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咨询师系列·艺术治疗·绘画诠释:从美术进入孩子的心灵世界(2013白金版)
  • 心理咨询师系列·艺术治疗·绘画诠释:从美术进入孩子的心灵世界(2013白金版)
  • 心理咨询师系列·艺术治疗·绘画诠释:从美术进入孩子的心灵世界(2013白金版)
  • 心理咨询师系列·艺术治疗·绘画诠释:从美术进入孩子的心灵世界(2013白金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心理咨询师系列·艺术治疗·绘画诠释:从美术进入孩子的心灵世界(2013白金版)

30 6.5折 46 八五品

仅1件

重庆沙坪坝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陆雅青 著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8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3-07-07

海洋博文书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有页少许笔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陆雅青 著
  •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8
  • 版次 1
  • ISBN 9787562476122
  • 定价 4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50页
  • 字数 26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心理咨询师系列
【内容简介】
  《心理咨询师系列·艺术治疗·绘画诠释:从美术进入孩子的心灵世界(2013白金版)》以Lowenfeld的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理论为基础,结合其他发展学理论,从艺术治疗的观点来阐释各阶段儿童绘画的一般图像表征、生理特质、可能的行为动机及心理意义,以作为判断当事人是否适龄/不适龄、健康/不健康的参考。一般成人的绘画表现,除非受过特殊的美术训练,否则大都停留在12岁左右的儿童或青少年阶段(Lowen:feld&Brittain,1987)。成人的艺术创作、精神病患者之绘画,甚至艺术家的视觉表现形式均有其脉络可寻。心理创伤严重的个体心智或呈现退化现象,其绘画发展亦然。基于要了解特殊儿童及成人的绘画表现,必得先掌握一般正常儿童绘画表现的原则,本书可谓一能从美术进入孩子或当事人心灵世界的参考书籍,适合所有关心儿童/个体心智成长的家长、老师及心理卫生工作者阅读,亦是学习艺术治疗的基础工具书。
  《心理咨询师系列·艺术治疗·绘画诠释:从美术进入孩子的心灵世界(2013白金版)》的第三版除将部分的旧资料更新以外,为配合“早期疗育”的医疗及教育思潮,在第二及第三章中对7岁以刊乙童的绘画现象及适龄的艺术活动尤其有详尽的说明,以作为诊断的辅助及介入的标准。此外,本版增录一篇原发表于相关研讨会的论文——“艺术教育治疗在‘艺术与人文’领域之应用”(第八章),探讨将艺术治疗理念实际应用于现今学校教育的可行性。
【目录】
第一章从艺术治疗的观点浅谈儿童画的诠释
一、艺术治疗的理论背景
二、从艺术治疗的观点来看儿童的绘画表现

第二章自我表现的开始──涂鸦期(2~4岁)
一、涂鸦的意义
二、涂鸦的分类
三、涂鸦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
四、涂鸦期幼儿美术的指导五、给家长和指导者的建议

第三章 表象的开端──前样式化期(4~7岁)
一、前样式化期的重要性
二、前样式化期的绘画表现特征
三、前样式化期的绘画反映4~7岁幼儿的一般性发展
四、前样式化期幼儿美术的指导
五.给家长和指导者的建议

第四章 形体概念的形成──样式化期(7~9岁)
一、样式化期的重要性
二、样式化期的绘画表现特色
三、样式变化的意义
四、样式化期的绘画反映7~9岁儿童的一般性发展
五、样式化期儿童美术之指导
六、给家长和指导者的建议

第五章 理智之萌芽──党群期(9~12岁)一、党群期的重要性
二、党群期的绘画表现特色
三、党群期的绘画反映9~12岁儿童的一般性发展
四、党群期儿童美术的指导
五、总结

第六章 推理阶段──拟似写实期(12~14岁)
一、拟似写实期的重要性
二、两种创造类型的发展──视觉型与触觉型
三、创造表现与大脑功能的分化
四、拟似写实期之绘画表现特徵
五、拟似写实期的绘画反映12~14岁青少年的成长
六、国中阶段的美术指导
七、总结

第七章 学龄儿童之学校艺术教育治疗
一、意义与目的
二、课程目标与教学特质
三、现阶段台湾艺术教育治疗化的调适
四、总结

第八章 艺术教育治疗在「艺术与人文」领域之应用
一、前言
二、艺术教育治疗之重要性
三、艺术教育治疗之哲学理念
四、课程实施目标与教学要点
五、课程设计重点与简例
六、结论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有页少许笔记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