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薇山房文荟 历史古籍 华人德
  • 古薇山房文荟 历史古籍 华人德
  • 古薇山房文荟 历史古籍 华人德
  • 古薇山房文荟 历史古籍 华人德
  • 古薇山房文荟 历史古籍 华人德
  • 古薇山房文荟 历史古籍 华人德
  • 古薇山房文荟 历史古籍 华人德
  • 古薇山房文荟 历史古籍 华人德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古薇山房文荟 历史古籍 华人德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28.1 4.8折 58 全新

库存4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华人德

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

ISBN9787547926062

出版时间2021-0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

页数272页

定价58元

货号xhwx_1202439840

上书时间2024-06-15

智胜图书专营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蕴妙见于胸襟(丛书代序)王立翔

我的书法创作和学术研究

快炙背而美芹子——我的书法创作观

人生之半的转折

两本书

王能父师

沈子丞先生

萧退庵先生的晚年生活

沙曼翁先生

张充和先生

王路宾校长

北京大学书法研究社

的回忆——记与许德珩的几次会见

一次尊师爱生会

神出古异,澹不可收——评宋季丁先生的书法

畸人乘真,窅然空踪——怀念心龙

知音自有松风和——记胡伦光的篆刻和书法

情系雪域,梦回鲈乡——忆孙悦良

访美散记

美国行

在沧浪书社成立会上的发言

常熟“中国书法史国际学术研讨会”随感

一封旧信

从内容说到装潢

二八·中国苏州(相城)书法史讲坛师生互动

时的讲话

我对金石拓片题跋的见解和经验

中国石刻文献的种类及其演变

欧体和石经、雕版印刷

评帖学与碑学

敦煌写经书法

文字·伦理·书法

后记

内容简介:

本书是“海上题襟”第二辑之一种。本书汇集学者、书法家华人德先生随笔三十余篇,较为全面地展现了华人德先生为学、为艺的经历以及书法艺术创作,学术研究方面的成果。华人德先生以真挚朴实的文字记述了与王能父、沙曼翁、张充和、白谦慎等师友的交往,以及美国的访学经历。文章配有老照片、往来信札、相关书影等等,读来感人至深。华人德先生也是当代书法复兴的见证者和推动者。书中文字不仅是华人德先生个人经历的记录,也可作为当代书法发展的珍贵史料,向读者展现二十世纪后半叶至二十一世纪初书业发展的真实样貌。阅读本书,读者可全面了解华人德先生的艺术与学问,也可感受到那一代书法人的格局,意志与活力,以及他们为书法艺术创作,书法学术研究,民间书业发展,书法国际交流合作所做出的贡献。

精彩内容:

    我的书法创作和学术研究
    一、我的书法临道路
    我的读书年代,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有毛笔字课,在课堂上,是老师用大的米字格写了字样,挂在黑板上,照着临写。也有家庭作业,小楷是用毛笔抄课文。记得在五年级,有次我写好小楷出去玩了,回来父亲问我,本子上的字是我请谁代我写的。我说没有啊,他不信,说有些字像七十岁的老人写的。我急辩是自己写的,父亲也信了。从此我自信字写得不错,对毛笔字有了兴趣。
    十四岁清明节,我在书店买了本真卿的大字麻姑山仙坛记,天天临写。正式学书法是从这时开始的。以后不论生病、学校试或其他情况,包括在“”中和在农村插队务农,都没有影响我坚持每天临。
    大学以前所临的碑帖有:
    真卿麻姑山仙坛记、柳公权玄秘塔碑、赵孟頫重修玄妙观三门记(墨迹本)、隋龙藏寺碑、北魏元诠墓志元倪墓志石夫人墓志、东汉石门颂张迁碑曹全碑、前秦广武将军碑等。
    其中除龙藏寺碑和广武将军碑临时间稍短,其他都在两年以上。有些是交着临的。临、柳、赵三家之后,字写得漂亮了,但觉得三家的影子摆脱不了,于是开始往唐以上写。    唐以前的碑刻大多没有书写人的名字,点画结构少程式化,比较随意。而再上去到魏晋以前,则进人另一种字体——汉隶时代,已在钟、王之上了。
    二、“采铜于山”的治学思想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中都迁到农村、农场、林场、牧场去“接受再教育”。我在苏北靠近海边的一个农村插队四年,白天劳动,晚上和雨雪天临碑帖。没事也看看说文解字和一些历史书,说文解字是下农村前一位朋友送我的。后来进县城里的工艺厂工作了五年,厂里一个车间是专门生产仿古画的,我的工作是题款,靠写字吃饭了。我有幸和王能父先生在一起五年,朝夕相处,他是我老师,是苏州下放到苏北的书法篆刻家,比我大三十二岁,通文字学,擅作诗,人很和善,对我指导、帮助很多。他曾劝我学文徵明的字,因为以书写为职业,字须雅俗共赏,不要一味追求高古。我当时没有照他的话做,还是继续写石门颂和北魏墓志。他没有勉强我非要照他讲的去做,只是说石门颂结构松,不容易写好;魏碑刀刻痕迹太显露、太生硬,写时切忌做作。我想,魏碑结构紧,写汉隶何不参用其法呢?于是在隶书的结构上开始特别留意。
    当时我用的毛笔是长锋羊毫,已写了几年。所谓长锋也是比一般的羊毫稍长一些,那时店里没有那种细而特长的羊毫的。邓石如用长锋羊毫,写字“双钩悬腕、管随指转”,有些走碑学路子的书家也喜用长锋羊毫。但康有为不主张用捻管的方法。近现代沈尹默、潘伯鹰有文章谈到长锋羊毫,都不主张用,也不主张写字时捻笔管。王能父先生写较大的字也用长锋羊毫,调锋时捻转笔管。我也问过他:萧退庵先生写字是否捻管,他说好像也捻管。清代碑学派书家邓石如写字“双钩悬腕、管随指转”,而康有为不主张运指,认为包世臣的字伤于“婉丽”,根子在于运指。前人论书,各说各的,往往会让人不知所以。我写了几年长锋羊毫,写的字秃头秃脑,转笔调锋时要将笔管捻动,所以运笔也稍慢。长锋羊毫写出的字“拙厚”,这“拙”与“厚”,也正是碑学派书法所推崇的一个标准。故我写较大字(二寸以上)一直用长锋羊毫,并开始结合实践,对一些用具和技法进行思。
    我在北京大学读书的时候,看到顾炎武一篇论学的信札,云:“古人采铜于山,今人则买旧钱,名之废铜,以充铸而已。所铸之钱既已粗恶,而又将古人传世之宝,舂挫碎散,不存于后,岂不两失之乎?”这篇信札原是有人问他“近来知录又写成了几卷”而写的回信。顾炎武对当时一些文人纂辑前人的学识、文章,以为自己的学术成果,用鼓铸旧钱的比喻,来加以评斥,同时回答来信者说:你是把我的著作当废铜来看了,我一年来“早夜诵读,反复寻究,仅得十余条,然庶几采山之铜也”。
    说句笑话,也要怪顾炎武书名取得不好,叫知录,一年三百六十,每一条,不成几卷了吗?顾炎武这些话对我学书的取法,启发很大,使我下决心不再碰古代名家的字,而是广泛搜集秦汉至南北朝间的各种碑刻、铜器、砖瓦、简牍、写经等非名家书迹,庶几采山之铜。
    p14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