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的艺术 外国现当代文学 [法]米兰·昆德拉
  • 小说的艺术 外国现当代文学 [法]米兰·昆德拉
  • 小说的艺术 外国现当代文学 [法]米兰·昆德拉
  • 小说的艺术 外国现当代文学 [法]米兰·昆德拉
  • 小说的艺术 外国现当代文学 [法]米兰·昆德拉
  • 小说的艺术 外国现当代文学 [法]米兰·昆德拉
  • 小说的艺术 外国现当代文学 [法]米兰·昆德拉
  • 小说的艺术 外国现当代文学 [法]米兰·昆德拉
  • 小说的艺术 外国现当代文学 [法]米兰·昆德拉
  • 小说的艺术 外国现当代文学 [法]米兰·昆德拉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小说的艺术 外国现当代文学 [法]米兰·昆德拉

" 米兰·昆德拉作为小说的创作者和研究者,对小说艺术思的结 读懂昆德拉的阅读之作,大气磅礴,是昆德拉随笔代表作 昆德拉小说美学的集中体现,了解昆德拉小说创作理念的很好入门

23.7 4.9折 48 全新

库存128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法]米兰·昆德拉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ISBN9787532789825

出版时间2022-0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

页数207页

字数75千字

定价48元

货号xhwx_1202608379

上书时间2024-06-16

智胜图书专营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编辑】:
 米兰昆德拉作品全系列焕新重启,2022年,与昆德拉一起,追问生命的轻与重、快与慢、卷与丧  

小说的艺术——昆德拉随笔代表作
米兰昆德拉的七堂小说公开课                                       关于为什么要读小说的优选回答                               读懂昆德拉的阅读之作"

目录:

"【目录】:
部分  受到诋毁的塞万提斯遗产  1  
第二部分  关于小说艺术的谈话  27  
第三部分  受《梦游者》启发而作的札记  57  
第四部分  关于小说结构艺术的谈话  87  
第五部分  那后边的某个地方  121  
第六部分  六十七个词 149 
第七部分  耶路撒冷演讲:小说与欧洲 195 "

内容简介:

小说从何而来?人们为什么喜欢小说?阅读小说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 在本书中,米兰昆德拉从欧洲部现代小说堂吉诃德讲起,描绘小说的一路变迁以及为人类带来的精神慰藉,进而道出小说的智慧,是对小说存在价值的很好回答。 “人一思索,上帝发笑。”昆德拉说,在这个格言的启发下,他喜欢想象:弗朗索瓦拉伯雷有听到了上帝的笑声,欧洲部的小说因此诞生了。小说的艺术来到世界正是上帝笑声的回响。小说的智慧不同于哲学的智慧,它不是从理论精神,而是从幽默精神中产生的。这部作品也昆德拉小说美学的集中体现,借由此书,我们可以了解作家的艺术观点、风格、,和他对写作的态度、对文学传统的理解,以及在这个态度背后对人和世界的想法。

作者简介:

milan kundera米兰昆德拉(1929 ),小说家,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自1975年起,在法国定居。长篇小说玩笑、生活在别处、告别圆舞曲、笑忘录、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和不朽,以及短篇小说集好笑的爱,原作以捷克文写成。长篇小说慢、身份和无知,随笔集小说的艺术、被背叛的遗嘱、帷幕,以及新作相遇,原作以法文写成。雅克和他的主人,系作者戏剧代表作。

精彩内容:

