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凤庆县鲁史历史名镇保护规划 史学理论 唐雪琼 等 编
  • 凤庆县鲁史历史名镇保护规划 史学理论 唐雪琼 等 编
  • 凤庆县鲁史历史名镇保护规划 史学理论 唐雪琼 等 编
  • 凤庆县鲁史历史名镇保护规划 史学理论 唐雪琼 等 编
  • 凤庆县鲁史历史名镇保护规划 史学理论 唐雪琼 等 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凤庆县鲁史历史名镇保护规划 史学理论 唐雪琼 等 编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68.1 6.9折 98 全新

库存3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唐雪琼 等 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16084

出版时间2017-0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110页

字数220千字

定价98元

货号xhwx_1201600215

上书时间2024-06-12

智胜图书专营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章  中西方历史名镇保护述评
1.1  西方历史名镇保护述评
1.1.1  西方历史名镇保护发展进程
1.1.2  西方历史名镇保护研究述评
1.2  中国历史名镇保护述评
1.2.1  中国历史名镇保护实践与研究进程
1.2.2  中国历史名镇保护研究的主要内容
1.3  相关案例分析
1.3.1  德国海德堡
1.3.2  本山北镇
1.3.3  乌镇
1.3.4  丽江古城
第2章  鲁史镇概况
2.1  鲁史简介
2.2  地理区位
2.3  自然环境
2.4  历史沿革
2.5  社会经济
第3章  鲁史古镇价值特研究
3.1  解析
3.1.1  茶马古道
3.1.2  民族
3.1.3  小结
3.2  物质遗存
3.2.1  遗址遗迹
3.2.2  传统民居
3.2.3  寺观、庙宇
3.2.4  古井古树
3.2.5  桥梁
3.3  非物质遗存
3.3.1  传统技艺
3.3.2  民族节
3.3.3  祭祀祈福
3.3.4  民间舞蹈
3.3.5  地方戏曲
3.4  价值特整体评价
第4章  鲁史历史名镇保护现状
4.1  历史名镇保护工作进程
4.2  历史名镇保护现状评述
4.2.1  古镇区街巷空间
4.2.2  古镇区建筑现状分析
4.2.3  历史环境要素
4.2.4  非物质遗产
4.3  历史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
4.3.1  文物保护力度不够
4.3.2  古镇保护体系不完善
4.3.3  基础、公建设施建设滞后
4.3.4  城镇环境质量不高
4.3.5  缺乏科学的规划指导,保护要求不明确
4.3.6  保护资金不能满足古镇修缮的需求
第5章  规划则
5.1  规划指导思想
5.1.1  综合规划,协调发展
5.1.2  全面保护,完整体系
5.1.3  突出特,保护文脉
5.1.4  保护生态,自然协调
5.1.5  有机更新,分类保护
5.1.6  社会参与,各方合作
5.2  规划依据
5.2.1  法律法规
5.2.2  县域相关规划及文件
5.2.3  上位规划
5.3  规划期限
5.4  规划范围
第6章  历史名镇保护目标、原则、重点与内容
6.1  古镇质定位
6.2  保护目标
6.2.1  近期目标
6.2.2  远期目标
6.3  保护原则
6?3.1  保护历史真实和完整的原则
6.3.2  保护历史环境的原则
6.3.3  合理与永续利用的原则
6.3.4  古镇保护与城镇建设协调发展原则
6.3.5  公众参与的原则
6.3.6  尊重传统,活态传承的原则
6.3.7  整体保护,远近期规划和建设相衔接的原则
6.4  保护重点
6.4.1  遗产茶马古道
6.4.2  多元交融的古镇
6.4.3  山林俊秀的生态环境
6.5  保护内容
第7章  镇域历史保护规划
7.1  镇域历史保护结构
7.2  镇域历史保护内容和措施
7.2.1  茶马古道鲁史段
7.2.2  古镇核心保护区
7.2.3  金马村、塘房村、犀牛村
7.2.4  沿河村古茶树林、金鸡村古茶树林、团结村古茶树林、永发村古茶树林
7.2.5  镇域的自然生态环境
第8章  古镇区历史保护规划
8.1  古镇区历史保护结构
8.1.1  历史风貌构成
8.1.2  保护结构
8.2  保护层次的划定
8.3  等级分区保护规划
8.3.1  核心保护区
8.3.2  建设控制地带
8.3.3  环境协调区
8.4  建筑保护与整治规划
8.4.1  建筑保护整治的原则
8.4.2  高度控制与视廊规划
8.4.3  建筑间距和建筑朝向控制
8.5  绿地系统规划
8.5.1  绿地现状
8.5.2  规划目标
8.5.3  绿地布局
