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后七子研究 古典文学理论 郑利华
  • 前后七子研究 古典文学理论 郑利华
  • 前后七子研究 古典文学理论 郑利华
  • 前后七子研究 古典文学理论 郑利华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前后七子研究 古典文学理论 郑利华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89.4 3.3折 268 全新

库存26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郑利华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75978

出版时间2015-07

装帧其他

开本16

定价268元

货号119_9787532575978

上书时间2024-06-10

智胜图书专营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绪言

章成、弘之际学术与文学风尚及其变异节专经时风的形成及其效应.

第二节台阁文风的流延与分化

第三节“还其文于古”:重古文词趣尚的上扬第四节复古理念的变转趋势

第二章前七子文学集团的组成及其活动

节京师结盟与复古活动的倡起

第二节政治旋涡的卷入及文学热潮的跌落第三节京师盟社的重开及唱酬活动的回复

第四节中原与关中故里交游圈及活动重心的确立・

第三章前七子的个与心态节从内在之到时世之势第二节政治情势变易中的心态转向第三节寄心丘壑与顺适其志

第四章前七子的文学思想

节主情与求真

一、“发之情”与“生之心”

二、主情与反宋诗倾向

三、“真诗”说及其价值取向

第二节艺术表现原则的诠说

一、“比物陈兴”:“诗之道也”

二、“示以意象”与“不露本情”

三、“声永而节”,“律和而应

第三节格调、文质说与审美主旨的确立

一、“高古”之格与“宛亮”之调

二、以“质”为本,以“实”为尚

第四节复古的绪次与文学内蕴

一、诗歌复古的理路与指向(一)

二、诗歌复古的理路与指向(二)

三、“文必先秦两汉”论的倡导及其义旨第五节复古与法度

一、对于法度涵义的诠解

二、关于法度的体认方式

第五章前七子的文学创作

节拟古取向与自我抒写的交互一、拟古态势的凸显及其特点

二、自我精神个与命运遭际的写照三、多角度人生体验与感悟的呈示第二节表现视角的下移与常化倾向一、人物形象描画的下移特征.

……

二、奥峭气的融炼与加强...

馀论......

前后七子文学年表......

参文献.....

后记.......



内容简介:

本项目作者郑利华教授浸明代文学多年,具有深厚的学养和精湛的造诣,尤其在前后七子研究方面,是公认首屈一指的专家,已出版有关于后七子领物王世贞的王世贞年谱、王世贞研究两部专著,并发表了“嘉靖八才子”与明代正、嘉之际文坛的复古取向、后七子诗法理论探析——以王世贞、谢榛相关论说察为中心、前七子诗论中情理说特征及其文学指向、积学、精思、悟入:后七子诗学理论中的创作径路与境界说阐析等多篇相关专题,多次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转载。郑利华教授积十余年苦功撰成此书,厚积薄发,融汇了他多年来对前后七子乃至整个明代文学的研究所得。从基础文献的收集、整理,到理论的归纳、阐发,均极见学术功底,书后所附前后七子文学年表更是多年梳理而成。体而言,此书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必然会成为明代文学研究的支柱成果之一。

精彩内容:

章成、弘之际学术与文学风尚及其变异在明代文学发展前后七子所掀起的诗文复古思潮,以其规模宏大、影响深远而引人瞩目,这一场前后相继、延绵数朝的复古活动展开察首先有必要对它所处的文态环境进行相应探析,以求确切了解其发生的具体动因和基础。将成化至弘治年间作为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段加以究察原因之一乃其距离担当明中期文坛复古先驱角的前七子在弘治、正德间倡导与推展的诗文复古从时间上来说为切近事实上成为诸子复古活动的酝酿和萌兴阶段。所以由这一时段切人自然使我们更容易感知前七子发起复古活动前夕或同时特定的时代气候。不过更为重要的是,至成、弘之际自太祖朱元璋洪武立朝之时算起朱明王朝已经历了一百馀年的时间,开始步人它的中期阶段。这是一个延续与变化相交织的特殊时期历史既在依循其自身的惯顺延其原有的存在方式继续它的行程并发生相应的影响而与此同时,一些新的现象也在与传统势力交杂甚或对抗之中孕育成熟,多少改变着原有的尚。尤其从这一阶段学术和文学的层面来看可谓新旧现象并存而相互交替这从以下的相关论析中将不难体察到。一方面明代前期以来形成的学术风气和文学尚藉助自身固有强势的影响力仍在文人学士中间流延左右着他们的学术和文学导向;另一方面变异的因素也在同时产生其由以往学风与文风中逐渐分化或游离出来,不同程度地反映在此际文学观念形态与实践取向上。尤对于在弘、正文坛掀扬复古之潮而力图开辟一条文学新径路的前七子来说,这种学术与文学风尚中新旧现象交织并立的格局,既为之创造了相应的基础和氛围同时也成为他们通过复古途径发起文学变革的一种挑战和动力。节专经时风的形成及其效应朱明王朝取元统治集团之位而代之,它建立在传统农业社会道德模式之上的一系列立朝方略随之在意识形态领域发挥作用明太祖朱元璋出于强化的目的极力推行崇儒重道的基本政策以此谋图兴复传统儒家精神并且将其作为治国理家、端正人心的根本大计。与此同时作为新儒家思想结晶的程朱理学,在官方力量的推助之下被纳入主导思想体系而予以特别尊奉所谓“尊朱子以定一宗典礼治法亦多本之朱子”①为了整顿士在文人士子中间建树起“尊正学”以去“异”的学术风气,以配合治政的需要培植和输送更符合正统要求的合适治理人才,作为一种制度的选才途径,科举取士体制被朱元璋列为重点改造的对象,“黜词赋而进经义略他途而重儒术”取士规则的实行,真正确立起专以经术选拔人才的政策导向姚镆广西乡试录序云:惟科举法虽沿于前代,然出我太祖高皇帝之所裁定,渊谋睿画实有非往昔之所能及者。以故罢诗赋不用纯以经术造士,尊正学也。为文词有成式,但画一颁示者抑浮诡也。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