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郎中跟师 中医各科 徐培 编
  • 小郎中跟师 中医各科 徐培 编
  • 小郎中跟师 中医各科 徐培 编
  • 小郎中跟师 中医各科 徐培 编
  • 小郎中跟师 中医各科 徐培 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小郎中跟师 中医各科 徐培 编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19.5 6.5折 29.8 全新

库存2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徐培 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25420

出版时间2017-04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202页

字数259千字

定价29.8元

货号xhwx_1201508899

上书时间2024-05-21

智胜图书专营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上篇诊脉理法篇
一诊脉方法及作规范3
诊脉时间3
环境要求3
医者自身要求4
诊脉体位4
诊脉指法4
运指候脉5
掌握脉6
掌握纲脉辨识脉象7
多实践,多临证,熟能生巧8
脉诊记录内容8
熟读背诵《濒湖脉学》《诊家正眼四言脉诀》8
二《濒湖脉学》背诵10
浮(阳)10
沉(阴)10
迟(阴)11
数(阳)11
滑(阳中阴)12
涩(阴)12
虚(阴)12
实(阳)13
长(阳)13
短(阴)13
洪(阳)14
微(阴)14
紧(阳)15
缓(阴)15
芤(阳中阴)15
弦(阳中阴)16
革(阴)16
牢(阴中阳)17
濡(阴)17
弱(阴)17
散(阴)18
细(阴)18
伏(阴)18
动(阳)19
促(阳)19
结(阴)20
代(阴)20
三寸脉主脏腑21
四审脉辨八纲24
五诊察脉位法27
浮取法(轻取法)27
中取法27
沉取(重取)法28
六据脉辨病位30
根据脉诊的寸分候脏腑辨病位30
脉诊与症状及其经脉循行部位相联系辨病位30
七察脉有纪,先别阴阳32
以关为界,而分阴阳32
根据寸上尺下脉象虚实辨别疾病阴阳33
根据浮沉脉分阴阳33
根据迟数脉辨别阴阳34
根据胃气有无分阴阳,决生死34
辨别脉象的阴阳属35
根据脉之来去辨别阴阳36
根据脉象阴阳辨别人体正气阴
阳消长及其疾病预后37
八切脉论独,独处藏奸38
脉位之独38
脉体之独39
脏气之独39
九切脉虚实为用40
十脉贵有胃气42
十一脉贵有神44
笃记十二脉贵有根46
十三脉证相应48
十四尺部诊脉法51
十五人迎寸对比脉法43
人迎脉的位置及诊法53
气脉的位置54
通过比较人迎脉与寸脉的大小来判断疾病54
通过人迎气脉的粗细大小浮沉的对比判断病情发展趋势和预后55
人迎气对比法区别疾病是内伤还是外感55
十六尺后脉法57
十七寸上脉法60
十八两手对比察脉法62
十九小儿脉诊法64
二十妊娠脉法66
指寸部的尺脉66
指手少阴的神门穴66
指左寸脉66
二十一奇经脉诊法68
奇经脉诊部位68
奇经脉69
奇经病脉特点69
奇经八脉常见病脉69
下篇诊脉捷要篇
二十二如水漂木之浮脉81
浮脉轻按乃得81
浮脉为阳,其病在表82
脉浮需辨相兼脉83
浮脉当辨虚实84
秋脉为浮85
尺脉浮为伤肾85
二十三如石投水之沉脉87
沉脉重按乃得87
下手脉沉,便知是气89
沉则为水90
表证见沉91
沉脉需辨相兼脉92
沉脉当分虚实93
二十四沉隐附骨之伏脉95
伏脉推筋着骨始得95
闭极即伏96
心衰则伏97
伏脉当辨虚实98
二十五应动极缓之迟脉100
迟脉一息三至100
迟则为寒101
迟脉当辨虚实102
寸关尺三部迟数不等102
