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四合院 中国历史 贾珺
  • 北京四合院 中国历史 贾珺
  • 北京四合院 中国历史 贾珺
  • 北京四合院 中国历史 贾珺
  • 北京四合院 中国历史 贾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北京四合院 中国历史 贾珺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48.2 6.1折 79 全新

库存10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贾珺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197744

出版时间2009-0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

页数544页

字数228千字

定价79元

货号xhwx_1202119855

上书时间2024-06-13

智胜图书专营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壹·四合院与北京城

中国合院住宅的演变

从元大都到明清北京

胡同空间

贰·四合院的基本格局

典型四合院布局

四合院的并联组合形式

带花园的四合院

四合院中的庭院景观

叁·四合院的建筑构成

屋有三分

台基

屋身大木作

外墙

屋顶

外檐装修

内檐装修

家具陈设

肆·四合院的房屋类型

大门

垂花门

正房

厢房

耳房

倒座房

后照房

游廊

照壁与院墙

伍·四合院的建造施工

测定向

夯土筑基

石作

木料加工

榫卯

叠梁架屋

砖作

瓦作

木装修

雕饰

油饰彩画

陆·清代经典府宅四合院撷英

孚王府

恭王府

崇礼宅

文煜宅

麟庆宅

张之洞宅

荣源宅

纪昀宅

柒·近现代名人故居四合院例说

鲁迅故居

郭沫若故居

老舍故居

茅盾故居

齐白石故居

梅兰芳故居

捌·四合院的内涵与生活情韵

禁忌

伦理秩序

隔绝内外

静美天地

雅居生活

结语

参书目

致谢

插图目录

内容简介:

说起老北京的代表建筑,恐怕人人都能数得上一大串:故宫、天坛、北海、琉璃厂、国子监、潭柘寺、白云观各有各的魅力,各有各的奥妙。这些城门、宫殿、坛庙、园林、寺观像一块块的宝石,镶嵌在北京这个聚宝盆一样的古城内外。但是,仅仅拥有如此建筑的北京还称不上是真正完整的北京,那些分布全城的四合院同样是老北京遗产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同样蕴涵着悠远浑厚的京味与京韵。
四合院是北京典型的住宅形式,撒满了城内的每条胡同。
四合院由大门、倒座房.垂花门、正房、厢房、后照房等不同房屋组成围合的院落空间,并且根据主人的身份和住宅的规模可以演变出各种繁简不同的组合形式。方正对称的格局、尊卑有序的空间,浑厚敦实的风格,浓荫遮蔽的院落.隔绝尘嚣,自成一方天地也成为北京人理想的生活场所。其中的建筑都采用典型的北方官式手法砌筑,彩凝重,表现出北方端庄大方的风格,与素雅灵秀的江南建筑形成鲜明的对比。
自元代以来,无论是王公大臣、富商巨贾,还是文入学士、普通百姓,都住在大大小小的四合院中。从广厦连屋的大宅门,到格局紧凑的小户人家,北京四合院演绎出辉煌与淡交织的无数篇章。敞亮的院子、宽阔的正屋、秀丽的垂花门、灵巧的厢房,承载着北京人几百年来的常生活,散发着经久不息的永恒魅力。
如果把城墙比作北京的皮肤,故宫比作北京的心脏,那么遍布全城的四合院是老肉。一旦失去了大片的四合院,北京也失去了城市的肌理血脉和几百年流传下来的淳厚气息,变成一个没有灵魂的二流城市。珍爱四合院,保护四合院,把这些珍贵的建筑及其中所蕴涵的传统继续传承下去,是每一个热爱北京的人的共同责任。

精彩内容:

屋身大木作    大木作与小木作台基以上的“中分”――屋身部分为复杂,是房屋的主体,基本上都用木头构筑而成,而且根据各自的功能,又分成大木作和小木作两个系统。大木作主要包括柱、梁、枋、檩、椽等等构件,承担着房屋整体结构的任务;小木作包括门窗、天花以及室内隔断等等,主要负责建筑的围合、分隔以及内外的装修任务。打个比方来说,大木作是一座建筑的骨骼,而小木作只是皮肉。    大木作和小木作分工明确,具有很高的科学。大木作是建筑重要的部分,因为整个屋顶或者楼板依靠大木作系统才能支撑起来,而小木作和砖墙只起辅助作用而不直接承重,所以中国古建筑也经常被形容为“墙倒屋不塌”――只要梁柱不倒,房子当然不会塌。一座房子中,梁柱等大木作构件是长期保持不变的,但作为小木作构件的门窗和隔断之类却可以经常根据主人的喜好而得到更换或改造。在这里先介绍大木作部分。    抬梁式构架中国古建筑大木作的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其中常见的是抬梁式,北京四合院中的房子也都采用这种形式来建造木构架体系(图3―3―01)。    抬梁式的基本是首先在台基上竖立柱子,然后在柱子顶部承托横向的梁,梁上再竖立一种矮柱子。这种矮柱子清代名叫瓜柱,早先的时候又叫童柱、蜀柱和侏儒柱,都是形容其短小。瓜柱上再承托梁,梁上再加瓜柱,这样一层一层地抬上去,上面的那层梁上竖立一根位置优选的脊瓜柱,由此构成一个坡屋顶的轮廓。然后在每层梁的头上分别搁上檩条,檩条上钉椽子,铺上望板,后再铺上瓦,完成了重要的大木作构架系统。此外,柱子之间还需要用一种横向的枋子加以串联,枋子并不承重,主要是为了加强柱子彼此之间的联系,形成更稳定的整体结构。    柱柱子根据具体位置不同,一般都有专门的名字。比如外面的那圈柱子叫“檐柱”,里面的一排柱子叫“金柱”,角部的柱子又叫“角柱”,位于进深方向中部位置的叫“中柱”。一般里面的金柱要比外面的檐柱粗一点。柱子是整座建筑结实的构件,我们经常会把一个团体或者家庭中负担多的核心人物称作“顶梁柱”,反过来也正好说明柱子对于建筑的核心地位。柱子的底部落在石柱础上,上端支撑横向的梁,形成稳定的框架结构(图3―3―02)。    梁梁有长有短,也各有特定名称。按清朝的规矩,需要数数这根梁的上面一共承托了多少檩条,有几根叫“几架梁”,比如说梁上有三根檩子,叫“三架梁”;有六根檩子,叫“六架梁”,依此类推。梁的断面一般都是方形的,只把边棱做成小圆弧,显得更好看一些(图3―3―03)。四合院正房一般都带有前廊,前廊柱子上承托的梁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抱头梁”,在柱顶露出半个梁头来。    檩檩又叫檩条,垂直放在梁头上,根据位置的不同各有专称。下面屋檐处的那根叫“檐檩”,上边屋脊处的那根叫“脊檩”,其余都叫“金檩”。檩条的断面都是圆形的,与梁的方形截面不同。在所有的檩条中,脊檩的地位为重要,我们经常说“雕梁画栋”,这个“栋”字原来专指脊檩而言。一座房子安装脊檩是重要的步骤,通常要举行特殊的仪式庆祝一下,用作脊檩的木料还会披上红布,好像出嫁的新娘子。整个过程被称作“上梁”,亲朋好友常常被邀请过来观礼,像过年一样热闹。    椽檩条的上面是密密麻麻排列的椽子。从檐部位看,一长排椽子好像是牙齿一样(图3―3―04),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里面曾经形容说“檐牙高啄”,指的是椽子的样子。外面的一排椽子叫“飞椽”,紧挨着飞椽的是檐椽,上面靠近屋脊的叫“脑椽”,其余都叫“花架椽”。北京四合院建筑的飞椽的断面大多是方形的,而其余的椽子都是圆形的,所以有个诀叫“圆椽方飞”。当然有时也会有例外。椽子大多有8~10厘米粗,以前有句成语叫“如椽之笔”,主要用来赞美某人的字或文章写得好、有力度,好像是用椽子那样粗的笔写出来的。    枋枋子是重要的辅助构件,虽然不直接承托重量,却对整个承重系统的稳固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枋子基本上都位于柱子之问,通过拉牵来加强相互联系。通常每一根檩条的下面都带着一条与自己行的枋子,二者之间用薄薄的垫板连着,组成一个合作队伍,统称为“檩垫枋”,又叫“檩三件”。外檐面宽方向上檐檩之下、檐柱之间的枋子叫“檐枋”,重要的建筑在这个位置要设置两根额枋,分别叫大额枋和小额枋,好像是兄弟俩。大额枋的上面一般还加一道板枋。如果建筑的前后有廊子的话,会在进深方向的柱子之间也都布置一根枋子,叫穿插枋。大大小小的枋子纵横穿插,把整个柱网箍成一圈整体,不容易倾斜、倒塌。    望板椽子上头铺一层木板,叫望板,大概是因为从下面能望得见的缘故。铺到望板为止,大木作结构的工作基本上差不多了。    模数制度中国古代建筑的大木作使用特殊的模数制度。具体地说,是把建筑某一个关键构件的尺寸作为一个基本的权衡指标,其余所有的构件尺寸都与这个基本尺寸存在固定的比例关系,这种计算方法叫模数制度,而用来承担权衡标准的构件尺寸叫基本模数。每座建筑根据等级高低和规模大小,会首先确定其基本模数的具体数值,然后再一一推算各种构件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当然,这个推算比例也允许根据实际情况作的灵活调整,但不能超出规范的限额。    以四合院建筑为例,其基本模数是外侧檐柱的直径,先把这个尺寸定下来,其余的所有大木作构件都把这个尺寸作为模数来计算自己的尺寸,比如金柱的柱径是檐柱径再加1寸,五架梁的高度是1.5倍檐柱径,厚度是1.2倍檐柱径,檩条的直径与檐柱径相同,椽子的直径为1/3檐柱径,依此类推。    模数制度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很好的科学,可以方便计算,简化设计过程。更重要的是,这种方法严格保证了建筑的安全和合理,同时也保证了和谐美观的比例尺寸。    p4651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