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家磨 中国现当代文学 花盛
  • 党家磨 中国现当代文学 花盛
  • 党家磨 中国现当代文学 花盛
  • 党家磨 中国现当代文学 花盛
  • 党家磨 中国现当代文学 花盛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党家磨 中国现当代文学 花盛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18.1 3.7折 49 全新

库存23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花盛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21211078

出版时间2021-0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

页数352页

字数143千字

定价49元

货号303_9787521211078

上书时间2024-06-14

智胜图书专营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0

目录:

辑一草木之欣

青草坡003

羊藿008

迁徙014

一棵树的孤单027

白桦林030

探春花开038

野菜040

花椒红了045

辑二时光如歌

水磨051

庙山记忆054

钟声075

秋天的怀念077

麻雀080

布鞋082

时光里086

牧歌092

心怀故乡100

辑三洮水留痕

书房109

太儿滩112

洮河边的花儿115

过年138

移动的锅台142

庙会145

羔羊的路148

石门金锁165

 坚守和离开,都是生活(代后记)170

内容简介:

党家磨是诗人花盛的首部散文集,内容以描述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大山深处洮河畔的乡村生活、民俗风情、外迁移民和乡村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为主,集中体现了作者对生活和故乡的热爱。作者以朴实无华的文风、通俗的语言和“在场”的视角描述对底层人事物的关注和悲悯,也渗透着对人生和命运的独特感悟与体验,具有浓郁的故土情怀和乡愁意识。

作者简介:

    花盛,藏族,甘肃甘南人。作品散见诗刊民族文学青年文学诗选刊星星青年作家美文等刊,入选多种选本。曾获靠前散文诗人奖、甘肃省少数民族文学奖、中国散文诗天马奖、甘肃黄河文学奖等多个奖项,入围2015华文青年诗人奖。著有诗集低处的春天党家磨3号,散文诗集六个人的青藏(合著)等。系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文艺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7期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培训班学员。

精彩内容:

    青草坡
    看见青草坡等于到了老家。在绿浪里爬坡下坡,左拐右拐,等望见一座倒扣的墨斗般的大山时,那是青草坡。
    若在冬,这是一种奢望。阳光温暖,风却尖利,满沟掠夺,令人心生寒意。风掀掉盖在柴火堆上的油布,扔出几里之外,又撕起木门上破旧的对联,揭开山野厚厚的棉被,差一点将我们和牛羊一同推下青草坡。我家在这个风,在洮河岸边,青草坡下,一个叫党家磨的地方。
    村子极小,以至于在地图上找不到。2008年,被誉为“陇上都江堰”的九甸峡水利枢纽工程启动,村子迁移到了大漠深处的瓜州县广至藏族乡。还好,新版地图上有地名“党家咀”,也算是一种安慰,我们可以指着地图对子孙后代说,记住,这是我们的老家。
    村子仅二十六户人家,但姓氏庞杂,有党、豆、孙、朱、唐等。前后都是大山,村子像一个鸟巢,夹在中间。风撼不动大山,直往巢里钻。冷,我们去前山捡柴火,像鸟雀筑巢,一根一根衔来。前山叫青草坡,不叫青草山,顾名思义是长满青草的山坡。在老家,以“坡”命名的山和村子很多,比如安家坡、张家坡、梁家坡、桦林坡等等。事实上,青草坡不仅青草茂盛,且林木繁密,有白杨、白桦、柳树、青冈、沙棘、马尾松及许多叫不上名的树木。
    青草坡可谓村里的一座“宝库”。天冷了,提起背篼进山,背回柴火取暖。人饿了,挎着竹笼,唤两三姐妹,采来蕨菜、蘑菇、毛榛充饥。没钱了,扛起镢头,夹着麻袋,挖回党参、柴胡、黄芪换钱。农具坏了,溜进青草坡,寻得好料,自己做工具。心烦了,躲进山林,扯着嗓子,吼几句秦腔或洮州花儿,以泄心中悲愁。
    老村子迁移后,淹没区上方为五保户修建了一檐水红砖瓦房,算是个全新的村子。七个五保户,大都没有劳动能力,前几年死了两个。我进村时,他们正在青草坡对面的墙旮旯太阳,东拉西扯,聊一些鸡零碎的事,于他们而言,也是事关切身利益的“大事”。他们除了整天跟着太阳从东墙根挪到西墙根外,几乎无所事事。其中一个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简单的一三餐也难以保障。幸好,有大力度优惠生活保障补助,每月按时领取,否则他们是一片雪花,一见阳光化了。
    看到有人来,他们的声音戛然而止。
    你来了?老豆一眼认出了我,拍了拍屁股上的土,一摇三晃地迎过来。老豆,五十多岁,单身,和母亲住在一起。母亲七十多岁,眼睛看不见,走路几乎靠爬。较之于其他五保户,老豆算是稍有劳动能力的。
    时间长了,想回家看看。我说。
    都淹没了,没啥可看的了。老豆满脸胡楂,挤出一丝笑容。
    有你们在,有青草坡在啊。我说。
    这里剩下我们几个,老儿不堪的,指不定哪天说死死了。老豆说得轻描淡写,我却听得五味杂陈。
    和他们一一打过招呼后,老豆带着我四处转。淹没区以上的田地,新栽了花椒树、白桦树、落叶松等。野草疯长,比肩齐高,近乎吞没树苗。没有了牛羊骡马啃食,野草更加任妄为,没有了人拔草、割草,它们更是随心所欲,甚至无法无天。
    拨开野草,到了青草坡脚下。回头,看老豆跟不上,我说,你回去吧!老豆招手,让我等等。青草坡右边是蕨秧沟,主要放牧牛羊骡马,沟里有条小溪。那时,蕨秧沟几乎全是牛羊骡马,草木被践踏得所剩无几,小溪也奄奄一息。牛羊骡马趁牛倌开小差,偷偷钻进青草坡。尤其是阴雨天,牛倌躲进窝棚,它们更加肆无忌惮,成群结队地进攻青草坡。青草坡成了它们的天下,牛倌心里明白,却佯装不知。别说牲,饿极了,人也如此。牛倌是村里专门雇来放牧的,其任务是替大家放牧牛羊骡马,食宿每家每户轮流负责。老豆,曾经也是一名牛倌。
    老豆放牧时,知道牛羊什么时候喜阴,什么时候喜阳,什么季节容易生病,什么季节脱毛。在他放牧过程中,谁家也不曾丢失过牲,也不曾因山高坡陡摔死过牲。时间一长,老豆成为周边十里八乡的好牛倌,不少村子派人前来出高价雇老豆去放牧,都被老豆拒绝了。老豆说,他生是党家磨的人,死是党家磨的鬼,青草坡是他的天地,哪儿也不去。很多人说,老豆太固执,死犟死犟的,活该娶不到媳妇。老豆并不在意这些,他只知道那些“千军万马”是自己的青春,是自己活着的意义。
    20世纪初,村里年轻人兴起打工潮,撇下土地,一个个进城打工。出门前土里土气,回来时洋里洋气,有的还带来了外地女朋友。打工的话题,成为年轻人茶余饭后乐此不疲的谈资。那时,老豆母亲还能拄拐行走,看着老豆一直娶不上媳妇,甚是着急,劝老豆过完年也去进城打工。村里年轻人也劝老豆,别放牧了,进城打工比放牧挣得多。过完年,看着那么多牛羊无人看管,老豆心里不是滋味。他母亲找到堂叔,让他带老豆进城打工,堂叔极不情愿,说老豆患有残疾,打工没人找他干活儿,挣不了钱,家里也顾不上,还是死心塌地地放牧。在他母亲近乎乞求下,堂叔带着老豆进城。
    城市的繁华让老豆眼花缭乱,来来往往的车流让老豆无所适从,走路小心翼翼,如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