的行为

第八节 债权

一、概念

二、第三人侵害债权的构成要件

第九节 财产利益

一、商业秘密

二、占有

三、纯粹经济损失

四、其他财产利益

第四章 归责原则

节 概述

一、损害承担的基本

二、归责事由

三、归责原则

第二节 过错责任

一、含义

二、过错推定责任

第三节 无过错责任

一、概念与特征

二、理论基础

三、功能

第四节 公责任

第二编 一般侵权行为

第五章 加害行为、民事权益被侵害与损害

节 加害行为

一、概念与特征

二、作为与不作为

第二节 民事权益被侵害

一、概念

二、权益被侵害与损害

第三节 损害

一、损害的含义

二、损害的类型

三、损害的证明

第六章 因果关系

节 概述

一、因果关系的意义

二、两个层次的因果关系

第二节 因果关系的判断理论

一、条件说

二、相当理论

第三节 复数因果关系

一、聚合的因果关系

二、修补的因果关系

三、结合的因果关系

四、择一的因果关系

五、设的因果关系

第七章 过错

节 概述

一、过错的概念与本质

二、我国法上未区分过错与违法

第二节 过错能力

一、过错能力概述

二、我国不承认过错能力

三、接近民事行为能力人暂时没有意识或失去控制造成他人损害时的侵权责任

第三节 故意

一、构成要素

二、在侵权法中的意义

第四节 过失

一、构成要素

二、过失的类型

三、过失的判断标准

第八章 责事由

节 概述

一、概念

二、立法模式

三、责事由的范围

第二节 具体的责事由

一、不可抗力

二、正当卫

三、紧急避险

四、受害人故意

五、第三人原因

六、自甘冒险

七、自助行为

八、同意

九、行使权利

十、执行职务

第三编 多数人侵权

第九章 共同加害行为

节 多数人侵权责任

一、多数人侵权责任的含义

二、多数人侵权责任的体系

第二节 共同加害行为的概念与构成要件

一、概念与规范目的

二、构成要件

第三节 共同加害行为的法律后果

一、连带责任的含义与类型

二、侵权责任法中连带责任的效力

第十章 共同危险行为

节 概述

一、概念与规范目的

二、与共同加害行为的区别

第二节 构成要件

一、基本构成要件

二、不存在共同故意

三、数人实施了危险行为

四、因果关系不明

第三节 法律后果

一、连带责任

二、责事由

第十一章 教唆帮助行为

节 概述

一、概念与规范目的

二、类型

第二节 构成要件与法律后果

一、构成要件

二、法律后果

第十二章 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

节 概述

一、规范目的

二、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与共同侵权行为的区别

第二节 构成要件与法律后果

一、构成要件

二、法律后果

第四编 特殊侵权行为

第十三章 监护人责任

节 概述

一、概念、特征与规范目的

二、归责原则

第二节 构成要件

一、加害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民事行为能力人

二、造成了他人损害

第三节 法律后果

一、责任主体

二、责任的承担

三、责任的减轻

第十四章 用人者责任

节 概述

一、概念与特征

二、类型

三、理论基础

四、用人者责任与其他制度的关系

五、归责原则

第二节 构成要件

一、加害人是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提供劳务的个人

二、工作人员、提供劳务一方的行为构成侵权行为

三、因执行工作任务或因劳务造成他人损害

第三节 法律后果

一、用人者责任的承担

二、用人者的追偿权

第四节 工作人员或提供劳务一方自身受害之赔偿

一、概述

二、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自身遭受损害

三、提供劳务的一方因劳务自身遭受损害的赔偿

第十五章 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侵权责任

节 概述

一、网络侵权行为的特点

二、网络侵权责任的规范目的

三、网络侵权责任的类型

第二节 构成要件

一、网络用户须承担侵权责任

二、网络服务提供者具有过错

第三节 法律后果

一、损害扩大部分承担连带责任

二、损害承担连带责任

第十六章 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

节 概述

一、安全保障义务的含义

二、安全保障义务的功能

三、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的类型

第二节 构成要件

一、经营者、管理者与组织者

二、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

三、他人遭受了损害

第三节 法律后果

一、责任主体

二、追偿权

第十七章 教育机构的侵权责任

节 概述

一、教育机构侵权责任的立法目的

二、教育机构侵权责任的含义

三、教育机构侵权责任的类型与归责原则

第二节 构成要件

一、受害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民事行为能力人

二、在教育机构学、生活期间受到了人身损害

三、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的职责

第三节 法律后果

一、校园事故责任的承担

二、责事由

第十八章 产品责任

节 概述

一、产品责任的含义

二、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

第二节 构成要件

一、产品

二、缺陷

三、因果关系

第三节 法律后果

一、责任主体

二、生产者与销售者之间的关系

三、产品的运输者、仓储者等第三人

四、网络交易台提供者(电子台经营者)

