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的方法 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人生忠告 社科工具书 (西)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
  • 学的方法 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人生忠告 社科工具书 (西)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
  • 学的方法 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人生忠告 社科工具书 (西)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
  • 学的方法 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人生忠告 社科工具书 (西)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
  • 学的方法 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人生忠告 社科工具书 (西)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
  • 学的方法 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人生忠告 社科工具书 (西)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学的方法 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人生忠告 社科工具书 (西)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

1. 诺贝尔奖获得者、“现代神经科学之父”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的传世之作;2. 一经问世即轰动西班牙,连续再版,并被译成多种语言全球的百年经典;3. 帮助你深度洞察学心理的10种认知陷阱,熟练

23.2 4.7折 49 全新

库存8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西)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ISBN9787545562699

出版时间2021-0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

页数264页

字数148千字

定价49元

货号300_9787545562699

上书时间2024-06-15

智胜图书专营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诺贝尔奖获得者、现代解剖学与神经学之父倾囊相授学和研究的实用经验。 高度浓缩了卡哈尔在科学研究和大学执教中的学和研究经验,助力、青年学者建立正确的学、研究的态度和方法。 众多大、科研新手、青年学者的阅读书籍。 在中文版首版基础上收录作者多幅高清神经元手绘图及中文版作者自传节选。

目录:

卡哈尔:在神经元中探索生命的奥秘

19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奖词

前言

引言

章新手的四个认知陷阱

陷阱一过分崇拜

陷阱二重要的问题都已经被解决了

陷阱三过度关注应用科学

陷阱四认为自己缺乏能力

第二章研究者不可或缺的精神素养

独立判断

持久的专注力

献身真理与渴望荣耀

爱国情怀

对科学创造的爱好

第三章缺乏意志力的几类研究者

浅薄的涉猎者和空想家

嗜书狂和夸夸其谈者

自大狂

仪器崇拜者

格格不入者

理论家

第四章有益于科学工作的社会因素

物质支持

事务工作与研究工作是可以兼顾的

婚姻及家庭

第五章科学研究的几个阶段

观察

实验

实用设

证明

第六章怎样撰写科学

对科学贡献的判断

参文献

评判的公正与礼貌

如何描述方法

结论

图示的重要

风格

科学著作的发表

第七章研究者如何做老师

一种批判的乐观主义

怎样指导经验不足的研究者

附录一学者生涯

成为解剖学教授

次研究尝试

事实与理论之争

斯德哥尔摩之旅

附录二圣地亚哥·拉蒙一卡哈尔生

内容简介:

本书是科学界传奇、1906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的传世之作,先发售出版时即轰动西班牙,是被译成多种语言在全世界至今的百年经典,是很多大、青年学者的阅读书籍。为帮助青年们建立正确和积极的学和研究的态度、方法,少走弯路,重燃学和研究的热情,卡哈尔将科学研究的经验和大学执教中的真知灼见高度浓缩成本书,指出了、青年学者普遍会面临的认知陷阱,提出了学和研究所需的素养和精神、方法和作、撰写要点,并对应该具有的婚姻观、爱国情以及影响学和研究的社会因素等表达了自己的见解。不管是苦于做不好研究、写不好学术的大,还是正着手一项研究项目的青年学者,本书都将给予切实的启发和帮助。

精彩内容:

    陷阱一 过分崇拜
    我相信,过分推崇那些的科学人物的观点和言论是年轻研究者容易犯下的也是不幸的错误之一,他们坚信某些特定的问题连碰都不能碰,更不用说解决它们了,因为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
    人们对天才的过分尊重往往源于对公的追求和自身的谦虚,二者都是无可厚非的,当然也值得赞扬。然而,这种想法在一个新手的头脑中占据的位置,会立刻削弱其创造力,阻止原创工作的正常进行。正如同样都是缺点,如果非得从中选出一种的话,傲慢自大比羞怯自卑好得多。衡量一个人的勇气大小只有两个基准点:征服困难或被困难征服,过分谦逊只会使人逃避战斗,犹豫退缩的行为则实在可耻。
    当某人不再盲目地沉浸在阅读印成铅字的天才的作品使之产生的那种自欺欺人的满足感之中,而是走进实验室去验证自己的一些新奇而切实的想法时,崇拜英雄的情结会消退,取而代之的是自尊和自信。
    人物常常是天才,偶尔表现得像个孩子,但是并非完人。即使将天才的成果加以批判的分析而找不出一点儿错误,我们仍要记住:天才在某一特定领域的发现与那些尚未发现的事实相比,几乎是微不足道的。每个人早已从自然那里获得了一笔用之不竭的财富,实在没有任何理由嫉妒我们的前辈,或者像亚历山大(alexander)大帝那样,在其父(philip)多次征战胜利之后埋怨他:“我的父亲是不打算留一些地方等我去征服了!”    诚然,自然科学中的某些概念看上去已经十分、无懈可击并且流传久远,如同朱庇特(jupiter)头脑里诞生的智慧女神密涅瓦(minerva),是一种近乎神圣的铁律,仿佛是一下子从某个神奇的头脑中产生的一样。但是,当了解到得出这些结论所付出的时间、努力、耐心、坚持不懈,以及经历的忧虑磨难、更改修正甚至灾祸与不幸等,所有这些因素对成功的贡献都不亚于研究者本人的天才时,我们不会把这些成果看得过于不可思议。我们可以在人体组织具备的各种功能方面发现同样的道理,单独检查脊椎动物的眼睛或者耳朵时,它们的构造足以让人惊奇不已,让人看来这些组织不可能仅仅是根据自然法则简单组合作用的结果。但是,当想到生物系统发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所有的退化和过渡形式时,例如早期如果没有纤毛虫和蠕虫类生物那几乎不成形的眼部轮廓,后来也不会发展出低等脊椎动物那复杂的眼部组织,我们的惊奇并没有减少,而且对于自然界的生物变化、相关、自然选择和适应等机制有了更深的认同。
    如果科研新手的导师没有拿前人的辉煌成吓唬自己的,而是向他们阐释每个科学发现的背景和由来,以及中间必然出现的一系列错误和失策等,这种做法对来说是很好的激励——因为从常人的思维角度来看,这样的信息对于准确地描述一个科学发现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元素。类似这种巧妙的手段可以让体会到发现者不仅是智力杰出、解决问题能力高超的天才,而且从根本上说是像你我一样的普通人。
    新手不但不能在面前自惭形秽,还必须明白一点——根据一条残酷但不可避的法则——只有敢于质疑和反驳,自己的涯才会得以前进。后起之秀通过批驳和削弱历或者同时代的前辈提出过的理论,从而在科学探索领域赢得一席之地的事例屡见不鲜。非常有名的例子有许多,例如伽利略驳斥亚里士多德(aritotle)的重力观、哥白尼(copemicu)打破托勒密(ptolemy)提出的宇宙体系论、拉瓦锡推翻施塔尔(tahl)的燃素说,以及魏尔肖反驳施旺(chwann)、施莱登(chleiden)和罗班(robin)三人主张的自然发生论等。这一法则十分普遍而不可抗拒,它展现在所有科学门类中,甚至级别大力度优惠的研究者也适用它。如果我斗胆把自己也列入前面的例子之中的话,那不得不提到,我初在神经中枢方面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研究遇到的个需要自己去推翻的障碍,那是格拉赫和高尔基支持的脑灰质结构中存在“弥散神经网络”的错误学说以及在神经信号传递方面的不正确的见解。p1518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