8.5.4  树种规划
8.5.5  绿地率控制
8.6  新老镇区协调发展规划
8.6.1  体思路
8.6.2  镇区功能分区规划
第9章  古镇区基础设施提升规划
9.1  人发展规划
9.1.1  现状人情况
9.1.2  人预测
9.2  道路交通规划
9.2.1  道路交通系统
9.2.2  交通方式
9.2.3  交通设施
9.2.4  道路分级
9.3  标识系统
9.3.1  标识系统分类
9.3.2  标识系统规划
9.4  给排水规划-
9.4.1  给水工程规划
9.4.2  排水工程规划
9.5  电力工程规划
9.5.1  电力工程现状
9.5.2  电力工程规划
9.5.3  电力线缆规划
9.6  电信工程规划
9.7  环保、环卫设施规划
9.7.1  存在的主要问题
9.7.2  规划的指导思想
9.7.3  规划目标
9.7.4  环卫规划
9.8  灾减灾规划
9.8.1  规划目标
9.8.2  存在的问题
9.8.3  震规划
9.8.4  洪规划
9.8.5  消规划
9.8.6  灾避难场所规划
9.9  古镇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和投资估算
9.9.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详见表9.2)
9.9.2  投资估算(详见表9.3  )
0章  文物古迹及历史环境要素保护规划
10.1  文物保护单位
10.1.1  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层次划分及保护要求
10.1.2  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
10.2  历史建筑
10.3  传统风貌建筑
10.4  历史环境要素
10.4.1  古井保护规划
10.4.2  古戏台保护规划
10.4.3  古道、石阶保护规划
10.4.4  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10.4.5  碑幢刻石保护规划
10.4.6  生产生活设施保护规划
1章  非物质保护规划
11.1  指导思想
11.2  保护内容
11.2.1  传统饮食
11.2.2  民俗
11.2.3  民间传说
11.2.4  传统技艺
11.3  保护措施
11.4  保护项目
11.4.1  民俗博物馆
11.4.2  综合站项目
2章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2.1  生态环境现状
12.1.1  镇域环境现状
12.1.2  鲁史古镇环境现状
12.2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目标
12.2.1  镇域环境保护目标
12.2.2  古镇区环境保护目标
12.3  环境保护规划内容
12.3.1  镇域环境保护规划
12.3.2  古镇区环境保护规划
12.4  生态环境保护策略规划
12.4.1  加强组织工作,强化宣传教育
12.4.2  依法加强生态建设,强化管理措施保护环境
12.4.3  加大科研支持能力,完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12.4.4  制定和实施生态保护行动计划和保护规划
12.4.5  增强生态保护投入,完善环境经济政策
12.4.6  加强科学研究,扩大对外合作
3章  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13.1  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13.1.1  体概况
13.1.2  存在问题
13.2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13.2.1  旅游资源分类
13.2.2  旅游资源等级评价
13.3  客源市场分析
13.3.1  客源市场现状分析
13.3.2  客源市场定位
13.4  旅游产品策划
13.4.1  本地旅游产品――观光旅游
13.4.2  核心旅游产品――历史体验游、乡村休闲度游
13.4.3  三大延伸旅游产品
13.5  游赏方式及路线组织
13.6  社区参与规划
4章  分期保护规划
14.1  近期保护规划(2015-2020)
14.1.1  近期保护内容
14.1.2  近期建设项目时序安排及投资估算(详见表14.1  )
14.2  远期保护规划(2021-2030)
5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15.1  建立健全古镇保护规章  制度
15.2  加强古镇保护的机制
15.3  强化群众参与的保护机制
15.4  加强古镇遗产管理,建立遗产保护档案
15.5  成立民间组织
15.6  培养保护管理人员和修缮队伍
15.7  保护和开发相结合、适度开发旅游
参文献
附表
图纸目录

内容简介:

唐雪琼、徐小茜、马聪等编著的古道明珠(凤庆县鲁史历史名镇保护规划)以茶马古道上的历史名镇云南省凤庆县鲁史古镇为研究案例,展示历史名镇保护规划编制的思路和内容体系。书中首先提炼古镇的价值特,分析古镇历史保护现状与问题。在此基础上,确定古镇保护的原则、内容及重点,提出体保护策略及保护要求;明晰镇域币ⅱ镇区历史保护结构及其保护措施;根据古镇区历史资源分布情况划定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和环境协调区,提出不同的分区保护与控制措施;根据人发展预测,从道路交通、标识系统、给排水工程、电力电信工程、环卫设施、灾减灾规划等方面规划提升古镇区的人居环境;综合发展优势规划旅游产业发展、近期建设项目;并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本书行文简洁,内容丰富,是一本作较强的历史名镇保护规划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参书,适用于从事历史名镇保护和村镇建设的各级管理人员、建筑设计师、城乡规划师和广大群众阅读,也可作为相关专业人员的参书或师生的辅助教材。

精彩内容:

靠前章中西方历史名镇保护述评1.1西方历史名镇保护述评1.1.1西方历史名镇保护发展进程历史名镇(村)在国外一般将其称为历史小城镇、古村落,且划属于历史地区的一部分,形成于历史遗产保护研究与实践之上[1]。随着对遗产价值的认知,遗产的保护理论与方法经历了一个逐渐提升与完善的过程,在保护理论与方法上也达成了许多的靠前共识[2]。国外历史遗产保护研究发展历程可分为两个阶段:靠前阶段(15世纪早期至20世纪60年代)以文物及历史建筑保护为主;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以历史城镇(村)遗产保护为主[3]。以下几个法令、宪章的颁布如实反映出国外历史城镇保护发展进程。1933年,靠前现代建筑师协会(ciam)第四次会议上通过雅典宪章,专门“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地区”进行论述,指出“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均应妥为保存,不可加以破坏”。先发售在靠前宪章中提及了城市发展过程中要重视保留有历史价值的古迹和建筑[4]。1962年,马尔罗制定了马尔罗法:对有价值的历史街区即“历史保护区”进行接近保护、合理修整。以保护和利用文物建筑、历史遗产及其周围环境为原则确定历史名镇的保护目标和历史街区的新概念[5]。1964年,第二届历史古迹建筑师及技师(i)靠前会议上提出威尼斯宪章:使用高科技手段对历史文物进行修复,并进行记录和报告的填写,通过接近保护和重塑历史文物,确定了历史文物建筑的重要价值。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靠前7届会议通过保护世界和自然遗产公约:对有价值的自然遗产进行全面保护,充分利用本国资源,必要时采取靠前援助与合作的原则确定各国领土内的自然遗产,并向世界遗产大会提交清单,经过审核与批准后,由本国依法保护[6]。1975年,靠前古迹遗址理事会(io)通过关于保护历史小城镇的决议:历史小城镇的概念先发售在靠前古迹遗址理事会上正式提出,并按照相应规模、经济功能与内涵进行类型划分,对历史小城镇的各种复原措施都应该尊重当地居民的权利、愿望[7]。197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co)靠前9次会议提出内罗毕建议:该法律明确指出保护历史街区的重要。任何修复工作都应该以保护历史地区及周围环境为主,做到不破坏历史街区本体及周围环境。1977年,靠前建协在秘鲁签署马丘比丘宪章:对重要的历史古迹和相应的传统进行保护。采用保护、修复、继承的原则对现有古迹和古建筑进行保护。该法律的颁布成为城市规划的纲领文件,对历史名镇的保护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1981年,靠前古迹遗址理事会与靠前历史园林委员会起草佛罗伦萨宪章:强调要运用整体与局部相互关联的原则对历史园林进行保护,它是威尼斯宪章的附件,对历史古镇的保护具有很现实的指导意义。1982年,靠前古迹遗址理事会(io)通过关于小聚落的tlaxcala宣言:提出“历史聚落”保护概念,认为乡村聚落和小城镇的建筑遗产及环境是不可的资源,建议小聚落保护要注重地方材料和传统工艺的使用[4]。1987年,靠前文物建筑与历史地区工作者协会第八次会议通过华盛顿宪章:该法律是对20多年来各国环境保护理论与实践经验的结,它确定了历史地段、历史小城镇及城区的保护意义及方法,是历史地区在城市的一个价值结,成为各国历史城镇保护规划的理论基础[8]。1999年,靠前古迹遗址理事会(io)第十二届全体大会上通过关于乡土建筑遗产的宪章:靠前古迹遗址理事会上提出保护乡土建筑群和村庄保护的重要,通过其建筑群体的保护有利于延续乡土[9]。