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穆作品集:八十忆双亲 师友杂忆(钱穆作品精选) 中国历史 钱穆
  • 钱穆作品集:八十忆双亲 师友杂忆(钱穆作品精选) 中国历史 钱穆
  • 钱穆作品集:八十忆双亲 师友杂忆(钱穆作品精选) 中国历史 钱穆
  • 钱穆作品集:八十忆双亲 师友杂忆(钱穆作品精选) 中国历史 钱穆
  • 钱穆作品集:八十忆双亲 师友杂忆(钱穆作品精选) 中国历史 钱穆
  • 钱穆作品集:八十忆双亲 师友杂忆(钱穆作品精选) 中国历史 钱穆
  • 钱穆作品集:八十忆双亲 师友杂忆(钱穆作品精选) 中国历史 钱穆
  • 钱穆作品集:八十忆双亲 师友杂忆(钱穆作品精选) 中国历史 钱穆
  • 钱穆作品集:八十忆双亲 师友杂忆(钱穆作品精选) 中国历史 钱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钱穆作品集:八十忆双亲 师友杂忆(钱穆作品精选) 中国历史 钱穆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44.7 6.2折 72 全新

库存4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钱穆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71507

出版时间2021-0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

页数377页

字数220千字

定价72元

货号xhwx_1202460420

上书时间2024-06-15

智胜图书专营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八十忆双亲
  一、前言
  二、七房桥
  三、五世同堂
  四、先祖父鞠如公
  五、先父之幼年苦学及科名
  六、怀海义庄
  七、先父对余之幼年教诲
  八、先父之病及卒
  九、先母来归
  十、先母寡居
  十一、先兄之卒及先母之晚年
  十二、先母之卒
师友杂忆
  序
  一、果育学校
  二、常州府中学堂  附私立钟英中学
  三、三兼小学
  四、私立鸿模学校与无锡县立第四高等小学
  五、后宅初级小学
  六、厦门集美学校  附无锡县立高等小学校
  七、无锡江苏省立第三师范
  八、苏州省立中学
  九、北燕京大学
  十、北京大学  附清华大学及北师范大学
  十一、西南联大
  十二、成都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
  十三、华西大学四川大学
  十四、昆明五华学院及无锡江南大学
  十五、新亚书院
  十六、新亚书院(续一)
  十七、新亚书院(续二)
  十八、新亚书院(续三)
  十九、新亚书院(续四)
  二十、在台定居

内容简介:

    暮年的钱先生以清通简洁之文,在书中追怀双亲、忆念师友,情深意切,感人肺腑。读者不仅由此得见钱穆一生的求学、著述与为人,亦能略窥现代教育和现代学术概貌之一斑。有心的读者更能从此书感受到20世纪“社会家庭风气人物思想学术之变”。

作者简介:

钱穆(1895-1990),字宾四,有名历史学家,江苏无锡人。1912年始为乡村小学教师,后历中学而大学,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数校任教。1949年只身去,创办新亚书院,1967年起定居台湾地区。

精彩内容:

