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秩序的建构(增补版) 法学理论 季卫东
  • 法治秩序的建构(增补版) 法学理论 季卫东
  • 法治秩序的建构(增补版) 法学理论 季卫东
  • 法治秩序的建构(增补版) 法学理论 季卫东
  • 法治秩序的建构(增补版) 法学理论 季卫东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法治秩序的建构(增补版) 法学理论 季卫东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70.1 7.2折 98 全新

库存64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季卫东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67475

出版时间2019-0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502页

定价98元

货号xhwx_1201930009

上书时间2024-06-12

智胜图书专营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编  制度创新的关键
法律程序的意义
――对中国法制建设的另一种思
一、序言:作为制度化基石的程序
二、现代程序的概念与特征
三、现代程序的结构与功能
四、程序与现代社会
五、中国法律程序的缺陷
六、结语:程序建设的程序
法律解释的真谛
――探索实用法学的第三道路
一、两种法律解释观
二、关于议论的法学理论
三、怎样解释中国的法律解释
四、结束语:分析判决理由
法律编纂的试行
――在事实与规范之间的反思机制
一、法律试行的概念和类型
二、法律试行的实践和问题
三、法律的反思化与试行的理表露
四、结束语:试行与思实验的结合
法律职业的定位
――本改造权力结构的实践
一、现代中的职业法律家群体
二、科举信仰与法律家的地位
三、法律教育和学识的价值
四、管理体制改革的起点――权合理化
现代市场经济与律师的职业伦理
――法律人文主义话语的比较分析
一、经济伦理、法治以及律师的职业信念
二、法务市场中的二律背反
三、中国律师事务所国营化的逻辑
四、共同体自律与伦理的话语空间
五、结束语:多样的伦理观与合法的正义
第二编  实践与争鸣
第二次思想解放还是乌托邦
一、批判的基础与基础的批判
二、是崇拜制度还是轻视制度
三、在制度创新的背后
四、以为鉴看中国
亦论制度的创新、移植以及自组织
一、与“新左派”之争的实质问题
二、自组织与思想方法
三、自发创新的代价与后发者利益
四、关系社会中的法制建设
批判者的千虑与一失
一、关于中国市民社会论的问题的商榷
二、重要的是自由权利的法制保障
哈耶克的法治悖论:有机体与自由
――兼与邓正来教授商榷对自生秩序观的学术评价
施米特宪法学说的睿智与偏见
一、也许是“政治成熟的”,但绝非自由主义的同路人
二、魏玛宪法文本的很好反面教师
三、决断的神话:整体同质和意志表达
四、从“优选限度的代表”到“没有的”
五、多元化、分权以及法律程序的意义
六、直面制度妥协的真决断
为法理大辩论提供两个分析框架
全球金融危机与中国法治的顶层设计
一、推行法治的两难与范式创新
二、从“零判决”到“无责任”的陷阱
三、化诱发“众愚政治”
四、法治的基本维度:应然和调整
五、从调整的视角重新认识审判权
六、立法应然与调整以及作为媒介的律师
七、金融危机下的航海图与法治之锚
中国改革的现状与目标
一、现行体制的特征和问题
二、地方干涉经济案件审判的若干实例
三、政治制约与审查以及律师的作用
四、近十五年来改革路线的宏观分析
五、责任与程序的结合:案件流程管理制度
六、排除法官裁量权的尝试:电脑量刑
七、监督法官裁量权的尝试:舆论审判
八、怎样走出裁量权的中国怪圈
以“三审制”落实法治
一、两步骤重塑
二、“三审制”落实法治
三、“预算议会”化
四、“问责审计”模式
五、“审查”激活宪法
六、地方“法治竞争”红利
第三编  法学前沿的景观
社会变革的法律模式
一、伯克利学派
二、法律的三类型论
三、改革的纲领与实践
法律秩序的传统与创新
一、法意识及其制度条件
二、现代法的意识形态
三、在意识形态与科学真理之间
现代法治国的条件
一、传统中国为什么没有走上法治之路
二、法与社会的深层结构及研究方
三、法与社会变革中的批判与建设
法的根源与效果
一、法的多元主义的先声
二、法的结构与法行为
三、法与社会的镜像中折的学术谱系
“应然”与“实然”的制度结合
一、法律系统:实践推论的制度化
二、制度正当的条件
三、法律决定从“”转向“群言堂”
追求效率的法理
一、“经济学帝国主义”的倾向
二、经济分析与实践推论
三、对于法律解释的认识
法律变化的定量分析和预测
一、法的科学与法的技术――方之争
二、法的运作机制的理论结构
三、怎样理解法律预测中的客观问题
私法秩序与经济的发展
一、财产权观念的演变
二、现代契约法的基础
三、法律家在经济中的作用
关系契约论的启示
一、契约法的程序化
二、关系网与关系法学的关系
三、市场组织和关系中的交易成本
当事人在法院内外的地位和作用
一、从制度分析转向过程分析
二、合意与不合意之间的纠纷处理
三、个人在法律实施中的能动作用
面向21世纪的法与社会
――参加法社会学国际协会第三十一届学术大会之后的思
一、法制现代化与后现代主义
二、科学、规范以及故事
三、国际摩擦的法的背景
后记

内容简介:

这本集的初版、再版以及增补版记录了现代法治理念的形成和发展,也在程度上折出十五年来制度变迁的曲折历程。时至,“法治中国”终于成为基本共识。但是,如何在权力、规范、具体机制等层面切实推进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仍然是一项尚未完成的浩大社会工程。结构转型或秩序重组的客观需求,正在呼吁着法学理论创新。因而有必要梳理既有的思路,比较不同的主张,从现实的断层和隙缝里发现别开生面的契机。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法治秩序的建构(增补版)所提出来的很多概念、命题以及学说的确具有某些承先启后的意义。作者通过一系列叙事和诠释,确立了新程序主义的建构法学立场,把会特有的多层多样、关系网络、局部与整体的同构、互动都嵌入改革机制的理解和顶层设计之中;在此基础上提供了一个关于法治秩序生成、塑形、改造、规划的复眼式动态分析框架,观点新颖并富有挑战,却又不失稳健的衡量。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