二十六应指甚速之数脉104
数脉一息六至104
数则为热在腑105
数按不鼓,虚寒相搏105
数脉当辨虚实107
二十七急速如离经之疾脉108
疾脉一息七至以上108
疾为阳极,阴气欲竭109
二十八如循鸡羽之虚脉110
虚脉按之不鼓,举按无力110
虚为气血空虚之候111
二十九应指幅幅然之实脉113
实脉举按有力113
实主邪气有余114
实脉当辨真115
三十如珠走盘之滑脉116
滑脉往来流利,应指圆滑116
滑为痰盛118
滑为气实血壅之候118
滑脉主孕119
三十一如轻刀刮竹之涩脉121
脉往来迟难,参伍不调121
涩脉主瘀阻124
涩脉非孕即无经124
涩脉当辨虚实125
三十二形如索绷之紧脉127
紧脉如转索无常,数而绷急127
诸紧为寒128
诸紧为痛129
三十三状若弓弦之弦脉130
弦脉端直而长,如按弓弦130
弦主肝急131
弦主痰饮132
弦主诸痛133
双弦脉134
高血压病与弦脉136
春脉如弦136
三十四如微风轻之缓脉138
缓脉一息四至,从容和缓138
缓为脾虚140
缓为胃气140
缓者多热141
三十五如按葱管之芤脉143
芤脉浮大而软,中空旁实143
芤为失血,阳无所依144
三十六如按鼓皮之革脉146
革脉浮而搏指,外坚中空146
革为虚寒失血之候148
三十七疾趋一蹶之促脉149
促脉数中有歇止149
促脉主瘀150
促因痰阻气滞151
促因阳盛阴不和151
促脉主心气衰惫152
数中一止与脉急促153
三十八如绳有结之结脉155
结脉往来迟缓,时有歇止155
阴盛则结156
久虚而结157
三十九代为更代,动而中止158
代脉动而中止,止有定数,或疏或密,或迟或数158
代者气衰159
代脉当辨虚实160
四十恰似杨花之散脉162
散脉浮大涣散,忽现忽隐,至数散乱不整162
散主元气离散163
四十一如循长竿之长脉165
长脉端直而长度三关165
长主有余,气逆火盛167
长脉覆溢168
四十二如龟缩头藏尾之短脉171
短脉状若米粒,脉体短缩,不满本部171
短则气病,非虚即郁172
痰食阻滞而短173
短脉当辨虚实173
四十三状如洪水之洪脉175
洪脉大而满指,来盛去衰175
洪为阳盛血气燔灼176
洪脉当辨虚实177
夏脉如洪如钩178
四十四滔滔满指之大脉180
大脉粗大,倍于常脉,应指满溢180
大脉阳盛阴竭181
大脉当辨虚实182
大脉主病进183
四十五如发如线之细脉184
细脉细如丝线,应指明显184
细则气少185
脉细附骨曰积186
四十六如蛛丝相类之微脉187
微脉依稀轻细,来往甚微,似有似无187
微则无气188
微脉当辨真189
四十七如絮浮水面之濡脉191
濡脉浮而细软,轻手乍来,重手即去191
濡脉主气虚湿盛192
濡脉主气血皆虚193
四十八如按沉棉之弱脉194
弱脉沉细而软194
弱主气衰195
四十九如内绵裹针之牢脉197
牢脉如弦缕之状,弦大实长坚硬,按之不移197
牢主邪实积聚198
五十脉形如豆之动脉200
动脉应指滑数,跳跃动摇不定200
动脉专司痛与惊201
阴阳相搏名曰动202
主要参书目203

内容简介:

本书为小郎中跟师系列之三脉诊研录(第2版),由徐培编著。全书以“跟师”的形式,从临证实用出发全面阐述了诊脉的、脉象识别及其应用的知识点,结合脉诊案例有学有记地共收集了50篇脉诊。全书以中医28种脉象为主线,以脉案讲解、临证解疑、图解示例等方法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各种脉诊方法的运用,以及28种脉象的临床体悟和思路。本书从临证脉案出发,通俗易懂,贴近临床,重在实用,在继承前人脉诊经验的基础上,重点诠释对脉诊运用的新体会、新经验、新思路,力求解决初学脉诊者“心中了了,指下难明”的困境。本书可供初涉临床的中医专业、中医爱好者及基层医务工作者学和参。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