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疑"本正经 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的守望与行走 散文 胡文东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16.4 2.1折 78 全新

库存2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胡文东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9038286

出版时间2020-1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304页

字数356千字

定价78元

货号423_9787569038286

上书时间2024-06-15

智胜图书专营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章 疑之思

节 主张

素朴清朗,气象峥嵘

自主阅读,有一个“疑”字了得——浅谈阅读中质疑品质的培养

会学·学问·乐学——浅谈语文课中主体地位的落实

精讲·巧问·多读

语文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变通,凸显模式生机——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模式的灵活运用

让好课的评价标准更素朴些

第二节 研究在线

双向互动,自主评改——小学作评改的实践探索

导学“四段式”模式初探

教师备课,请先弄清“我要到哪里去?”——浅谈小学语文课堂目标的制定

优化结构,展现训练过程

启迪创造思维,激发创造想象——小学语文创新学案例评析

对比读悟,言意兼得——《大禹治水》中对比方法的运用

重视过程目标,突显主体地位

语文中渗透思想教育方式种种

走出语用误区,增强语言训练实效

明确思维训练目标,掌握思维训练方法——谈读写中思维策略训练

一张试卷之外的试——小学语文听说能力检测的设想

第二章 疑之行

节 建模

“质疑一探究”阅读模式——《大禹治水》课堂实录与评析(三年级)

“问题一研读”阅读模式——《“扫一室”与“扫天下”》设计及自评(四年级)

“疑思—辩读”阅读模式——《尊严》单元主题阅读设计及反思(五年级)

“疑思一悟创”阅读模式——《我们的错误》设计(五年级)

“抛砖—引语”作模式——《看哑剧表演》作实录及断想(四年级)

“一问一课一法一文”教研行动模式——以《圆圆的沙粒》为例(三年级)

第二节 同课异构

《爷爷的毡靴》设计a

《爷爷的毡靴》设计b

一双毡靴,左右课堂——《爷爷的毡靴》同课异构反思

第三节 举隅

《丑小鸭》案例评析

《李时珍》模块设计

《趵突泉》设计及评析

《谁说没有规则》设计及反思

《小英雄雨来》设计

《威尼斯的小艇》设计

第三章 疑之悟

节 他山之石

有感于“课”

为什么三年级要做五年级的作业?——观张祖庆《和时间赛跑》遐想

要敢于说,更要敢于做——观薛法根《三个小伙伴》随想

信手拈来,横生——感悟支玉恒的幽默艺术

小也能读《上下五千年》?——观韩兴娥《上下五千年》随想

试命题,别让“雾里看花”

诊断·反思·成长——杨东谈语文课改的启示

如何引导理解词语——由孙双金《拉萨的天空》词语想到的

也谈教师的自由与——由陈大伟观课议课想到的

靠近我,成你

“生成”写给老师们的心里话

如此创设情境,还是不要为好!——由孙双金老师“神往”一词想到的

摒弃以乱真,回归教育本质

举实例?打比方?做比较?——浅谈说明方法的判定兼与教材编者商榷

斯人已去,大爱长存——走近陶行知

第二节 三省吾身

我为什么不会备课?

引导学会自主提问

是奇遇,还是必然?

这个错别字,究竟该不该指出来

春夏之争的启示——《四时田园杂兴》一得

需要更多的激励与个别指导

作指导,我为什么还是“老调重弹”?

熟悉的地方也有“新风景”

精心设问·巧妙导问·适时追问——课堂中“问”的三重境界

一节 作评改课

备课,请把课文多读几遍

让每一个都成为主角

将循环记进行到底

选材·构思·表达——写实作文策略abc

拒绝麻木

第三节 低吟浅悟

重读贺卡,感受

鸽子飞进教室了

聆听花开的声音

一场风雨雷电的故事

两份特殊的“用稿通知”

给我取名字

引人深思的“池塘”

孩子,我拿什么感动你?

“老师,你给你的妈妈洗过脚吗?”

一瓶矿泉水

一句心里话

无论……都

钱包事件

孩子,你的错也让我反思

第四章 疑之源

节 半亩方塘

回味那本《随便翻翻》

做,教——《陶行知教育文选》的启示

《杜甫传》读后感

教师=(教书+育人)×服务——读《校长向我道歉》有感

,做好为明天买单的准备——读《明天谁来买单》所想到的

做个会休闲的教师——读《教师的人生与专业成长》有感

态度决定——读《没有任何借》有感

徜徉,在美的风景中——《美的历程》读书心得

……

内容简介:

全书一共分为四个章节:“疑之思”一章主要收录了本人对“质疑”“疑思”模式的理思,其中有些文章也是自己对语文热点问题的拙见;“疑之行”一章主要是自己在各级学术研讨活动中执教过的研究课、示范课的部分设计或实录,其理念尽可能体现“质疑”“疑思”模式的特点;“疑之悟”一分为三个小节;“疑之源”一章主要收录了本人的部分读书心得、回忆恩师的文章和对身边一些教育问题的思。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