    1
    一九三五年,埃德蒙胡塞尔在去世前三年,相继在维也纳和布拉格作了关于欧洲人危机的有名演讲。对他来说,形容词“欧洲的”用来指于地理意义之上(比如美洲)的欧洲精神的同一,这种精神同一是随着古希腊哲学而产生的。在胡塞尔看来,古希腊哲学在历把世界(作为整体的世界)看作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古希腊哲学探询世界问题,并非为了满足某种实际需要,而是因为“受到了认知激情的驱使”。
    胡塞尔谈到的危机在他看来是非常深刻的,他甚至自问欧洲是否能在这一危机之后继续存在。危机的根源在他看来处于现代的初期,在伽利略和笛卡儿那里。当时,欧洲的科学将世界缩减成科技与数学探索的一个简单对象,具有单边,将具体的生活世界,即胡塞尔所称的die lebenwelt,排除在视线之外了。
    科学的飞展很快将人类推人专业领域的条条隧道之中。人们掌握的知识越深,变得越盲目,变得既无法看清世界的整体,又无法看清自身,这样掉进了胡塞尔的弟子海德格尔用一个漂亮的、几乎神奇的叫法所称的“对存在的遗忘”那样一种中。
    人原先被笛卡儿上升到了“大自然的主人和所有者”的地位,结果却成了一些他、赛过他、占有他的力量(科技力量、政治力量、历史力量)的掌中物。对于这些力量来说,人具体的存在,他的“生活世界”(die legenwelt),没有任何价值,没有任何意义:人被隐去了,早被遗忘了。    2
    然而我认为,将这一如此严峻地看待现代的观点看作是一种简单的控诉会很幼稚。我倒认为两位的哲学家指出了这一时代的双重:既堕落,又进步,而且跟所有人的东西一样,在它的产生之际蕴含了其终结的种子。在我看来,这一双重并不贬低欧洲近四个世纪。我因为不是哲学家而是小说家,尤其眷恋这四个世纪。事实上,对我来说,现代的奠基人不光是笛卡儿,而且还是塞万提斯。
    也许两位现象学家在对现代进行评判的时候忘了虑到塞万提斯。我这样说的意思是:如说哲学与科学真的忘记了人的存在,那么,相比之下尤其明显的是,多亏有塞万提斯,一种的欧洲艺术从而形成,这正是对被遗忘了的存在进行探究。
    事实上,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分析的所有关于存在的重大主题(他认为在此之前的欧洲哲学都将它们忽视了),在四个世纪的欧洲小说中都已被揭示、显明、澄清。一部接一部的小说,以小说特有的方式,以小说特有的逻辑,发现了存在的不同方面:在塞万提斯的时代,小说探讨什么是冒险;在塞缪尔理查逊那里,小说开始审视“发生于内心的东西”,展示感情的隐秘生活;在巴尔扎克那里,小说发现人如何扎根于历史之中;在福楼拜那里,小说探索直至当时都还不为人知的常生活的土壤;在托尔斯泰那里,小说探寻在人作出的决定和人的行为中,非理如何起作用。小说探索时间:马塞尔普鲁斯特探索无法抓住的过去的瞬间;詹姆斯乔伊斯探索无法抓住的现在的瞬间。到了托马斯曼那里,小说探讨神话的作用,因为来自遥远的年代深处的神话在遥控着我们的一举一动。等等,等等。
    从现代的初期开始,小说一直忠诚地陪伴着人类。它也受到“认知激情”(被胡塞尔看作是欧洲精神之精髓)的驱使,去探索人的具体生活,保护这一具体生活逃过“对存在的遗忘”;让小说永恒地照亮“生活世界”。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我理解并同意赫尔曼布洛赫一直顽固强调的:发现唯有小说才能发现的东西,乃是小说专享的存在理由。一部小说,若不发现一点在它当时还未知的存在,那它是一部不道德的小说。知识是小说的专享道德。
    我还要在此加上一点:小说是全欧洲的产物;它的那些发现,尽管是通过不同的语言完成的,却属于整个欧洲。发现的延续(而非所有写作的累积)构成了欧洲的小说史。只有在这样一个超的背景下,一部作品的价值(也是说它的发现的意义)才可能被接近看清楚,被接近理解。
    p37

精彩书评:

"【媒体】:

他的作品使我坚信人类会生存下去,世界会生存下去,我全心全意在这个世界上所信仰、寻求和热望的都将恢复其人的面貌。
感激他是因为在这个悲剧的,他使我比任何时候都更强烈地体会到,面对不朽的东西,即使死神也无能为力。”
——法国作家路易阿拉贡
我只看过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和告别圆舞曲,很喜欢。跟拉美、美国作家不太一样小说中的讽刺有一点儿像黑幽默,又不接近是,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味道。——莫言
昆德拉时时处处都在表现出对既定规则的一种蔑视和挑战。他从讽刺与幽默中寻找着文学的另一种可能,即便作品所涉及的都是关乎人类生存的基本主题。在世界走向多边化,也趋向于多样化的当今社会,我们更能在昆德拉的作品中读到一种文学模式上自由表达的小小声音。而这小小的声音,则体现出了昆德拉那独特的也富有普遍意义的审美价值。——余中先"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