五、责事由

六、责任承担方式

第十九章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

节 概述

一、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含义

二、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归责原则

第二节 构成要件

一、造成了他人损害

二、机动车处于运行中

三、损害是因机动车的运行所致

四、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时,行为人应具有过错

第三节 责任主体

一、机动车一方的含义

二、机动车一方的认定

第四节 减责与责事由

一、减责事由

二、责事由

第五节 强制责任保险与救助

一、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

二、道路交通事故救助

第二十章 医疗损害责任

节 概述

一、医疗损害责任的概念与意义

二、医疗损害责任的归责原则

第二节 构成要件

一、加害人为医疗机构或者医务人员

二、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

三、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存在过错

四、医疗损害鉴定

第三节 法律后果

一、责任主体

二、责事由

第二十一章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责任

节 概述

一、环境污染的涵义

二、破坏生态的含义

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责任

第二节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责任的构成要件

一、存在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行为

二、造成他人损害

三、存在因果关系

第三节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责任的法律后果

一、多数人的侵权责任

二、责与减责事由

三、惩罚赔偿

第四节 生态环境损害责任

一、生态环境损害的含义

二、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修复责任

三、生态环境损害的赔偿范围

第二十二章 高度危险责任

节 概述

一、高度危险责任的概念与类型

二、高度危险责任的构成要件

三、高度危险责任的责任主体

四、高度危险责任的责事由

第二节 核事故损害责任

一、概念与归责原则

二、构成要件与责任主体

三、赔偿保障机制与优选赔偿限额

第三节 民用航空器致害责任

一、概念与类型

二、构成要件

三、责任主体

四、减轻与除责任的事由

五、优选赔偿限额

第四节 高度危险物致害责任

一、概念

二、构成要件

三、减责与责事由

四、责任主体

第五节 高度危险活动致害责任

一、概念与类型

二、高压电致害责任

三、铁路运营致害责任

第六节 高度危险区域致害责任

一、高度危险区域致害责任的概念与归责原则

二、高度危险区域致害责任构成要件

三、高度危险区域致害责任的减责事由

第二十三章 饲养动物损害责任

节 概述

一、规范目的

二、归责原则

第二节 构成要件

一、无过错责任的构成要件

二、更严格的无过错责任的构成要件

三、过错推定责任的构成要件

第三节 法律后果

一、责任主体

二、责事由

第二十四章 建筑物和物件损害责任

节 概述

一、建筑物和物件损害责任的概念与类型

二、建筑物和物件损害责任的归责原则

第二节 不动产致害责任

一、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致害责任

二、林木致害责任

三、地面施工致害责任

四、地下设施致害责任

第三节 动产致害责任

一、搁置物、悬挂物致害责任

二、抛掷物、坠落物致害责任

三、堆放物致害责任

四、妨碍通行的物品致害责任

第五编 侵权责任的承担

第二十五章 导论

节 概述

一、侵权责任法律关系的主体

二、多样化的侵权责任承担方式

三、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的类型

四、御型请求权与行为保全制度

第二节 权请求权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碍

三、消除危险

四、返还财产

第三节 损害赔偿请求权

一、目的、原则与方法

二、恢复原状与金钱赔偿

三、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第二十六章 财产损害赔偿

节 概述

一、含义与类型

二、质与原则

第二节 人身伤亡的损害赔偿

一、概念与特征

二、赔偿范围

三、损害赔偿数额的计算

四、同一侵权行为致多人的,以相同数额确定赔偿金

五、损害赔偿金的支付方式

第三节 侵害其他人身权益的损害赔偿

一、概述

二、损失难以确定时的赔偿

第四节 侵害财产权益的损害赔偿

一、含义与赔偿范围

二、赔偿方式

三、损害赔偿的计算方法

第二十七章 精神损害赔偿

节 概述

一、概念、特征与适用范围

二、功能

第二节 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适用

一、适用范围

二、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权人

三、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

第二十八章 损益相抵与过失相抵

节 损益相抵

一、概述

二、构成要件

三、损益相抵的具体适用

第二节 过失相抵

一、概念与特征

二、与相关制度的区别

三、构成要件

四、适用的主体

五、适用的

主要参文献

《民法典》第七编 侵权责任 法条索引

内容简介:

本教材可谓侵权责任法领域极富个与魅力的一本书,体现在:清晰。对于基本概念和基本的讲述极为简洁明了,清晰地点出侵权责任法的重点与难点。体系。全书紧扣中华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按照论一分论的模式系统全面地进行讲解,并利用诸多知识架构图帮助理解,使读者对整个侵权法律体系了然于胸。启发。作者在每章节前精心设计了各种案例,既能使读者更好地理解相应的概念、规则与理论,也向读者传授了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方法,有助于培养法律人应有的思维。扩展。本书既有基础、核心知识的系统介绍,又有深入的“”拓展读者的思维,引起读者对疑难问题的深入思。可读。本书文笔优美流畅,言简意赅,既不故作高深,也不晦涩难懂,皆为“接地气”的“实话实说”。

作者简介:

    程啸,江西都昌县人,1976年生,法学博士、洪堡学者,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导师。兼任中国民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证券法学研究会理事、不动产登记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2008年5月至2009年9月,荣获德国洪堡会“联邦德国理奖学金”,在奥斯纳布吕克大学欧洲法研究所进行学术研究。2012年6月至9月,获德国洪堡会的资助,在柏林自由大学法学院进行学术研究。
    个人专著包括:中国抵押权制度的理论与实践(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证券市场虚陈述侵权损害赔偿责任(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物权法担保物权(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保证合同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侵权行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不动产登记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侵权责任法教程(第二版)(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民法与规范解释(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其中,不动产登记法研究一书荣获第十三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著作类、第三届“中国法学成果奖”专著类;侵权行为一书先后荣获中国民法学研究会第四届“佟柔民商法发展青年研究成果奖”、清华大学教材。
    合著著作包括:民法学(第四版)(与王利明、杨立新、王轶合著,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民(第二版)(与崔建远等合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物权法(与崔建远等合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中国物权法教程(与王利明、尹飞合著,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其中,民法学(第二版)荣获2008年度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
    先后在法学研究、中外法学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四十余篇。在法院报、检察报、国土资源报、、中国改革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数十篇。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