    一九三一年夏,余在苏州,得北京大学寄来聘书。待余赴后,清华又来请兼课。此必颉刚在北先与两方接洽,故一专任,一兼课,双方已先洽定也。但余亦未以此面询之颉刚。
    余赴北大,在历史系任教,是为余在大学讲授历史课程之开始。所任课,一为中国上古史,一为秦汉史,皆必修课由学校指定。另一门选修课可由余自定。余决开近三百年学术史。此一课程,梁任公曾在清华研究所已开过,其讲义余曾在杂志上读之。任公卒后,某书肆印此书,梁家以此书乃任公未定稿,版权所属,不准书肆发行。余求其书不得。或人告余,可赴东安市场,在某一街道中,有一书估坐一柜上,柜前一小桌,可径授与八毛钱,彼即在其所坐柜内取出一纸包授汝,可勿问,亦勿展视,即任公此书也。余果如言得之。
    余因与任公意见相异,故特开此课程,自编讲义。一,某君忘其名,来电话,询余近三百年学术史很近讲到陈乾初大学问一篇,北很富藏书,但此间各友好皆不知此文出处。并举冯芝生为例。君于何处得读此文。余答,余之讲义,付北大讲义室,待下周去上课时,始领取分发,君何先知。彼在电话中大笑,谓君此讲义人人可向北大讲义室预定。先睹者已群相讨论,君竟不知此事,可笑可笑。亦可想见当时北学术界风气之一斑。盖因余在任公卒后不久,竟续开此课,故群相注意也。
    又有人来书,云,君不通龟甲文,奈何腼讲上古史。余以此书告讲堂诸生,谓余不通龟甲文,故在此堂上将不讲及。但诸君当知,龟甲文外尚有上古史可讲。诸君试听,以为如何。又一,告诸生,事有可疑,不专在古,古亦多无可疑者。如某姓钱,此钱姓即属古,无可疑。余确信有父有祖,乃至高曾以上三十几代前,为五代吴越国王钱镠。以上仍有钱姓。近乃有人不姓钱,改姓疑古,此何理。有人来问,君何大胆若尔。余问何事。彼言,君知班上有钱玄同之子亦来听课否。答,知之。其人曰,君自慎之,勿多惹是非。余曰,余任上古史课,若亦疑古,将无可言。又一夕,有某君设宴席,席上多大学史学教授。一清华大学西洋史教授孔某,一北大史学系教授孟森心史,两人皆年老。主人推两人居首座,曰孔孟应居上,可勿让。又指余与钱玄同曰,君两人同宗,可连座。余遂与玄同比肩。坐既定,玄同问余,君知我有一子在君班上否。余答,知之。玄同又言,君班上所讲一言一句彼必详悉记载无遗。余答诺,并谓彼勤奋好学殊少见。玄同又谓,彼在君班上之我亦过目,逐字不遗。余闻言,骤不知所答。恐或起争论,将何措辞。    玄同乃续谓,彼甚信君言,不遵吾说。余仅诺诺。玄同乃改辞他及,不再理前绪,余心始释然。
    二
    一,又有人责余,君何无情乃尔。余问何事。彼云,君知适之近患病进医院否。余曰,顷正闻之。彼云,适之尊君有加。有人问适之有关先秦诸子事,适之云可问君,莫再问彼。今病,访者盈户,君宁可不去。余答,此显属两事,君并合言之,将教余何以为人。又有一告余,彼系一新,旧同学皆告彼,当用心听适之师与师两人课。乃两师讲堂所言正相反,不知两师曾面相讨论可归一是否。余答此处正见学问之需要。汝正当从此等处自有悟入。若他人尽可告汝一是,则又何待汝多学多问。余自入北大,即如入了一是非场中。自知所言触处有忤,然亦无自奈何。
    又有一生来问,师言老子出孔子后,又言出庄周后,除很近在燕京学报新有一文外,尚有其他意见否。余答,有之。彼云,愿闻其详。余答,此非一言可尽,余在上古史班上当有述及,君倘愿闻其详,可试来听之。彼乃哲学系四年级生,自是遂来余上古史班上旁听。越一年,来晤言,余听师上古史已一年,今信师言不疑。哲学系有纪念刊,当整理一年成篇刊入。不知师尚有所言未尽否。余答,有之。因请余再撰一文,亦同刊其班之刊物中,并告余,亦当请适之师同为一文讨论其事。余允之。余因续撰一文,连同彼同刊是年北大哲学系纪念刊中。而适之则竟未为文。后余自刊庄老通辩一书,已在余居时,距当年亦已三十年矣。此君载当年北大哲学刊者,余手边无之,容当觅得,再以补入。此君已忘其姓名,惟闻其留学德国,归国后,在大学哲学系任教。
    余与适之讨论老子年代问题,绝不止三数次。余曾问适之,君之先秦哲学史,主张思想必有时代背景。中国古人所谓知人论世,即此义。惟既主老子早于孔子,则老子应在春秋时代,其言亦当根据当时之时代背景而发。君书何乃上推之诗经,即诗经来论时代背景,亦不当泛泛分说乐天派悲观派等五种人生观,认为乃老子思想之起源。当知乐天悲观等分别,历代皆有,唐诗宋词中何尝无此等分别。即如很近世,亦复有此五等分别。何以老子思想独起于春秋时代,仍未有所说明。且如老子以下,孔子墨子各家思想,亦各有其时代背景。君书自老子以下,即以思想承思想,即不再提各家思想之时代背景,又何故。适之谓,君之刘向歆父子年谱未出,一时误于今文家言,遂不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