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两度奇相到东方商圣(范蠡传) 中国名人传记名人名言 刘俊生
  • 从两度奇相到东方商圣(范蠡传) 中国名人传记名人名言 刘俊生
  • 从两度奇相到东方商圣(范蠡传) 中国名人传记名人名言 刘俊生
  • 从两度奇相到东方商圣(范蠡传) 中国名人传记名人名言 刘俊生
  • 从两度奇相到东方商圣(范蠡传) 中国名人传记名人名言 刘俊生
  • 从两度奇相到东方商圣(范蠡传) 中国名人传记名人名言 刘俊生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从两度奇相到东方商圣(范蠡传) 中国名人传记名人名言 刘俊生

范蠡春秋末年战国初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实业家。他从楚至越,从越至齐,从齐至陶——三迁皆有荣名。为越相时,创兴一国,灭一国的,享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荣光。为齐相时,用三年时间让饱受天灾的百姓过上了安

13.3 3.0折 45 全新

库存17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俊生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070379

出版时间2021-0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字数270千字

定价45元

货号412_9787568070379

上书时间2024-06-15

智胜图书专营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其一,忠以为国,创兴一国,灭一国的。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为报父仇在夫椒大败越王勾践。范蠡向勾践进谏“屈身为奴以事吴王,徐图转机”。范蠡二十余年忍辱负重、呕心沥血,以其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宏远的谋略辅佐勾践兴复濒于灭亡的越国,创造扶危定倾。其二、智以保身,明白的政客。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起烹”的道理,范蠡急流勇退,弃相经商,泛舟五湖,又碾转入齐。当齐国遭受天灾,百姓流离失所,他扶危救难,再任齐相,三年助齐兴盛,再次辞相。其三、商以致富,兼济天下。他把治国之术用于经商,三次致家产千万金。他善于聚财,乐于散财,又肯帮助他人致富,聚财聚散,随心所欲;人们对这位驾驭财富得心应手的“商业英雄”顶礼膜拜。秦汉以后,范蠡一直被商家奉为——商圣、财神。

目录:

章  横笛牧牛痴
  1.生于乱世
  2.楚越结盟
  3.文种访贤
  4.隐名人越
第二章  吴越动戈布衣谏
  1.范蠡论“道”
  2.槜李之战
  3.三谏越王
  4.夫椒决战
第三章  辱身为国肝胆见
  1.被迫忍辱
  2.伴君事吴
  3.婉拒夫差
  4.尝粪问疾
第四章  节事图强誓伐吴
  1.灭吴九术
  2.全民皆兵
  3.美人妙计
第五章  破吴千秋竞不还
  1.舞榭馆娃
  2.郑旦悲歌
  3.伐齐杀伍
  4.一次别离
第六章  中原问鼎成霸业
  1.图霸中原
  2.笠泽之战
  3.悲情夫差
  4.勾践称霸
第七章  急流勇退泛舟去
  1.西施迷踪
  2.功成身退
  3.初泛江湖
  4.三个传闻
  5.五湖琴音
第八章  惨淡经营富贵乡
  1.围湖养鱼
  2.荆溪朱公
  3.勘察商道
  4.多元相济
第九章  青山不转流水转
  1.不速之客
  2.行迹江湖
  3.千里贩马
  4.白马饭庄
第十章  千金散尽还复来
  1.独山农庄
  2.“粜”之策
  3.出使燕国
  4.浮海出齐
第十一章  齐地再现陶朱公
  1.陶地朱公
  2.知地取胜
  3.千金赎子
  4.英灵化神
附录一  范蠡的著述
附录二  范蠡的基本思想

内容简介:

    范蠡忠以治国、勇以克敌、智以保身,不愧为治国良臣、兵家奇才。而且,他把治国之术用于经商,三次置家产千万金。他善于聚财,又乐于散财,愿意帮助别人发财,聚财散财,随心所欲。财富对他来说几乎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简直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人们对这位驾驭财富得心应手的“商业英雄”顶礼膜拜,在陶地民间,朱公完成了从凡人到圣人、由圣人到神仙的演变。秦汉以后,陶朱公一直被商家奉为祖师爷——商圣、财神。
    本书介绍了范蠡波澜壮阔、充满传奇彩的一生,展示了他很好的政治、军事才华,侧重讲述他弃政从商后创造巨大财富的种种传奇,同时也破解了英雄、给人们留下的许多不解之谜。

作者简介:

刘俊生 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硕士,传记作家,擅长以真实史料糅合艺术笔法的创作方式撰写人物,其作品既有传记文学的客观严谨,又有小说的生动情节,更具有历史的思辨视角,广受读者。已出版剑指欧罗巴:拿破仑全传海上骑士:尼米兹全传坐在轮椅上的巨人:罗斯福大传世界征服者:成吉思汗全传建立自我,追求无我:李嘉诚全传赌王:何鸿燊全传用意志战胜命运的传奇侍女:苏麻喇姑传等多部传记作品。

精彩内容:

    章横笛牧牛痴
    1.生于乱世
    春秋末期,诸侯争霸,中原狼烟四起。
    公元前519年(周敬王元年、楚王十年),吴王僚率公子光(即后来的吴王阖闾)等再度兴兵进攻楚国战略要地州来(今安徽凤台)。楚王急遣令尹田臼、司马蘧越率楚、许、蔡、顿、沈、胡、陈等国联军救援。联军六万余人直奔州来,气势浩大,吴王僚不得不避其锋芒,撤出了围困州来的主力,移军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待机而动。
    两军对峙数,突然从楚军中传出消息:督军的楚令尹田臼病亡。这一消息像爆竹,在楚、吴两军阵营里炸开了锅。
    楚军一边,未战先失主帅,军心早已动摇。蓬越年轻,阅历浅,威望低,指挥不了多国联军。为了稳住阵脚,无奈之下,蘧越决定将楚军的嫡系撤回鸡父山,同时将附庸国的军队分成两部分,分别布置在鸡父山的东北和正南,以作为楚军的屏障。
    对蘧越这样的部署,联军大都敢怒不敢言,只有陈国一个名叫百里良的百夫长忍不住发了几句牢:“司马大人如此分亲疏,此围难解;况且两个犄角伸得太远,主帅难以及时了解军情变化,更不便了解吴军的变化,肯定会吃亏啊。”
    没想到此话传到蘧越耳中,他当即令人把百里良关押起来,军法从事。按例,妄议者应斩,但因大战在即,从轻发落,改为鞭一百。执鞭者是楚军的一个伍长,叫范诚。因敬佩百里良的胆识和刚直,范诚对他手下留情,擅自减至五十鞭。
    再说吴军那边,吴公子光认为,楚联军同役而不同心,今又新丧主帅,士气受挫,建议乘机进击,以奇袭取胜。吴王采纳公子光的意见。
    吴王将吴军分为三路:公子光率中路主力直插鸡父山,于七月二十九突然出现在楚军帐前。蘧越的美梦被打破了:原以为吴军要攻击楚军嫡系,需先与六国联军交锋,即使能突破线,也是筋疲力尽,再跟楚军主力交战,恐怕毫无胜算。但没料到吴军以突然袭击的战术避开屏障直打楚军主力。仓促之下,楚军来不及列阵,纷纷败退。
    吴王亲率右路军对付沈、胡、陈三国军队。以不征战的三千名囚犯为诱兵攻击,主力则预先埋伏。刚接战,吴国诱兵便佯败后退。三国军队贸然追击,痛遭伏击,胡、沈国君及陈国大夫被俘。
    公子掩余率左路军主力对付许、蔡、顿三国军队,他采取的是攻心战术。他释放胡、沈国战俘,使之奔向许、蔡、顿三国军队中,诈呼沈、胡国君被杀。吴军乘势进击不战自乱的三国军队,将其击溃。
    范诚随楚军溃退。刚跑几步,他突然想起了那个挨了鞭打的百夫长,于是又折回去寻找他。在临时搭建的茅棚里,百里良满身血痕,一动不动地趴在那里。范诚一把背起他跑,也不管他是死是活。好在范诚身魁体壮,一气跑出四里来地,见后面并无吴军的追兵,这才长长地舒了一气。
    “发生了什么事?我们要去哪?”百里良早醒了,但一直不得机会问清逃跑的原因。这时,范诚停下来,他才从范诚的肩上挣脱下来。
    “楚军败了,我背着大人逃命啊。”至于要去哪,范诚也说不清楚。百里良此时才发现楚军的大队人马早已全无踪影。“兄弟,你还是追赶大军去吧,不要因为我成为一名逃兵。”百里良含着歉意说道。
    “某若是怕你连累,又何必回去寻你?某感佩军爷的耿直,愿与你同行。”范诚说话直爽憨实。
    “兄弟有恩于我,本该患难与共,但你楚我陈,你西我北,不同路啊。”
    百里良一句话让范诚转过神来:是啊,两个不同国别的败兵怎么能一起走呢。
    范诚是楚国宛县三户寨人,世代以农耕、渔猎为生。范氏祖辈家贫,人丁又不旺,常受人欺辱。范诚从小喜好舞刀弄棒,加上身高体壮,英武逼人,家中难堪的境遇才有所改观。正因如此,每逢楚国发生大的战争,范诚被征召参战,征战结束,便再回原地,该干啥继续干啥,官府酌情给点补偿或奖励。这次已是范诚第三次出征,他也算是个有资历的老兵了。
    百里良是陈国贵族之后,博学多才,具有军事天赋,而且侠义心肠、能言善道,广交天下好友。只因陈国是楚国附庸国,才使他英雄无用武之地。
    此时,夜渐深。百里良和范诚饥肠辘辘,只得相携来到一户农家,讨了点吃的,然后躺在草棚里。两人彻夜叙谈,深感志同道合。随后,通报年龄,正巧同庚,都是24岁,便结成生死兄弟。
    第二天清晨,二人道别,百里良从怀里摸出一镒金子,塞到范诚手里,说:“仁兄此番回去,官府定然不会接济,一家老小生计堪忧,这点钱权当是解一时之急。”
    范诚推让再三,怎奈百里良盛情难却。他感激道:“兄长如此慷慨,也许能活我一家人命,来定当报效。”
    百里良说:“仁兄有好身手,心地慈善,我有一至交,叫辛研,人称计倪,居晋国蔡丘濮上。乃辛氏望族,才势俱备,知其名者甚众,不妨前去投作舍人,他必有可为。”
    范诚与百里良分手后,夜兼程赶回家里,时已人秋。本该秋忙,但他家的稻子被水淹了,颗粒无收。老母雍氏、妻子薛氏、儿子范伯三人每都以野菜稀饭果腹。只盼望他征战归来,能得官府几斗大米的赏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