2005年,靠前古迹遗址理事会(io)第十五届全体大会上通过西安宣言:将环境对于历史古迹的重要提到了新的高度,先发售提出对历史环境加深认识并加以保护,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与实施对策[4]。2008年,线路宪章关于遗产地的阐释与展示宪章:这些宪章已是靠前尤其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缔约国通用的重要参,其中精髓——“世界遗产与可持续发展”是2012年11月16在本举行的保护世界和自然遗产公约颁布40周年纪念活动的主题[10]。2011年,靠前古迹遗址理事会(io)通过靠前古迹遗址理事会巴黎宣言:倡议将遗产作为发展驱动力,鼓励遗产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团结的结构影响[10]。国外历史遗产历经几个世纪的保护进程,在保护对象上由对单个艺术品的保护发展到对各种历史建筑与周围环境、历史地区乃至整个城市的保护;保护内容上较为全面地把握整个村镇的历史进程;保护方法上演化为多领域结合的局面;建立了很广泛的群众参与机制。其研究成果为历史村镇保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1.2西方历史名镇保护研究述评由于西方发达的经济发展水较高,对遗产保护的研究有广泛的社会基础,自1纪中叶已开始探索。在这一百多年的坎坷历程中,随着人们认知水的提高,遗产的保护理论与方法经历了一个逐渐提升与完善的过程,在保护理论与方法上也达成了许多靠前共识。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遗产保护与发展政策的研究、遗产保护与发展对策措施研究、遗产保护规划研究、遗产建筑保护的理论与历史研究、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研究等[3]。1.遗产保护与发展政策的研究teinberg以发展中为例,探讨了城镇遗产保护和复原的内容与方法,认为遗产保护和复原应包括5个方面内容,即政策方面(法律、政策的制定、公众参与政策)、方面(传统、发展旅游事业)、社会方面(解决贫困居民生活、土地使用及价值变化)、经济方面(公私混合资源的使用、新旧土地间的竞争、土地利益、旅游收入)、城镇化方面(城镇格局变化、历史环境与现代发展的协调)[11]。trange从政治经济学角度,探讨了经济发展和地区政策调整对英国历史城市的影响[12]。robert对当前欧洲的保护政策进行了全面评价和结,认为目前的保护政策更加强调存在、真实和整体,注重认同,并对未来保护政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13]。2.遗产保护与发展对策措施研究tiedell以英国一个保存有1纪产业建筑的历史地区市场保护与发展为例,阐述了历史街区的保护以及经济的复兴和重建给历史带来的生机和活力,认为历史地区保护脱离开经济的复兴发展是不可持续的,但是经济复兴往往又导致原有传统产业的消逝,致使历史特征的记忆受到损害,历史地区保护与复兴之间的关系依然紧张,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保护与复兴之间应达到一个和谐的程度[14]。相关研究还有townhend和pendlebury针对保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很少能引起居民与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以英格兰东南部的两个历史保护区为例,探讨了公众参与的机制及必要[15]。3.遗产保护规划研究pendlebury认为应从传统建筑保护、城市形态保护以及视觉管理三个方面来研究历史城镇保护,且保护规划的内容应该涵盖这些方面,并结合英国泰恩河保护区内的grainger城镇进行了实证研究[16]。larkham对英国从1942年到1952年间的城镇保护中的重建计划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城镇保护中“保存”与“保护”的概念差异[17]。相关研究还有marino探讨了法国在历史遗产保护方面的保护理论与方法,论述了法国遗产保护中的“历史保护区”和“建筑、城市与风景历史遗产保护区(zppaup)”产生的背景及在保护中的功能作用[18]。这些都为古镇保护规划的编制指明了方向,优选限度留住历史遗存。4.遗产建筑保护的理论与历史研究从1纪下半叶到20世纪前半叶形成的三大理论学派,靠前学派以维奥莱勒杜克(violletledug)为代表的法国学派,主张修复古建筑的形式表现主义,认为古建筑修复不仅要有风格的修复,也要有结构的修复;第二学派以拉斯金(johnrukin)和莫里斯(williammorri)为代表的英国学派,主张保护古建筑原有风貌的历史浪漫主义;第三学派以焦万诺尼(gu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